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吴三桂在黔西北的“改土归流”

点赞:4799 浏览:142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清朝建国伊始,国内政局未稳,边疆亦复多事.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统治,清廷检测借吴三桂之手胜利对水西、乌撒诸土司采取了“改土归流”.这对于巩固西南边疆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吴三桂黔西北改土归流

黔西北邻川、滇二省,范围相当于今贵州省毕节地区的全部以及六盘水市北部一部.元代以前,这一地区保持着相当高的独立性,与王朝的关系时断时续.元代伊始,王朝便在黔西北等地建立起土司制度,对当地少数民族进行统治.明承元制赐封水西安氏为贵州宣慰司宣慰使,特诏“贵州宣慰使霭翠位居各宣慰之上” ,可见水西战略地位之重要;另黔西北又是入滇之重要通道,明代就有多个卫所设置于水西、乌撒境内.顺治十六年(1659),清廷因国内统一大业未竟,边防亦复多事,便封安坤为水西宣慰使司宣慰使,但对其仍不放心.康熙初年,清廷借吴三桂之手,胜利对其进行“改土归流”,从而为西南地区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拟从吴三桂在黔西北“改土归流”的历史背景、过程等方面出发,以对这一问题做一深入探讨,以求教各位方家.

一、吴三桂“改土归流”的历史背景

清廷入主中原之初,我国西南地区存在着多股地方势力:以水西为首的诸土司、南明残余势力、农民军残部和元朝遗留在西南地区的蒙古势力.这些割据势力的存在,成为清廷统一西南边疆的严重障碍.

明清时期,土司拥有很强的割据势力,极不利于政府的统一管辖.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巡按贵州杨鹤奏:“臣奉命入黔等水西安氏,尾大不掉等先年,安贵荣骄蹇不法,欲变祖制,擅减诸驿等以后安疆臣听奸拨置,阻挠改县.”明天启元年(1622)贵州巡按使永安疏言:“黔中土司莫大于水西”.后由于明朝的灭亡,安氏土司才得以保留.顺治十年(1653),朝廷做出“滇黔土司宜暂从其俗,俟平定后绳以新制”.

略吴三桂在黔西北的“改土归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土司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顺治十七年(1660),吴三桂上疏:“水西土司安坤久蓄异谋,近闻刑牲祭鬼,将为不轨.”又说:“臣念水西、马乃为用兵要路,未可容其窥伺梗阻,臣欲为先发制人之策,乘其未动,早为剿平,以清肘腋之患.又乌撒土司安重圣反侧叵测,所当并图收拾,以伸国威者也.”同年清廷下诏:“水西土司安坤、马乃土司龙吉兆、乌撒土司安重圣等,阳顺阴逆,中怀叵测.应如所请,悉心筹划,相机歼剿.”

此外,明朝灭亡后,由桂王朱由榔领导的南明永历政权很好的运用了明末大西军余部与清军对抗,成为清朝统一全国的又一绊脚石.顺治九年(1652),大西军余部孙可望与李定国等派人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从广西的濑湍接到贵州南隆所,改南隆所为安龙,转向联合南明政权共同抗清.

再加之明末清初,贵州地区的土司有些表面上投降了清朝,暗地里却仍与南明永历政权遥相呼应,与清朝为敌.顺治十七年,黎平曹滴司土官杨华如与孙可望遗党陈洪金、曹尚等共谋,企图起兵反清.同年马乃营土目龙吉兆亦起兵反清.文献记载:“普安州所属马乃营土目龙吉兆等私造军器等俱党附之.遥结李定国为声援,纠合鼠场营龙吉佐、楼下营龙吉祥歃血盟等所过劫戮,人民串逃.”

同时,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国内政局动荡不定、边疆未靖,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推兵南进.17世纪上半期,漠西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于康熙初年,确立了蒙古汗王在西藏的统治.自此确立了可以相机向南、向东,进取川滇,以图中原的战略优势.可见当时清廷要在西南大规模用兵,还存在诸多牵制因素.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平西王吴三桂受命进军云贵地区,在统一西南过程中,清廷也深知西南战略地位之特殊.故在顺治十四年(1657),清廷向吴三桂发布命令:“逆贼煽乱云贵,骚扰地方已久.今贼李定国与孙可望互相攻战等乘此贼党内乱、人心未定之际,特命王为平西大将军等统兵进讨.”

