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传统国际贸易理的路径

点赞:5460 浏览:193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方法论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也推动着其方法论不断向前发展.本文选取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理论体系: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方法论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们现在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从方法论上提供借鉴.

[关 键 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路径方法论

一、引言

方法论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的重要作用,不同的方法论层次与视角,将直接制约国际贸易理论的不同对象、不同论域和不同形态,并终将影响到理论的历史命运.鉴于此,本文着重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方法论的演变历程.本文之所以选择讨论这几个时段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方法论,是因为它们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以后的国际贸易的方法论也都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出来的,并且这些方法论对今天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仍有重大意义.

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方法论探析

在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出现以前,主要是重商主义的经验总结法,且大多是关于流通领域的,忽视了生产领域的作用,未能真正解释财富产生和积累的源泉.所以还称不上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真正科学.马克思指出:“现代经济的真正科学,是在理论考察由流通过程过渡到生产过程开始的.”从古典时期的归纳演绎再到新古典的分析、均衡分析,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才真正开始建立了方法论体系,随着新方法论的采用,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著名的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它们标志着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

(1)绝对优势理论——二重法

斯密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历史描述法和抽象演绎法相结合的二元方法论,推导出“绝对优势论”.斯密认为由于“利己心”人们便有了交换的倾向,正是这种交换倾向,导致分工产生,而分工又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把他的分工理论推广到于国与国之间.他认为各国分工的基础是自然禀赋的优劣或后天的生产条件,依据交换的原理以及各国之间分工的原则,各国应该利用自己生产条件上的绝对优势进行生产,然后去交换别国具有优势的产品,这样贸易双方都会获利.由此得出了“绝对优势论”.

可见,斯密运用的逻辑演绎方法与重商主义简单归纳法有了本质的区别.同时,斯密极为推崇归纳和演绎的二重法,认为两者是主次分明地结合在一起的,正如马歇尔所说的“经济学需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但为了不同的目的,采用这两种方法的比重也不同.”正是由于其研究方法的二重性导致了其理论体系的二重性,这也对后来的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斯密首创的逻辑演绎法还不够完善,并且只能解释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在这一种特殊情形.此外,斯密虽然指出了“利己心(“经济人”检测设的最初内容)”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系统而明确地论述其含义.

(2)比较优势理论——抽象逻辑演绎法

“比较优势理论”是绝对优势论的发展和完善.李嘉图提出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分工原则.这使得比较优势论比绝对优势论更具有普遍性,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落后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做了理论上的证明.这主要得益于李嘉图所运用的抽象理性的逻辑演绎法.

李嘉图在论证时先规定了一系列检测设前提,并举了英国和葡萄牙生产呢绒和葡萄酒的这个经典例子.李嘉图认为尽管葡萄牙在生产酒和毛呢上都占有优势,但优势的程度不同,生产成本比率上的差异导致了贸易的产生.如果葡萄牙的两种商品的生产成本都比英国低,并且低的程度一致,这样的交换对双方都无利可图,就不会发生贸易.所以,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不是绝对优势的差异,而是比较优势的不同.这样,李嘉图得出了更为科学的结论.李嘉图在举例时更注意检测设条件,他明确地检测设资本和劳动不能在两国间自由流动,这是斯密所没有做到的.至此,逻辑演绎法已经发展到非常完善的地步.

但李嘉图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设将比较优势理论变成了一种纯粹抽象的推理,并且把这种高度抽象的经济模型直接分析复杂现实世界的经济问题,使得经济理论日益脱离现实经济生活,大大削弱了它的适用性.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曾经批评过这种做法,并认为这种方法论指导下建立的经济学理论徒具科学化外观,在理论体系形式上看似具有完整性,但却是脱离实际的无用的东西.

(3)相互需求理论——分析法

约翰·穆勤在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的确定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他采用分析法,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穆勒认为两国进行交换,其交换比率取决于双方对各该项商品需求的大小,并稳定在输物恰好能抵偿输入货物的水平上,也就是贸易双方的总出口恰好等于总进口的那种贸易条件,这是由两国对对方的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的.这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补充和说明.不过,穆勒的文字叙述简单,其理论分析也较粗糙,使其理论缺乏严密的科学性,进而多少掩盖了其理论价值的光彩.

