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

点赞:24027 浏览:1084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从提高认识、师资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等几方面入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关 键 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和核心,也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建设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晚、基础弱,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依旧存在不少问题.笔者从提高认识、师资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等方面入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提高高校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就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来说,必须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要澄清两种认识误区与偏差:其一、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或仅将其作为应付检查和评估而设置的浮动项目;其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没有必要再另外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建设

鉴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高校应在“宁缺毋滥”的总原则基础上,将硬性要求(如专业、学历、科研成果等)与弹性要求(如综合素质、从事心理工作年限等)结合起来,选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接受系统规范的培训,并将之纳入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这种培训,不仅要在岗前进行,还要在实施过程中常态化、定期化,要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等相关人员、教师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知识、技能培训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

三、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一)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帮助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心态得以正常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及人的全面发展,此目标应包含两个层面:发展性目标和预防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侧重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而预防性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健康心理,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和积极健康的情绪.

(二)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内容是目标的载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压力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格心理、生命教育、学习心理、恋爱与性心理等内容.其中,生命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尊重、珍爱生命,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健康地提升生命质量,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与扩展.

四、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形式

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

首先,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为全体学生开设规定学分和课时的统一的或有本校本地区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传授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论和心理调适技能.这是课程建设中最有效的途径,它具有系统、干预面广的优势.其次,还应开设依据年级采取“分层目标”的选修课,不同年级各有侧重点.此外,每所大学所处的地域文化特点、历史传承、招生群体都有很大差异,这些特色都可以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资源.

(二)多种教学形式―理论讲授课、活动体验课、网络教学课和热点讲座相结合

在教学中需将学生“知、情、意、行”有机结合,除了传统的理论讲授课外,还应创设各种情境性的活动课程,如人际交往中的“盲行”,使学生体验信任与被信任,体验“用心”交流,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其次、挖掘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师生、生生间互动平台,进行广泛的立体化教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网站,开展参与式的特色活动、专题讨论、网上答疑等,拓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行为训练法、小组讨论法及角色扮演法等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但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对课程的参与、体验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日常生活或热门影视剧中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阐述和讨论,注重案例教学模式多样化;通过心理游戏、素质拓展、团体心理辅导等行为训练,如在时间管理中创设“拒绝他人”的情境,让学生学会说“不”,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自我;鼓励学生就共同关心的话题畅所欲言、展开讨论,实现师生和生生互动,使学生更具有多元思维和包容心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模拟、心理剧、案例再现等活动,使其形成正确认知,塑造正确行为.

五、做好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估工作

首先,明确课程评估目的: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其次,应凸显“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估理念.为此应做到:(1)评估主体上,形成以“教师评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议―学校评估”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模式;(2)评估方法上,注重质性与量性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践检验学生心理是否真正有所改进,通过情境测验、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心理测试、问卷调查、自我发展分析、心理档案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3)评估时机上,以形成性评估为主,参考结果性评估;(4)评估效果上,更多地关注过程和学生的纵向发展,关注学生认知、情感、人格的发展和良好行为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5)教师要特别注意明确考核标准以及评估结果的反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