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课程群在护理专业开放式教学应用观察

点赞:12322 浏览:479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基础医学课程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授课形式,通过基础医学课程群网络平台的建立,拓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空间,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和病案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协助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 键 词:基础医学课程护理专业开放式教学病案讨论

[基金项目]浙江海洋学院校级教改重点招标项目,编号:20121206.

护理学专业的特点是强调基础扎实,培养的学生具有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随着医疗怎么写作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要求护理人员拥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具备协助学习、共同进步的能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医学基础课程以各自为阵的教学方法学习,由于死记硬背的内容太多,在学习桥梁课程时,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的细节都已经忘却了很多,我们以基础医学课程为群体,在护理专业开展了开放式教学和病案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决各课程间的脱节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顾此失彼的问题.

基础医学课程群在护理专业开放式教学应用观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基础医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一)形态学课程中大量教学内容需要死记硬背,多数同学仍然感到枯燥难记.机能学课程主要研究正常机体与疾病时代谢、功能方面的变化,其与形态学内容和临床知识都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但没有接触过临床的低年级学生很难把正常结构与患病时器官的形态学表现和机能代谢以及临床症状联系起来.

(二)基础医学课程与桥梁课程之间有着相互依托、相互交叉甚至不断重复的问题,目前各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充分交流和互相讨论的平台.

(三)近年来公共课程平台不断加宽,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时数被压缩,基础医学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正常的解剖和组织学结构,充分理解疾病时机体出现的形态学变化和机能代谢改变与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

所以,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

二、开放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一)建立基础医学课程群的学习平台体系

基础医学课程群网络平台体系面对所有医护学生,为新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场所,为高年级学生创造复习、应用、讨论的环境,可以形成以新促老、以老带新的积极学习气氛.通过授课教师的充分讨论,按照系统进行内容整合、提炼,编写循序渐进的病例讨论案例,放在学习平台的病案讨论专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应的理论内容.建立学生互动讨论区、教师学生互动区以及疑难问题解答区.基础医学课程群网络平台体系面对所有医护学生,为新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场所,为高年级学生创造复习、应用、讨论的环境,可以形成以新促老、以老带新的积极学习气氛.

(二)理论教学

继续开展以问题为中心(PBL)与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结合课程的进展,先编写、选择与器官结构和功能相关的简单病例,针对病例提出相应问题,进一步扩展理论内容.后续课程则选择比较复杂的病例,对照理论内容,在每个系统的教学中,设置案例讨论和临床病理讨论会.《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选择与器官结构和功能相关的简单病例,针对病例提出相应问题,进一步扩展理论内容,比如讲肝脏可以选择肝炎伴肝功能障碍,提出问题:为什么静脉血中可以检测到转氨酶升高?转氨酶是如何产生的?升高的转氨酶是通过那些途径到达全身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则可以选择比较复杂的病例,对照理论内容,在每个系统的教学中,设置案例讨论和临床病理讨论会,让学生仔细分析病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逐步强化临床案例教学和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的基础医学教学[2].

(三)拓展实践教学环节

开展第二课堂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形态学课程有着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走出课程限制,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观察正常标本和病理标本的区别,越好奇就越有收获.每次实验课抽出15—20分钟时间进行病例讨论,关键是教师利用这个集中时间进行答疑和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机能学实验的综合实验包含了从生理到病理生理学的过程,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在教师和实验师的帮助下完成实验过程,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开展临床病例讨论会

按照各系统内容进行班级范围的临床病例讨论会,病例可以选择经典病例,也可以由学生根据理论内容自主选择.讨论过程包括:两周准备时间,先按小组或寝室进行讨论,然后带着问题进行班级讨论,指导教师答疑、总结.


(五)从新生开始进行社会实践教育,鼓励学生早日走出课堂,利用社会实践机会,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提前进行临床见习,达到学习基础、怎么写作临床的最终目标.撰写临床观察报告,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的原因和发生机理,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六)提倡并鼓励高年级学生开展研究型实验专题讲座、文献检索、实验设计和开题报告,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激发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领导能力,接触学科前沿.

三、开放式教学结合病案讨论的综合效果

(一)循序渐进的过渡学习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本研究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从基础到临床过渡的理念,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应用性,建立基础医学课程群的网络学习平台,既有独立的课程内容供新生系统学习,又有关联课程的内容供高年级学生前后联系、复习,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课程内容编写由浅入深的病案讨论,通过病案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3],通过推断症状和体征中的病变基础从而记忆形态学的内容,从患者的临床化验指标推断患者器官、组织发生的机能和代谢变化[4].

(二)病案讨论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多学科合作,建设基础医学课程群的学习平台,将形态学科与机能学科有机融合,开展由浅入深的病案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积累疾病的相关知识,培养出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学习基础怎么写作临床的、全面发展的医护学生.

(三)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巩固知识

鼓励低年级学生早日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实践,在为社区、敬老院老年人怎么写作中逐步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利用检测期对亲友进行健康调查并书写调研报告.引导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加深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小结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基础医学课程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授课形式,建立新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通过病例讨论加强协作性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主动性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