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法学教育的区域化目标改革

点赞:8382 浏览:324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专业失业人数在全部本科专业中排名第一.本科生毕业时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率为47%,排名倒数第二.但是,又有另外一个现象,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西部基层对法律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前景大家都很看好.而大量的法学专业学生不愿到西部基层从事法律工作,而选择失业或放弃法学专业选择其他工作.这就存在一种供需的矛盾.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提出的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就是为满足西部法律人才短缺、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尽管目前法学但是教学模式五花八门,法律教学与以往的法学院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法学教学任务,适应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本科法律教学必须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探索.

关 键 词:法学教育;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01—02

一、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的修正

通过法律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在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侧重培养学生全面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思维、法律职业操守、法律工作能力等,推动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很重要的一点是,扭转当前一些学校存在的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术性,与实践性脱节、法律教学水平滞后或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实践性应当是法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实践性、应用型不等于低层次,应当树立“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的培养意识.惟其如此,才有核心竞争力,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真正需求.笔者以为,至少在以下3个方面实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法律教学的改革:首先,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法律教学改革应建立在坚实的中国法的基础之上,否则基础不牢,“特色”无从谈起,一个不熟知本国法律的人没有资格奢谈“外国法”或从事所谓跨国法律业务.其次,应当突出法律课程的“民族性”、“地区性”、“贫困性”等问题,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选择开设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类课程.再次,加强实践性、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能力的培养.最后,还要适应“西部基层”的工作需要,培养学生愿意来西部基层工作,来了之后能够胜任工作,并且愿意留在西部基层从事法律工作.

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培养模式的改革

国外法学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

1、英国和欧陆模式,面向高中毕业生招收法律本科生,毕业后如果想从事法律职业,必须再念一年的法律职业培训课程,然后再进行1—2年的专业实习,才可以取得专业的执业资格.

2、北美模式,首先必须有一个非法律专业的本科以上的学位,然后经过严格的法学院入学考试才可以攻读法学,学制3年,其法学学位实际上是法律本科,但是美国人将这种学位叫做Doctor,即JurisDoctor(JD).

3、澳大利亚模式,将法学本科教育与其他专业的本科教育同时进行,经过6年左右获得双学位.就我国目前情况看,西部基层法律人才的培养应当尽早规划,统筹实施.因此,最好尝试3+1教学模式,既3年在学校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最后1年到司法部门去实习,进行职业化训练,学生可以将所学课程较好地消化、深入掌握.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

减少法律理论、涉外法律业务等课程的比重,加大突出应用型、实践性的法学课程的比重.法律教育要适应西部基层的实际,主要体现在特色课程(专业选修课)中,例如西部毒品犯罪、西部民族自治法、西部村民自治法、西部大开发中的职务犯罪、西部扶贫开发中的职务犯罪等.对于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西部基层法律人才的教学而言,我们将来应当考虑开设“法律职业能力与职业”课程.“法能”离不开“法德”,无良的律师、法官钻法律的空子、玩弄法律的危害,必然大于“非法律人”.同时,应当加大法律实践必修环节内容.实践课程例如法律写作、法律谈判、法律诊所、公益诉讼等.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应当是实践课程占30%—40%较为适当.甘肃政法学院法学教育中的实践课程,重点开设了司法文书、商事案例分析、刑事案例分析、法律诊所等课程,在课堂教学上,倡导案例讨论教学、小班教学,摒弃灌输式教学、大课堂教学,老师在课堂上适度根据司法考试试题内容进行讲授,尤其是在案例教学中紧密结合司法考试中出现的案例.学院经常邀请在法律实务领域颇具建树的院外相关人士为学生授课、开设讲座,此类活动平均每学年达60课时,占整个法学课程的比例8%左右.学院还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别的模拟法庭大赛和法律专题辩论赛.从法律课程设置看,就不能机械地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6门法学核心课程进行排课,必须侧重宽基础、应用性,进行重新安排,并注重这些课程与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的结合.

西北法学教育的区域化目标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基层法律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的教材改革

对于西部基层法律人才而言,由于其自身定位的问题,因此,法学教材都不宜过于艰深,但是也不应削弱其专业性、理论性,同时强调、突出其实践性,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甘肃政法学院法学专业中文核心法学课程教材主要是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的系列教材.教材的编写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内容深度上力求有所提高.在我校法学自编教材里注重介绍本课程近年来我国法学领域中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其次,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材的编写方面,我们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尤其侧重学生运用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紧扣司法考试要点.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我们也积极吸取司法考试的一些热点、难点,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四是在形式上作了一些创新,每章根据内容设计知识结构图、内容导读和司法考试热点,同时还有试题和案例,目的是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当然,高校法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全面的法律素养,它包括但是绝不应当只限于法律技能的传授.司法考试侧重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法律技能,对传统的重理论知识、轻能力培养的高校法学教育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但是不能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法律实用主义”,认为凡是与案例无关的知识就是无用的,或者干脆将法学知识与法律能力对立起来.三、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大力加强实验教学建设,建立满足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需要的先进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在法律实验实训中心北确定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逐步扩大综合性实训教学的规模.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将设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基金,每年支持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二)根据“院地合作”的思路,进一步拓宽法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渠道,积极建设院内外大学生实践基地100个;开展校地的合作,切实强化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三)资助助大学生开展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把挑战杯、数学建模、大学外语竞赛等列为学院固定的参赛项目,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日常教学要关注司法考试,但是不能沦为司法考试培训班,要有法律理论素养、功底扎实.理论教学不能放松,这是法学教学规律自身的必然要求;真正的理论对法律实践有极大的指导、推动性作用.

四、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

考试方法改革对教和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学习努力程度有很大影响,而且对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精力投入转变都将有很大的促进.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我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总结过去考试方法改革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现就我院进一步提高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的考试方法进行如下改革:

(一)改变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考试方式.必修课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考试的形式,专业选修课可以选择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鼓励专业必修课除了闭卷方式外,采取开卷、讨论、答辩、口试、读书报告、文献综述、项目设计、小论文、调查报告、实践操作等不同形式,或采用上述方法的部分组合.专业选修课除采取以往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外,可以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

(二)改变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考试方式由任课教师自行选择的作法,改由学院统一安排.每学期到第15周由学院统一确定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考试方式,后通知任课教师和学生.

五、总结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但我国高等法学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不够深入,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针对法学高等教育提出了教育改革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创新“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三种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这三种培养模式已经为今后法学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校法律专业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基层法律人才培养也符合这一动向.

以树立“扎根西部、怎么写作西部”思想观念为先导,主动适应西部经济社会和政法事业发展需要,从“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难题入手,结合自身特点,将学术型人才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准法学专业在整个西部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从法学专业设立至今,我校教师一直未停止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探索,借助大学几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契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考历届学生就业情况,根据本系现状和今后发展方向,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加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社会需要与人才培养的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专业基础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强化怎么写作基层地方法制建设的意识,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司法考试的训练、强化教师的素质.从而将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在培养基层法律职业人才,满足地方法治建设的需要,使他们具有法律职业道德和法学基本理论知识,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在基层法律实务部门从事法律职业工作的应用型法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