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城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与实现

点赞:34247 浏览:1570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大学科技城是知识的聚集区,大学拥有大量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科研人员,企业拥有市场研发人员和了解市场的需求和体验人员.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城技术转移模式主要有衍生企业模式、公共实验室模式、“带土移植”模式、“风险资本早期介入”模式.本文分别从衍生企业模式对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公共实验室模式对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带土移植”模式对难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风险资本介入”模式对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等方面对大学科技城技术转移模式的选择与实现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大学科技城;技术转移;转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3)01-0119-05

大学有将自己的研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意愿,以此吸引资金和各方资源增强自身的建设;企业有向科研单位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生产力提高和获得市场利润的需求.在大学科技城中汇集了大量的科研单位,保障了科技研发的水平.其次大学科技城中聚集了大量有自身需求的技术转移的转让方和接收方,资源的保障和对等的意愿需求,使得大学科技城中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显得十分重要.也正是这种结合市场需求的技术转移与科研成果转化,使得科研单位能够源源不断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研究,企业也能够更快地生产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先进产品.

一、我国目前大学科技城主要的技术转移模式

大学科技城的技术转移模式是高校将自己所拥有的先进科技、管理理念以及相关的权益通过大学科技城的平台转移给园区内的相关企业或自己成立的企业,企业利用此项技术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产业化实现其市场价值的过程.从产业哲学的视角来看,大学科技城的技术转移是一个链条,包含从科技研发、企业吸收、再次创新、企业中试、产业化生产等诸多环节.从涉及主体来讲,既包括高校内部之间转移,也包括高校至企业间的外部转移;既包括个人向企业的转移,也包括个人向个人之间的转移,各个链条和主体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是一个系统.

大学科技城中的技术转移包括输入与输出两个层面,对于企业来说需要输入高校的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同时也需要为高校输出相关的资源和信息以便进一步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对于高校来说,需要与企业等其他系统进行能量和其他资源的交换,是处在整个产业链条的小系统;也要向企业和科技城输出智力资源,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大学科技城的技术转移既有技术和资源的输入也有技术和资源的输出,两部分互为作用.大学与企业是两种负有不同社会分工职责的社会组织机构,两者有着明显不同的组织特征、结构和功能,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条区分组织特征的界面.因为大学技术转移既非单纯发生于大学系统内部,也非单纯发生于企业内部,而是大学和企业两个系统之间的界面发生交互作用的一个演化过程.

(一)衍生企业模式

衍生企业模式(spin-off pany)即通过学校的教师或学生连同科技成果一同转移,创办自主的企业.利用大学学科综合、技术集成的优势,集中一定的人、财、物,将学校的一些科技成果有选择地创办科技企业形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以企业衍生方式实现知识转移和技术商业化,是大学发挥社会怎么写作功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必然结果,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根据Roberts和Malo的论述,衍生企业是围绕母组织的技术所建立的企业.大学衍生企业(University Spin-off panies)是由大学技术转移而衍生出来的企业.

发达国家利用科研优势,在研究型大学等知识密集的区域,划出一定的地域范围,在区域内实行减税、减免房租等政策措施,吸引人才和各种风险投资的进入,形成面向市场的技术研发集群,促进科技生产力的提高,带动区域技术的快速提高和产业化生产的升级换代.如斯坦福研究园、犹太大学研究园、赫利奥特瓦特大学科技城、剑桥科学园、阿斯顿大学科学园、沃里克大学科学园、雷恩大学科技城、里昂大学科技城、库卡利大学研究园等.此外,大学衍生企业通过将大学的大量研究成果直接商业化.可充分沟通区域知识创新系统与技术创新系统之问的联系,加快区域知识流通的速度,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衍生企业一般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企业成立者是母组织的前雇员;二是企业核心技术是从母组织中转移而来.因此,大学的衍生企业往往与大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组建地点一般在学校附近或学校内部;科研的生产与怎么写作人员一般都由学校内部人员组成,尤其是科研人员和企业创建人员;大多数还仍然从事学校的教学或科研工作,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由于与学校的密切联系也存在责任不清、产权不明、事企不分的校企关系,这是制约企业发展规模和影响市场竞争力最普遍的问题.

(二)公共实验室技术转移模式

公共实验室是拥有先进完善的实验研究平台,为多学科交叉提供支撑的科技创新载体,科研仪器统一管理,对外开放使用,公共实验室内部提倡和注重学术交流,并以先进的装备和良好的学术气氛、学术地位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到实验室开展独立或合作研究.成为“以我为主,广泛合作”的技术转移新模式,成为在相关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基地.尤其在技术前沿交叉领域及具有我国特色和优势的领域,具有公信力的测量分析载体,要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建设高水平交叉学科的公共试验实验室,推进技术转移和经济发展的实现,该模式适用于专业性中等的技术.

