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

点赞:4388 浏览:150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对大学生的政治取向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和特征,阐述了目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所面临的障碍,并从大学生自身的觉悟、教育的改革以及环境的优化三方面提出克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的举措.


关 键 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特征;障碍;克服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于1958年发表的论文《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最早提出“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次年,赫伯特·海费所著《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心理的研究》一书,从政治心理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社会化的过程,阐述了政治社会化理论.现在政治社会化已成为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术界对于政治社会化的定义非常多.简单地说,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来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就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而言,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是:从广义上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们从外界社会环境获得政治文化信息,形成具有稳固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等一系列反映和倾向的政治人的过程,包括参加各种政治学习——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有意的和无

意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学习——并将知识内化的过程;从狭义上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高校政治教育机构在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实践等方面对大学生所进行的反复的教育与训练,以及大学生自身能动地内化主导政治文化的过程.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一)学生主体可塑性

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一方面,大学生初步具备了选择政治社会化方向与内容的能力,开始把政治社会化与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结合起来.他们的成长环境宽松,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新思想和新观念的认同和接受的速度快,不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具有探索和创新的特性.在政治化过程中,大学生表现出了特有的自主性和主体能动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和政治意识的不成熟,容易在政治社会化方向选择上摇摆,遇到政治生活的挫折也容易变换.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并伴有较多理想化的成分,政治情感的体验也处于不稳定阶段.所以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具有可塑性.这一方面增大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为矫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偏差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学校教育系统性

高等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地方.一般来说,高等学校是学生的一个重要而正规的政治社会化场所.大学生一进校就置身于较为正式的、系统的政治社会化环境中.学校教育一般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尊重现有的社会政治秩序,反复、系统地向学生灌输和传授统治阶级的政治认识和政治行为准则.高等学校从教师的选择到一系列政治活动的开展,再到课程的设置和教材政治内容的选择取舍,都带有系统教育的特点.这些都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产生深远影响.

(三)同辈群体凝聚性

大学生青春期的一大特点就是与长辈(家长、教师)的关系疏远,与同年龄人的关系密切.大学生为满足群体归属感需要,会积极寻找与自己有共同的情感、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价值判断和取向的伙伴,自发结合成属于自己的同辈群体.在自己的群体里,他们对政治问题有更多的探讨机会,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关注角度、关注程度也与其他社会青年不同,并且这种探讨常伴有理论上的寻求.由于大学生群体有相似的居环境、文化层次、社会兴趣,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群体归属感,大学生易受到同学群体的相互感染.在群体感染下,属于大学生能接受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方式容易被迅速传递和相互强化.

(四)信息渠道多元性

随着大学生智力的发展、生活视野的扩大以及接受社会教化主动程度的增加,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政治环境,都对大学生政治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是大学生获得政治信息的重要来源.这些媒介时时刻刻向大学生提供各种包含政治内容的信息,隐性地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态度的形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大学生可以从这些渠道获得各种政治信息,从而拓宽社会见识,丰富政治知识,有助于促进自身的政治社会化,培养现代公民政治意识.但是大学生由于政治鉴别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受一些不良的误导性言论和偏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出现政治价值观的混乱.这些对大学生政治态度的改变和政治行为的走向有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所面临的障碍

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社会政治规范的模糊性、政治参与的盲目性和对社会政治状况的不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观念偏颇,政治兴趣不高

随着港台文化和西方文化思想、意识的不断侵袭、渗透和国外各种思潮的击影响,有的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政治观点不成熟,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积极主动性不够,对校系组织的政治学习等活动产生厌倦心理,即使在校攻读政治理论课和报名参加院系“双学”小组学习.也有不少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取得学分”、“为了拿综合测评分”等.这些人更难以指望他们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论去指导工作,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政治鉴别不强,政治参与盲目

不少大学生工对国内外一些重大政治事件或政治问题和某些杜会现象虽表关注,但往往缺乏理性思维,有时不能做出较深刻的理性分析,政治鉴别力较弱,经常是人言亦言,见风就是雨,缺乏正确的政治评价标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存在着偏执,独断、走极端的倾向.即使对于一些政治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参与意识,但有时目的性也不够明确,往往容易随大流,人行我效,过于盲目或盲从.如新生入学后在目的性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一起地递交入党申请书,报名参加“双学”小组活动等现象,都或多或少带有这种盲目性.另外,有的学生虽关心国家前途,却对国情不甚了解,且不愿主动积极、有意识地去接触社会.了解国情.

(三)爱国热情有余.政治责任不足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高涨,关心、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的主权,希望祖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也希望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他们为北京申奥成功欢呼,为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狂欢,更为中国加入WT0而自豪,但与此同时,他们当中有的缺乏国家主人翁意识.政治责任感不强,没能把自己的学习、成材与祖国的四化建设和国家的栋梁紧密联系起来,缺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实际行动.

