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拔牙矫治对牙弓宽度影响

点赞:5474 浏览:147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拔牙矫正前后对患者牙弓宽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50例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25例拔牙矫治,25例不拔牙矫治),记录矫治前后上下牙弓尖牙间和磨牙间牙弓宽度.

结果:矫治后两组的上下牙弓后段都有增加,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下牙弓前段增加和不拔牙组上牙弓前段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牙组上牙弓前段减少和不拔牙组下牙弓前段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拔牙矫治与不拔牙矫治都会导致上下牙弓后段增加,两种方法都不会明显导致牙弓缩窄.

关 键 词 :安氏Ⅱ类1类错颌 畸形矫治 牙弓宽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1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86-02

安氏Ⅱ类1分类是一种常见的错颌畸形,在我国安氏Ⅱ类1分类主要以下颌后缩进多见,此类错颌对于患者功能和美观都有很大影响,不及时治疗还有加重的可能[1].我科通过对比研究50例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后牙弓宽度的变化,为临床矫治提供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共选取50例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男22例,女28例),由统一为医生负责矫治过程.矫治患者年龄12~15岁,矫治前平均年龄(13.4±1.81)岁.

实验组25例拔牙矫治患者男10人,女15人,矫治的平均年龄(13.9±1.98)岁,上牙弓拥挤度(6.7±1.8)mm,下牙弓拥挤度(6.3±2.3)mm.

25例不拔牙矫治的患者男12人,女13人,矫治的平均年龄(12.9±2.03)岁,上牙弓拥挤度(4.8±3.1)mm,下牙弓拥挤度(3.7±2.2)mm.


1.2 方法.使用校准后的游标卡尺测量上下颌牙弓前段和后段牙弓宽度.牙弓前段宽度是指左右侧尖牙牙间的宽度;后段宽度是指左右侧第一磨牙窝间的宽度.每一个宽度每个位置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统计分析[2].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进行矫治前,拔牙矫治组上、下牙弓前段和后段对比不拔牙矫治组,结果可见在矫治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矫治后,两组的上下牙弓后段都有增加,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下牙弓前段增加和不拔牙组上牙弓前段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牙组上牙弓前段减少和不拔牙组下牙弓前段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有研究显示[3]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在我国恒牙期的青少年中,这比例达到23%,其特点为磨牙远中关系和上前牙的唇倾,常伴有深覆颌、深覆盖及上下颌牙弓宽度不调等现象.针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的牙弓形态方面问题,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大部分的研究认为这种类型的错颌患者主要表现为上下颌牙弓宽度发育不足.而有的研究则认为磨牙间宽度不足才是这类畸形的主要表现.

本次实验回顾性分析了50个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案例,对比了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的两种方法对于牙弓宽度的改变情况,结果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会导致上下牙弓后段增加,拔牙组上牙弓前段略微减少,下牙弓前段明显增加,而不拔牙组上牙弓前段有所增加,同时下牙弓前段变化不大.聂琼和林久祥[4]同样在对安氏Ⅱ错颌畸形的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拔牙组的下牙弓前段宽度的增加量低于不拔牙组.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同时将拔牙组和不拔牙组的拥挤度考虑进来,可以证实拔牙矫治与不拔牙矫治相比并不会导致牙弓缩窄,结果可供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