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世界顶级科学家和先进研究设备,是国家进行创新的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团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很大一部分技术转移活动是从这里开始的.大学科技城中的公共实验室机制促进了多个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尤其是企业和大学的合作从而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合作研发协议是推进公共实验室进行技术转移活动的最主要模式.同时,合作研发协议数量、水平及其效益也是对某一机构技术转移活动进行评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三)“带土移植”技术转移模式

“带土移植”,即鼓励在引进转移先进技术的同时,将原成果研发人员与成果一同整体引入企业的项目中,同衍生企业的区别在于移植后非创业,而是利用移植栽培企业的资金、人才、平台、品牌先培育科技成果,通过商品化最终产业化与社会资源合作达到目的,这里的“土”就是整个项目的科研团队和技术平台,移植的“苗”就是科研成果.

引进型大学科技城是在大学或企业相对聚集的区域,划定一定的地域范围.在园区内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各种资源的进入,主要是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人才以及风险投资的进入,达到开发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产品,提高产业技术的生产,完善产业链,推动地区的发展.莫斯科大学科技城属于这种类型,由于我国自主研发技术相对薄弱,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科技城也属于这种模式,武汉东湖大学科技城截止2012年初已经引入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家、大型央企7家,吸引了包括9名“千人计划”人才在内的大量海内外英才加盟,各方面的资金投入超过6亿元人民币.

(四)“风险资本早期介入”技术转移模式

“风险资本早期介入”模式适用于风险性很强的技术,采取技术授权的方式进行,技术授权是指拥有技术产权的一方向技术使用者授予使用其专利、商标等其他应用的权利,并将取得的科研成果依法授权给对方使用和开发.在大学科技城内一般是指大学和科研单位向企业授予技术的使用权,并由企业进行相关的市场开发,大学获得相应收入,企业获得技术使用权的过程,是一种商业性质的技术转移模式.在国外,这是大学技术转移的一种主要模式,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建立了大学授权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OTL).我国一些大学也开始成立类似的机构,旨在促进大学专利成果向企业的转移.王福新等学者对上海市的经中国专利局授权并有一定转移效果的项目进行了取样,重点对根据其研究边界条件选中的41个项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学专利技术许可他人实施转移的占66.6%.

另外一种是直接转移模式,是指科研机构将自己的技术直接转移给企业使用,以获得直接生产力,企业往往通过交易或委托项目研究的方式获得大学的先进技术.无论在我国还是发达国家,这种技术转移模式非常常见,大学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人才帮助企业提供咨询和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企业往往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委托项目研究的方式获得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满足自身需求;科研单位和个人则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研究表明,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是大学向企业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大学向企业进行技术转移的渠道按比重大小排序分别是:课题组自选推广、学校帮助推广、政府部门帮助推广和技术市场或相似度检测机构.

二、我国目前大学科技城技术转移模式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

(一)衍生企业模式对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

随着我国大学衍生创业企业不断涌现.成为新创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科技城中,为高校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基地.既不需要承担直接面对市场的巨大风险,又可以检验科研成果的开发是否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衍生企业模式就是这种模式的良好载体.

大学衍生企业模式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大学直接兴办企业.一种是大学依托孵化器平台衍生企业.在我国,前一种形式比较普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工业化发展中的一个创举,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外虽然也有大学直接兴办高科技企业的特例,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风险企业实业所也是实行这种技术转移方式的一例,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国外大学基本上是采用大学依托孵化器平台衍生企业的这种模式.以大学科技园作为孵化器.企业与大学完全脱钩,在融资上以风险投资为主,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混合型发展模式兼有自主研发型模式和引进技术型模式的特点.既有自主研发的科研项目也需要从外界引入一定的技术和资金.这对于资金水平和科研水平一般的地区,往往采取混合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设定发展的方向,往往不需要本地区有较强的科研和资源的配套能力就可以启动,其目的在于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快的发展,缩短技术或资源差距,寻求比较优势.例如澳大利亚科技园是距离悉尼中心商业区不足五公里远的集科学、研究与发展的多功能的科技城,科技城的创新主要得益于州立大学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大学组成的显赫“国际性集团”: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技术园一方面管理企业孵化器项目,促进和支持大学持股研究、发展利息,在联邦政府的制造中心中也是股票持有者,加速了澳大利亚技术园的成长.

