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农村养老现状的社会学之思

点赞:33786 浏览:1565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我国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以来,广大农村地区养老呈现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多元化趋势.但一些贫困山区农村,因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传统风俗习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家庭为主的单一化养老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继续存在.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与世俗的在交织抗争中升温,这种单一化养老模式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贫困山区农村养老现状的社会学之思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山区农村;养老现状;轮伙头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的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主题.做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养老重心应在农村,根据木桶理论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养老的成效的话,养老重心的中心应在贫困山区农村.2005年11月至12月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组织的三个调查小组针对农村的养老问题,对全国31个省,72个村10401人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家庭老人三餐不保的占5%;22%的老人以看电视或聊天为唯一的精神文化生活.调查中有一种现象很令人担忧,对父母视同路人不管不问的占30%,同时52%的儿女对父母感情的“麻木”.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本研究选取河南N县X村为调研地点,主要探索当前贫困山区养老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轮伙头”养老方式在贫困山区农村比较普遍,问题也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本文先从这种养老形式展开论述.

一、当前贫困山区农村的养老现状

当前贫困山区农村老人的年龄结构一般在60岁到90岁之间(但不排除一些高寿老人),这些老人在正常婚育期间国家还未实行计划生育制度,加上当时的土地“工分”制度等政策环境影响,这些老人大都抚养2个以上的子女,有的甚至有5个以上.正是因为多子女的现状为“轮伙头”养老模式培育了土壤.所谓“轮伙头”是以老年父母在诸子家轮流定期生活(轮吃轮住)为其特点的养老形式.中国老龄研究中心2003年的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被访老人中约14%采用轮养的方式,城市为12.5%,农村约为15.6%.相关专家学者也注意到了这种特殊的现象,李银河调查农村的情况是“村里老人凡是能做得动的都自己做饭,单独居住;实在做不动的才轮流到儿子家吃饭,一家一星期.”X村“轮伙头”形式跟上述基本类似,只是在轮流时间的长短上有些许差异.根据对X村的观察,“轮伙头”这种养老模式是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经济不能独立,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多子女老人的被动选择,老人表现出更多的是无奈.

关于身体健康老人的现状也佐证了李银河的观点,为了生活的自主性、调和婆媳矛盾和平衡多子女关系,他们大都愿意单独居住,加之身体健康还兼具挣钱的能力,他们很少依靠子女.是否给予父母一定数额的补贴全凭子女的意愿.这种生活模式持续到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为止.那些缺少经济来源,身体健康状况不至于不能自理又不愿意“轮伙头”的多子女老人,他们也有选择独居的,子女每个月平摊供给相应的生活费和医药费.

“轮伙头”和独居的养老模式主要在那些子女较多的家庭普遍存在.而只有一个儿子的老人,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跟着儿子过活.老人生活水平的好坏取决于儿子的孝心.那些没有子嗣的老人有二种形式的养老模式,一种是被旁系亲属送往所在镇的养老院(实际上他们大都不愿意去);一种是旁系亲属供养,老人去世后属供养他的旁系亲属继承其遗产.

以上是X村普遍存在的养老模式概述,纵观这些养老不外乎两种,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模式,我们看到当前还是以家庭养老这种模式为主,社会养老更多的是一种附属.

二、当前贫困山区农村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物价水平的上涨,单靠土地生产创收的传统农业经济模式已经瓦解,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农村年轻力壮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家庭的压力,但是儿女不在身旁,加重了老人心灵上的孤寂.这就造成的两难境地.现在农村存在的“留守儿童”更加重了“空巢老人”的养老压力和困难.


(二)贫困山区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在传统文化的压力下,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不太突出.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的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失范,舆论的压力渐渐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淡化,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开始突显.

(三)“轮伙头”虽然缓解了单个家庭的养老压力,但是因其居住条件的不固定性,每个子女饮食习惯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老人生活有着落,但是这样只是做到了“能养”,离老年人要求的“善养”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老人因其生活的依附性,大多不能改变当前的现状.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只能埋藏在心里,这样引起了大多数老人身心健康问题.这也是健康老人选择独居的原因所在.

三、针对贫困山区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些建议

(一)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政府应加大贫困山区农村的扶植力度,在传统农业经济的基础上,挖掘农村资源,拓宽创收路径,增大农民收入,从而缓解养老压力.

(二)作为家庭和学校等社会化设置,要加强年轻一代的传统孝道文化的宣传教育.对于成年人要进行孝道文化的再社会化,重塑村人的价值观,纠正不赡养老人这种失范行为.

(三)在道德的约束之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机制,建立健全养老法律、法规,切实保证“老有所养”.

(四)针对“轮伙头”中存在的问题,老人自身要加强自我养老意识,在有限的条件下保持自身的能动性,减少依附性.儿女应多注重老人的心理需要,尊重老人的选择,在“能养”的基础上做到”善养”,使老人真正可以颐养天年.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和完善也更加凸显着重要性和紧迫性,怎样又好又快的推进贫困山区农村养老新局面我们面临新形势和更高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