二、吴三桂“改土归流”的过程

此时的吴三桂也深知清廷并不可能完全相信他.为了实现其西南王的政治野心,他一面积极招降纳叛,扩充自己的势力,积聚反清的财力兵力;一面想法设法寻求自保,并求计与洪承畴,文献载“三桂问自固之策,承畴曰:‘不可使滇中一日无事,三桂谨受教.’”于是吴三桂得到进军的命令后,旋即率领清军进军云贵地区.康熙元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大军活捉,后被绞死,南明王朝彻底覆灭.此举加速了清朝统一全国的步伐.清廷旋下诏:“贵州接壤云南,皆系岩疆要地,且苗蛮杂居与云南无二,其一切文武官员兵民各项事务,俱照云南例,著平西亲王管理.”康熙三年(1664),明将常金印与皮熊在水西密谋反清,事为清军侦破,常氏被擒,皮氏逃脱.吴三桂诬水西土司安坤与常、皮二人勾结,决计进军讨灭水西.同时贵州总督杨茂勋又及时上奏朝廷:“水西地方,沃野千里,地广兵强,在滇为咽喉,于蜀为牖户,若黔则腹心之蛊业.失之不讨,譬之养痈,为害必大.乃与三桂合疏请剿.”于是,清廷令平西王吴三桂率领云贵各镇守兵讨伐安坤.在吴三桂大军进逼下,康熙三年,安坤联合明将皮熊、乌撒土官安重圣、土司罗大顺起兵抗清.康熙三年,吴三桂奏报:“水西逆苗安坤等梗化,臣亲提师至毕节等.分路进剿,自二月至五月,斩获无算等安坤、安如鼎仅以身边.是役也,仰赖天威,苗人胆落等臣谨贡疏报捷以闻.”康熙四年(1665)又报“擒安坤,蛮方大定”,“本年正月,各镇将剿擒安坤党羽安如鼎及煽惑安逆之伪黔阳王皮熊.”十五日,吴三桂疏报“官兵进剿乌撒,土酋安重圣、安重乾就擒.”康熙五年(1666),吴三桂上疏:“都统吴应熊、总兵官马宁等进剿乌撒女酋陇氏,阵斩助逆之郎岱土酋安藩及水西土目阿豆等.”康熙六年(1667),吴三桂上报:“左都统吴应麟、总兵官马宁等进剿乌撒,生擒女酋陇氏及逆党万余,蛮疆复定.”

吴三桂率领清军进入贵州,迅速消灭了南明政权,铲除了农民军余部,平定了一些土司的叛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蒙古南下的军事计划,为清朝西南边疆的稳定奠定了基础.清廷对此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平西王吴三桂镇宁秦、蜀,绥辑滇、黔,抚顺剿逆,茂著勋劳等王殚忠奋力,运筹谋略,调度有方,遂使国威远播,逆孽荡平,功莫大焉”.吴三桂武力占领贵州后,为了加强其统治,扶植和扩展自己的势力,建议清廷首先在黔西北实行“改土归流”措施.

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批复:“马乃土司应改为普安县,设知县一员.又分设土司巡检,准令世袭,听其土俗自治,仍节制于县官,并将姓名报部,以便后裔承袭.”顺治十八年(1661)吴三桂进一步改革马乃土司:“马乃土司应改设流官.俟三年后,风俗渐移,人心渐正,立之学宫,以广文教.”清廷从之.

吴三桂消灭安氏土司后,于康熙四年上疏清廷在水西广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其疏曰:“查水西地有十一则溪,度量延袤之形,其地可置四府州县,但恐大创之后,人民死伤甚多,兼值草昧之初,今应先设三府以试其治,可乎?(《庭闻录》卷四)”五月清廷下诏:“平西王吴三桂平定水西,请设流官一疏.水西地有十一则溪,应设三府:将胧胯、的都、朵架四则溪设为一府,建府治于比喇;将法戈、火著、木胯、架勒四则溪设为一府,建府治于大方;将以著、则窝、雄所三则溪设为一府,建府治于水西城.原设分巡毕节道,兼管永宁、赤毕等卫,驻扎比喇.三府应各设知府一员、通判一员、经历一员、司狱一员、儒学教授一员;内比喇再设推官一员,承理三府刑名大案.其三府应易新名,即令该藩拟定具题.”康熙五年下诏:“以土司安坤故地比喇为平远府,大方为大定府,水西为黔西府;改比喇镇为平远镇,调云南曲寻武总兵官刘文进为平远总兵官.”康熙五年又下诏:“改乌撒土府为威宁府,隶贵州省统辖.”至此,吴三桂在黔西北“改土归流”告一段落.

三、结语

吴三桂在黔西北的“改土归流”虽然有其满足个人野心的需要,但客观上在清朝统一政策的指引下,不仅有利于打破黔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封闭、落后的社会体系,而且还能够促进其与内地的交流,更能适应和促进当时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