我国大学衍生企业模式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大学是进行基础研究的机构,由于考核指标和体系的不同,对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考核往往偏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研究项目上,论文数量、专利数量和获奖数量是教师晋升的重要指标,而对于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应用到市场中,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和人们的生活需求则不在考核体系之内,从而造成大学技术与市场衔接较差,转移的风险增大.其次,由于大学教师的培养大多是“学校”——“学校”的方式,从学校毕业后就到学校教书和进行研究,研究和分析主要以文献资料和市场调查为主,缺乏感性认识和切身体会,对企业的生产和运作方式往往缺乏了解,导致技术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存在科研脱离经济和市场需求而纯粹沿技术发展逻辑展开的现象.最后,大学的技术转移较慢,缺乏主动性,由于考核体系的不同,大学的一些高技术成果往往难以迅速的应用到工业化生产和企业管理中.尤其是技术越复杂,需要的验证和检验时间越长,投入越多,也使得企业在使用的过程中更为慎重,转移和扩散的速度就比较慢.这与大学研究的科学水平高,技术成熟度底也有直接关系,大学研究的实验阶段技术,往往着重于解决原理问题,轻工艺应用问题.难以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必须经过中试进行二次开发.企业由于逐利性难以判断其潜在价值,不愿承担相应风险,而不愿采用该项技术.因此,在大学科技城的建设中衍生企业模式的创建帮助大学科研人员接触了市场的需求,在技术转移成功的情况下也可以帮助大学、科研人员和企业获得资金等多方资源的回报,增加大学科研人员进行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增强企业与大学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循环. (二)公共实验室模式对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

公共实验室的设立可以用较少资金和占地为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优质的研发平台.同时也能够更多的将科研人员聚拢到特定的地域,增强了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不仅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机会,也为人才聚集的外溢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助于重大攻关科技成果的形成和转化.

公共实验室大多拥有本地区最先进和完备的研究设备,大学科技城内的公共实验室自然应侧重于同区内大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从而引进全国乃至全球先进的实验设备,供大学科技城内的科研人员使用.公共实验室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提倡学术和科研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加之公共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这些都吸引着本学科的优秀人才到实验室开展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成为“以我为主,广泛合作”的技术转移新模式,成为在相关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基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学科技城内的公共实验室必将发挥人才的聚集效应以及外溢效应,产生重大的攻关科技成果.

虽然实验室的先进设备是进行创新的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大一部分技术转移活动是从这里开始的.大学科技城中的公共实验室机制促进了多个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尤其是企业和大学的合作从而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根据大学科技城内企业的相关情况,结合自身研究设计出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技术成果,促进重大攻关成果的顺利转化.

公共实验室突出了以下两个作用:一是资源整合作用.大学科技城可以对园区内的各种创新要素进行整合,实现创新资源合理的配置.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能以相对较小的风险和最快的速度、最短的周期实现大学技术的转移和创新.二是信息交流作用.由于知识的外溢效应,使集群成为大量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竞争情况信息集中积累和流动的地方.由于集群内企业间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科技城内各种机构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机会,以及园内外人员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激发出大量的创新思想,创新的理念在集群中能够较快的集中、传递和扩散.集群内的科研人员能够通过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取得较强的科研分工,能够促进新技术和新观点的发展,进而取得重大攻关科技项目的完成.企业与公共实验室间的交流,为培育企业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科研人员为企业怎么写作提供了条件,凸显了大学科技城的公共实验室的共享性与重要性.

(三)“带土移植”模式对难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

“带土移植”技术转移模式,将科研团队与成果一同纳入到大学科技城中进行进一步孵化,以大学科技城的怎么写作和资源条件为平台,培育科研团队的智力资源.有助于将本地大学科技城较弱科研力量的补强,进而实现本来难以实现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加了产学研结合的对象,促进了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技术是一种特殊的资本,虽然专利、科技成果的所有权人是学校,但“思想”却是在科技人员的头脑中.因此,利用好技术资本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大力引入相关的团队.通过宽松的环境和科技园的孵化平台与怎么写作,使一批科技成果孵化成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和大学科技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相当一部分就是原有科研机构里一批有识之士“带土移植”而成的.如联想集团,是中科院计算技术所的部分人员在柳传志的带领下,冲出藩篱,另组机构才发展壮大起来,进而把整个计算技术所也合并进来.技术创新相关理论也认为,成功的技术创新并不是个体行为的结果,而是多个组织相互互动的结果.虽然“发明”可能从个体行为中产生,但是有效的“创新”却是集体团队行为的作用.

