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之次道德的正确引导

点赞:31961 浏览:1464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高校中时常出现种种“次道德”现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高校中的次道德现象,积极争取、引导、帮助学生回归社会主流道德规范,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推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

【关 键 词】职业道德教育;次道德;正确引导

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社会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1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正式出台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文件,位居首位的是强调医学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的教育.2002年,教育部召开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研究拟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指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德育为先的医学教育理念,强调将德育和医学生职业道德、态度及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培养纳入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的怎么写作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近年来医患关系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医患矛盾、医疗暴力、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等也成为2014年全国表委员们关注及追问的问题,医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不足是其重要原因.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解决现实问题和培养符合时怎么发表展要求的未来医生的迫切要求.高等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学人才、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对现代医学教育而言需要培养职业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医学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本文从医学生次道德的正确引导的角度对丰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进行尝试探索,以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

二、次道德概念及道德分层的合理存在

在现阶段,随着社会物质、精神生活等层面不断的发展,社会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探讨.比如学界时常关注的次道德问题,关于次道德是否存在、其存在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态度看待次道德,这些问题解决得如何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次道德的概念

“次道德”又称“亚道德”,学术界关于次道德概念的大致界定是指违法者在实施不正当行为的过程中在违法利己的同时,尽量给社会和他人减少损失,甚至有时还做出具有正面价值意义的道德行为.在冯友兰先生新理学里讲到不道德的道德行为时引用《庄子箧》其载:“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为盗时仍然有自己的行业道德,只要在偷盗时能做到圣、勇、义、智、仁,仍然被认为是道德的,这也就是次道德的题中之义.关于“次道德”的一些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样的道德行为面临着社会各界的争议,观点不一.但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肯定的是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流的道德立场,另一方面虽然道德的多元主义或虚无主义是应当摒弃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在客观具体的条件下存在的合理性.

(二)道德分层的合理存在

传统的道德评价依据的是一种非此即彼的一元评价标准.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社会道德也呈现出种种复杂的状态,以一元化的理想道德状态,实难概括万别千差的社会行为.所以,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人性的多元化和道德的多维度多层次.只有这样,我们的道德观才会更符合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

由于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存在物,就决定了人类对于自身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由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必然会导致不同的观点,在这里我们就不加以一一分析.在本文中笔者认同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属性的观点,主要指人有着和动物一样的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有有意识,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等等表现.人性是人的属性的简称,其由两个部分构成:其一为自然属性(动物性)人的本性.恩格斯曾经说到“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的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然属性,即对自己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负责,而表现出趋利避害、自保自爱的本性.所以从这里出发可以讲人的存在具有天然的为己自利的倾向.其二为社会属性(社会性)人的本质.马克思曾经讲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和决定着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和变化.所以从这里出发可以讲人在发展自己的同时由于受到外在环境和内在意志的作用,拥有了一种应当的意识和理性从而成就了人的无私性.

由于人性是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两个部分构成,从而可以看到兽性和人性在这个构成中的不同比例,在本我的冲动力和理性力量的控制力的矛盾冲突后主体做出相应的选择,就导致了人存在的境界和层次的不同.据此我们可以划分出禽兽、小人、俗夫、君子、圣人的不同境界.从此角度可以看到道德是存在层次性的.

三、对于次道德存在合理性的辩护

明确了道德是存在层次性的命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很好的从人性的角度理解次道德存在的合理性问题了.人性中既有善的成分又有恶的成分,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人是未确定的动物,如果说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那么猿就未免过于善良了.”尼采的这句话表明,不能把人嵌在一定的类型中.近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才华横溢的皮科在《关于人之尊严》的开头处赞美人说:“创造天地万物的神,给予一切生物动物特定的机能、特定的形态和特定的住所,把他们各自安排在宇宙之中的一定位置上,然而神给予生物动物的这些特殊的东西却连一个也没有给人,只把人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上,这是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自由意志.所以人是自己自身的创造者、形成者,由于这种自由,人能够堕落为禽兽也能够提高为神”.由此看此前提到的次道德问题,次道德的前提是此种行为已经损害到了他人的正当利益属于违法行为,只是在其违法行为之后,其良心或是社会对其行为的后果起着评价的作用,由于人的道德的需要而做出一定的努力.“良心是建立在个人内心上的自我道德法庭,当个人做了符合道德义务要求的并产生了良好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之后,他会使人感到满意和欣慰.否则,它就会引起个人对自己的道德过失的痛苦和折磨”.再次就是社会就如同孔子讲到的恻隐之心一样,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社会的纽带可以使别的生命体观念中的快乐和痛苦的心态成为我们自己的一种快乐和痛苦的体验,从而对别人的处境与感受感同身受.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个人出于道德需要的角度,在违法犯罪的行为以后做出的次道德的行为是合乎情理的,在此意义上讲次道德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存在是合理的.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之次道德的正确引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之次道德的正确引导

近年来,高校中时常出现学生帮学生“诚信”怎么发表专业论文、同学之间“保密”代考行为、抢占自习室座位后出租给同学的“公平交易”行为等现象,固然这些行为并未触犯法律,不构成学中讨论的典型意义的“次道德”,但却是高校中典型的次道德现象.高校大学生中这些行为的出发点并不是恶意的损人利己,而是希望达到利己不损人甚至既利己又利人的目的,在这些行为中体现出一定的道德感.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此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争取、感化、引导、帮助学生回归社会主流道德规范,使次道德行为朝正面的、积极的方向转化.就像海德格尔所强调的,人的存在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他的本质就是这一过程所显示的全部内容,只要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他就能够改变自己,重新塑造自己.正因为人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更应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次道德,发挥次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从消极层面上减轻不正当行为对社会的危害,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鲁迅先生曾经谈到教育要立人,具体到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就是要始终秉承“医学教育,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坚持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为导向,以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感恩教育、实践教育、“三自”教育等为抓手,实现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他律与自律、外行与内化的良性互动,以学生良好的医学人文修养助推精湛医术的积淀.积极引导医学生树立为社会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远大目标和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圣洁和荣誉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