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点赞:4616 浏览:129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作为流行文化的前沿阵地,由最富朝气的年轻学子组成的大学校园始终站在最前列接受流行文化的洗礼,现今网络的迅猛发展,使文化的多元化日趋明显,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也更显著.本文旨在探讨多元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以及在多元文化冲击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关 键 词 :校园文化 多元文化 文化冲击 校园文化建设

自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在中国诞生的那一刻起,校园就注定成为了感知流行文化的风向标,也成了新思潮、新文化的阵地.民国初期,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响彻中华大地,随之而来的思想冲击波蔓延至校园,随后由学生发起五四爱国运动,而这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成就了自己独特的历史,促成了中国新主义的开始.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与发展,不同的学校都形成了自己不同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办学传统、价值理念、活动风格、行为特征、校风、学风等的总和,是社会文化体系的亚文化状态.优良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良好的教育状态,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发展的灵魂.

随着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文化的多元化日趋显现,对校园文化的渗透和冲击也日渐明显,只有开放和兼容并包的文化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但是文化的多样性同样也带来良莠不齐的现实,腐朽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侵蚀和冲击.所以,校园文化要对多元的文化进行控制和过滤,不让腐朽文化有机可乘.


一、大学校园文化遭遇多元文化挑战

1.多元文化渗透校园,大学道德精神遭遇挑战

如果说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灵魂的话,那么,大学道德精神就是校园文化的魂,是大学精神的要义所在,这种道德精神以社会道德为底蕴,与大学独有的理性相凝结、融合,无声无息地滋养着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大学正是在这种道德精神的熏陶下,才造就了至高至远的大学精神.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抗战时西迁途中对学生说过,“乱世道德堕落,历史上均是,但是大学犹如海上灯塔,吾人不能于此时降落道德标准.”而今,大学道德精神所受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现今网络媒体的盛行下,网络为人类开拓了另一个道德空间,大学道德对学生行为选择的约束效力和规范效力以及所起到的精神支撑与解释一句正日趋式微.随网络而生的道德相对主义成了许多大学生的道德准则.

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校园文化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信息来源方式多样,多重文化冲击良莠难分

传统的校园文化主要来源主要是教材、图书资料和报纸杂志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文化传播在这些文化阵地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学校可以根据其是否符合办学方向和先进文化的范畴,然后再有选择性地对师生开放.因此能够对校园文化的方向及时把控.然而,互联网在校园内的广泛使用,使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是单方向的灌输传播,而是立体传播方式.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价值观念的声音都在这里汇集、冲撞,每时每刻都在极速传播、扩散.而这些文化中,既有先进文化的传播,也有腐朽文化的侵入.在这一立体的文化阵地中,作为校园文化主导力量的学校很难在网络技术上、文化规范方面加以及时控制,这就对校园网络中文化传播的正确导向的把握提出了挑战.

3.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文化主体素质亟待提高

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也是校园文化的承载者,更是校园文化价值最直接的体现者.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在当前时代需要的就是具有敢于创新、心理素质好、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素质的主体.而在紧张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师生面对功利化、利益短视化的倾向影响,注重一般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快餐式”文化,而忽视师生个人的文化底蕴、心理素质的提高.师生本身的素质水平面对多元文化缺乏正确判断和取舍的能力,面对不良环境的渲染缺乏调控能力,面对挫折缺乏承受能力.因此,当前时代的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对主体本身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挑战.

二、更好应对多元文化冲击

1.重视校园道德精神及人文精神培养

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学术道德、生活道德的规范和教育,符合优秀传统道德的民族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积淀,也是大学道德精神先导性的内在要求.针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可在维持良好网络环境的前提下,制定可行的网络规范,在硬性规定及学生监督等层面加强对上网学生的他律,不仅如此,还可利用网络和老师教育、学生互助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宣传,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明确现实社会道德规范在虚拟世界中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慎独”,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自觉的学术精神和责任与义务观念.面对求知强烈、可塑性强、人生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正确的导向,对其道德精神的形成以及人文精神的积淀显得尤为重要.

2.合理借鉴多元文化,兼容并包为我所用

《论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大学校园文化更应该“和而不同”,各种思想、观念在这里交汇、碰撞,智慧和创新的火花由此而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化,传统精英文化的精英品质和大众文化的平民文化也在大学校园里混生混长,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质表现出宽容性、平等性和竞争性的兼容并包的特征.

有碰撞才有火花,有火花才有进步.各种不同文化争芳吐艳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大学校园文化不断前行.

3.加强师生文化底蕴锤炼,提高素质水平

校园文化反映的是师生共同的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教师的职责并不仅仅局限在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教师队伍的质量不仅决定着受教育者的质量,甚至决定了学校的存亡.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其特定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学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正可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同时,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作用比之老师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的数量比老师更为庞大,思想更活跃,更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和文化,而只有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积淀,才能在日趋繁杂的各种文化的冲击中保持自己独特的思辨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