大学科技城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与实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大学科技城离开了科研团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在大学科技城要通过对国内大学全面开放进行转化,特别要吸引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名牌科研团队的进入.以国内外重点大学、重点科研机构和大企业为重点,加大吸引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重点大学或者具有重点学科的大学.加快建立企业计划建设研发中心、技术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

例如,清华同方公司依托清华大学,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己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将虚拟研究院科研成果转让到公司的国家级技术中心进行项目开发,其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典型模式是“带土移植”模式.以安防系统为代表“带土移植”方式.对学校科研成果进行孵化.安防项目一开始是研发小组,后来是本部公司,再后来成为一个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技术依托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通过工程物理系“带土移植”,把项目的负责人包括项目研发的平台全部带到公司,由公司投资以企业方式完成产业化,同时建立了产业化基地,印证了技术+资本创新发展的体系.安防的产品拥有全部知识产权,集中了清华乃至当代中国最新的技术,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占领超过60%市场占有率,超过了美国和德国.

(四)“风险资本介入”模式对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

近年来,中国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持续升高.2011年,我国受理的三种专利申请量总量为163.3万件,同比增长33.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2.6万件,同比增长34.5%,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8.5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52.2万件:三种专利授权量共96.1万件,同比增长17.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2万件,同比增长27.4%,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0.8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8.1万件.2011年中国企业中兴通讯共提交2826件国际专利申请,超过日本松下电器的2463件,跃居第一.中国华为公司和日本夏普公司分列第三、第四位.

在专利申请量持续攀升的同时.专利的转化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很多专利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企业生产和社会需求怎么写作,尤其是高校的专利申请,往往成为了教师业绩考核的一部分.一些专利往往被束之高阁.教育部《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近25年来,我国高校累计提交中国专利申请总量为31.9595万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授权总量为15.0029万件.去年,我国高校共提交7.9332万件专利申请,是25年前的52倍,获得中国专利授权量为4.3153万件,是25年前的113倍.但是,如果平均计算,高校的专利转化率却只有5%,这一数字大大低于来自企业的转化率数据.企业的专利转化率之所以较高.原因就是企业的研发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市场出发,从生产的需要出发.而高校的部分研发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从课题出发的问题,高校与企业和市场相互间缺乏了解,不知道对方的需求是什么,因此研发的方向与目标自然存在差距.从而导致高校的部分研发成果虽然提交了专利申请,但无法转化的问题.高校还是有很多专利具有很高科研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缺乏的只是一个交流交易的平台.据统计,在全国高校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62.3%,这充分反映出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只是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和相应的启动资金,高校的专利难以被企业和潜在的使用者所了解,没有进行及时的转化,走向市场的脚步无形中就延迟了.

在这方面牛津大学“强化孵化器功能,促进专利产业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牛津大学建立科技园的最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牛津科技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起到促进专利转化的孵化器功能.如IP2IPO是一家重点支持英国大学专利转化的私人投资银行,其投资事业始于牛津大学科技产业.它承包了牛津大学化学系所有专利转化项目,并作为唯一私人机构投资了新化学楼.现在IP2IPO已成为全英大学专利转化最成功的投资商之一,并陆续与英国一些高水平大学签定了合作伙伴和技术转让协议.

在大学科技城中由于大学与企业能够进行一定的接触,企业可以直接从大学购写相应的专利进行技术转移,解决了高校专利申请与市场脱节的问题.“风险资本早期介入”的模式可以帮助大学将自身的专利申请进行市场化考核,通过“风险资本早期介入”为大学的专利注入一定量的资金进行孵化,从而将大学中目前还不符合市场需求,不能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的专利技术,进一步培育成为实用性较强的技术.此外,由于大学中现有的技术大多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企业由于担心风险,不敢冒然引进,也需要风险资本的介入来进行技术转化,完成专利技术的技术转移.

目前我国孵化器建设投资大,风险高,回收期长.直接导致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对于投资大学科技园,建设高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与汇聚的平台,推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缺乏足够的兴趣.同时,国内大学科研人才创业意识不强,缺乏对企业和市场的认识等,也进一步弱化了大学科技园的功能.政府应鼓励投资机构同研究机构的长期、稳定的合作,通过示范项目鼓励风险资本早期介入模式的尝试,对有回报风险机构进行风险补偿,帮助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利益互补.其次,政府应帮助风险投资设立专利孵化和相似度检测的平台建设,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需要有一个可以使高校与企业交流交易的对话平台.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推动高校的专利转化.最后,鼓励研究机构出台技术成果转移的利益分配机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评价分析,予政策法规的支持,保障科研人员利益所得.

责任编辑 梅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