(四)政治理想动摇.潜

由于杜会不正之风和党内腐败现象的存在这一现实与长期以来学校理想信念灌输教育的反差.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使一些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上产生了困惑,原有就不很牢固的理想信念则发生了动摇,政治追求上表现出随意性或感到无所适从.有的认为“理想、信仰是需要.但并不重要”,有的甚至信仰发生危机.当然了应该说我们更多的大学生还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但即使这样,这里面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纯粹的政治投机,他们入党动机并不纯,其中抱着“把党当作今后就业的敲门砖、个人升迁的政治资本或政治砝码”、“入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等态度的不乏其人.

(五)意识增强,素质较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意识也逐步增

强,但又由于大学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对与集中及其二者的关系理解片面,只要绝对不要相对集中,素质较差,对于校、系制定的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正常的管理条例,顺其意则,否则动不动就是“不”,而一旦给予行使权利时.却未能或不懂得珍惜和正确行使,如在推选学生干部、选举学生代表及评选先进等问题上,往往是凭哥们义气、感情用事或搞恶作剧,有时甚至感到麻烦或厌倦,等等.

(六)价值取向冲突,功利色彩严重

由于受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处于社会边缘的大学生价值观

念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一些大学生撇开了内在的、传统的道义型、精神型价值观念,而转向外在的、较为实惠的功利型价值观念,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从而在价值取向上趋于务实,在生活志向上趋于功利,信奉“利己不损人”、“既要向前看,也要向钱看”,有的甚至导致人格的扭曲,见利忘义.有的大学生求学仅是为了“混得一张文凭,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缺乏远大的理想,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动力源是为了“谋求自己美好的生活”.

四、克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的举措

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与社会相互作用双向过程.在这双向过程中,主客体间发生矛盾、出现障碍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思想行为中出现一些偏向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克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促使大学生政治上健康成长.造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的原因的多样性以及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克服障碍的思路、对策的综合性、针对性.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

大学生自身的觉悟

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因为作为客体是社会政治对个人的“教化”,作为主体是个人自我“施化”和对社会政治的“改化”.可见,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主观因素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因.所以,要克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提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效果必须有赖于大学生自身的觉悟.笔者认为,大学生自身的觉悟,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法:

第一,认清自身的社会角色,采取各种措施加快角色转换,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自觉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比如通过阅读原著,使自身的政治认识和政治信念建立在严肃的理性选择基础上,使自己的

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建立在对社会政治事物的科学认识上.

第三,积极调适个体政治心理.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的相似度检测环节,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容、方向和方式,即在政治生活和政治过程中,人们的

参与或不参与,参与的方式和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等.大学生只有将自己的政治心理调整到与社会群体心理相一致的程度,才能产生正确的政治认识、高尚的政治情感、积极的政治态度和持续稳定的政治意志.

第四,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政治活动,获得相关的政治经验.

教育的改革

1.充分发挥“两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渠道作用

“两课”是我国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要环节.当前,要注意“两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感,要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摈弃就事论事,急功近利、流于形式的做法,应增加一些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内容,既解决方向问题,又能解决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辩证理性分析、科学的政治判断和正确的政治行为能力.此外,要注意发挥教育者表率作用的感召力,教育者像“父性人物”一样,往往有强烈的暗示性,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模仿.所以,高校教师尤其是“两课”教师必须把政治信仰化作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政治人格感染学生,以自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学生的表率.

2.强化日常心理与思想教育

日常心理与思想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工作者直接或间接进行的,目的和任务十分明确的政治社会化活动.它包含由校、院、系组织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学习生活指导中心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咨询指导结构,开展贴近学生身心发育和生活实际的咨询和指导活动;通过学生组织开展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怎么写作和自我约束活动;以及学校与学生家庭联系、相互配合进行的政治教育活动等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基本渠道和方式,只有将这项工作加强,使之开展得有声有色,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3.深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自我、对社会的认识存在着许多盲目性,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而“社会生活在

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实践是大学生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通过社会实践,以大学生所见所闻赋予政治教育以具体生动的内容,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吸收和内化社会政治规范,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参与能力.

环境的优化

1.在政治引导层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以转变政府职能和作风为核心,重塑政府形象,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当今社会主义中国,要使各类政治社会化机构有效运转,实现比较一致的政治社会化目标,必须按照“三个代表”思想,加强和改进中国的统一领导,这是由党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因为中国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力量,加强与改进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政治社会化的最大心理障碍是党内腐败,其直接效应是导致政治认同的淡化和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与冷漠化.因此,只有将败斗争常抓不懈,才能迎来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性好转,从而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净化,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2.在具体操作层面,发挥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络的载体作用

大众传媒是指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网络等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它们是现代社会向人们传递信息、思想和观念的重要工具.一般认为,大众传媒对人们的政治影响表现在培养政治兴趣、扩充政治知识、形成或改变政治态度、强化对政治观念的认识和理解、鼓励政治参与等方面.大众传媒的这种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目前,尤其要重视和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规范网络的运行;建立一支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主动占领网络媒体的一席之地,发表、传播政治信息,引导大学生的政治态度.

总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综合过程,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应形成合力多方配合,消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诸种障碍和不利因素,并根

据形势变化积极调整对策,因势利导,为大学生创造优良的政治社会化环境,促进大学生自觉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

规范、形成政治情感和态度,完善政治人格,适应时代的召唤成长成才,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急需的合格的“政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