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

点赞:4813 浏览:156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关键是对教育对象的思想进行教育.教育者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思想,并促使其外化为行为,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很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达到统治阶级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 键 词:思想;特点;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56-02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一、思想的概念分析

思想,《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同志也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对“思想”一词作过科学的界定,他认为:“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哲学上所说的思想,是相对于感觉、印象的一种认识结果,属于理性认识.

在学术界,关于什么是思想,人们往往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大脑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也有人认为,“思想是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又包含有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还有人认为,“思想是指客观存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反映到人的大脑后,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经过思维加工而产生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李合亮在其著作《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起源及本质的研究》中,认为“思想“大致分为三类:(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形成观念就是思想.由此可见,思想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它包括全部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有直接支配人的行动的因素——动机系统,包括需要、兴趣、动机等;有调节人们行为动机的因素——心理过程系统,包括认识、情感、信念、意志、习惯等;有指导人们行动动机的因素——观念系统,即人们的认识、内容和认识水平,包括哲学观点、政治观点、观点等;(二)思想是理性认识的过程.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指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过程”;(三)思想又可作为一种认识的结果,即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如思想.


上述对“思想”这一概念的的不同解释,体现了人们对“思想”内涵研究的不同视角.本次论文对“思想”的理解,赞同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洪铁教授的定义:“思想是指客观存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反映到人的大脑后,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经过思维加工而产生的认识.”这一定义,说明了客观存在是思想的源泉,社会实践使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并且主体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对从客体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最后产生思想.

二、思想的特点分析

思想具有主体性、能动性、阶层性、时代性、可塑性和潜隐性等特点.

(一)主体性

任何思想都是客观外在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这种反应不是客观外在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带有主体性的特点.首先,思想因主体的不同而各异.由于人们的性别、年龄、实践、经历、知识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或现象就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得出不同的结论.其次,思想随主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同一主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生理状况的改变、环境的变化、阅历的增加以及社会实践的深入,其思想状况也会产生阶段性的变化.一般而言,青年时期的人思想较活跃,中年时期的思想比较稳定,老年时期比较保守.

(二)能动性

它说明思想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性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第一,思想能够使人自觉主动地认识世界.思想本身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果,它能帮助人们认识客观规律,并且这一认识过程就是思想发挥能动性的过程.第二,创造性体现在人们在已有思想的指导下改造世界,也就是说,人的思想不仅能够深刻地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够根据对这些规律的正确认识来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

(三)阶层性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思想总是体现不同阶层的利益,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思想.”因此,各个阶层的思想体现着各个阶层的意志,代表着各个阶级的利益.

(四)时代性

在各个历史时代里,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与人的关系不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不同等因而,人的思想也不尽相同.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里,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因而只能产生原始的集体主义观念,而不会产生私有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开始出现,随之产生了私有观念和损人利己的思想等不仅如此,同样是阶级社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社会思想.

(五)可塑性

思想的可塑性,是指人的思想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化.思想可塑性的依据:一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将新信息提供给人们,引起思想的变化.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够使人去接触、认识新的事物,使思想方式发生变化.三是通过学习,获得新知识、新理论.四是参加社会实践获得,形成大量的感性认识,经过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由于思想受外界运动着的客观事物的制约,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发生变化.外界条件好,就容易受到好的影响而产生好的思想,反之,则产生不好的思想.

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六)潜隐性

一般来说,人的思想必然会外显为人的言论和行为,人们可以根据人的言行分析其思想.但人都会有一个不易被人觉察、易为他人所忽视的内心世界.可见,人的思想与行为不总是一致的.因此,忽视人的内在心里,就不能完全了解人的思想,不看到人的思想的隐蔽性,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资本论》第一卷中讲到:“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是成为多余的了.”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处于隐蔽状态下的思想.

三、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分析

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指的是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把思想放在适当的地位上,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一)人的思想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入手之处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且有思想的人.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必须准确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并在把握教育对象思想上的特点及其矛盾的基础上,找到突破口,进而对教育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只有这样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人的思想状况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础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托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离开了受教育者的思想,就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离开了受教育者,也就无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三)人的思想状况是教育者了解教育对象所处的环境、分析其思想层次并最终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根本依据

马克思曾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一方面,环境影响人并制约人的活动.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们所处的社会决定人的发展,影响人的思想的形成、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环境,并在改变环境的同时改造自身,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促进思想的健康发展.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人们的思想也不同.因此,教育者应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的思想状况,区分层次,确定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四、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有助于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民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进而用以指导人们行为的活动.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思想或意识形态通过统治阶级的代言人——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根据自身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并在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中(教育者指导下进行的矛盾远动)对这些要求进行消化、吸收,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在这种良好思想品德的指导下,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二)有助于社会主旋律的传播

当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社会的主旋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核心和重点.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亲切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热情、集体主义的力量和社会主义的前景,这就更容易统一他们的思想,使其积极主动地接受主旋律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稳定运行.

(三)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完成和根本目的的实现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统治阶级的思想教育,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增强了自身的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情感,促使其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洪流中,并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而竭力奋斗.

根本任务是实现根本目的所需要完成的基本工作,与根本目的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中心,全部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开展活动.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也必须依赖教育对象的个体思想,只有教育对象积极主动地接受并内化,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才能为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做铺垫,也才能最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总结

人的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应高度重视对受教育者个体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帮助教育对象提高思想品德水平并规范其行为,促使教育对象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四有”新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