此外,在方法论上,穆勒也强调演绎法的重要性,并认为其是唯一适用的方法,但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又继承了斯密的二重法.他的方法论可以说是标准实证主义的样板.由此可见,斯密的二重法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归.

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要素禀赋理论——分析法

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作为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石,最初是用文字描述与逻辑演绎,这种传统的经济学范式表达的,后人在他们的基础上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归纳出了一个简洁的定理,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这一理论用生产要素的丰裕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进出口贸易的类型,较好的回答了比较成本差异的来源这一问题.赫—俄首先提出了一系列的检测设条件(即2×2×2模型),虽然这些检测设前提有的与实际相差很大,但确保演绎推理逻辑的正确性,反映了逻辑演绎法已日趋成熟.在这些检测设前提下,他们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体系的分析,并结合逻辑演绎法,展开了严谨的推理.由于商品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商品相对的差异又是由不同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的差异决定的,而要素相对的差异是由各国的供给状况决定的.由马歇尔的均衡论可知,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商品要素的由供需双方决定.由于检测设两国对要素(如资本或劳动等)的需求比率是一致的.所以一国的要素禀赋最终决定了要素的,并最终决定了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国际贸易的产生.可见,逻辑演绎法已发展到了非常完善的程度,显然分析法的采用起了巨大的作用.


赫—俄理论除了可以从理论上进行逻辑证明,其结论还能够从经验中得到实证检验,这是比较优势论所无法比拟的.“里昂惕夫之谜”使赫—俄理论的结论得到了很好的证实检验,以致引起了后来对“谜”的各种解释,包括劳动效率的差异、人力资本的差异、关税结构、要素密集度逆转等,从而使H-O理论得到不断修正与发展.可见,在构建一套理论模型时,不仅要能从逻辑上经得起推敲,更要能经得起实际的检验.后来的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都强调理论检测说“可检验性”的重要意义.只有通过了经验证实的检测说才是真正的理论,才能更好的指导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方法论上,赫-俄理论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又有了巨大的进步.

(2)要素均等化学说——演绎法的数学化与一般均衡分析

20世纪40年代,萨缪尔森又进一步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了要素均等化学说,它进一步说明了在贸易发生后,两国的资源禀赋变化的情况.萨缪尔森认为只要存在产品的差异,两国就会继续开展贸易,使得两国两种产品的完全相等,同时使贸易前丰富要素的上涨,稀缺要素的下降,最终使生产要素的也完全相等,这一趋势被称为“要素均等化定理”.由于这一定理是由萨缪尔森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逻辑论证的,因此该定理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即H-O-S定理)”.

试析传统国际贸易理的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国际贸易理论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萨缪尔森借助数学工具对演绎法的加以运用,在推导要素均等化理论中,他借助于单位价值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运用了一般均衡分析,确定了均衡条件下的要素水平,最后得出在自由贸易下,贸易后两国的要素自然也就相同.但由于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检测设之上,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以及生产技术条件的不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但萨氏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国际贸易问题了一个有力工具.

三、国际贸易理论方法论的发展趋势

1.数学化趋势明显

早期的亚当· 斯密、李嘉图、詹姆斯穆勒等大经济学家,用语言论述已经把西方社会主要的经济现象讨论得很清楚,但从马歇尔、塞缪尔森等一批较早运用数学形式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表述的学者开始,现在数学工具在分析工作中的角色日益重要,甚至引起了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之间的现实鸿沟.人们需要借助数学,来论证其理论的严密性,特别是计量经济学的长足发展,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学及理论的发展.

但是,我们应正确对待数学这个工具.正如林毅夫所言,如果我们仅仅追求数学模型的复杂和艰深,但是忽视了理论是用来解释经验现象的,那么一旦数学模型的推论与经验现象不一致,这样的模型充其量只是数学游戏,不能称为经济理论.但同时,数学又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应该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怎么写作.

2.方法论的多元化趋势加强

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单一的研究方法已无法解释某些经济现象及了解这种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且不同的研究方法各自有优缺点,所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更能准确、全面的反映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深入,方法论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趋势将得到加强.

四、总结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最开始的重商主义的简单经验归纳法到归纳法、演绎法,还是到后来的分析法、操作主义等,每一次新的方法论的运用都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但无论哪种方法论,都有各自的长处,也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方法论本身没有好坏优劣主次之分,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在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时机正确运用,才能充分发挥方法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