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3+1”教学模式与改革的

点赞:7805 浏览:251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为了解决计算机领域的用人难,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难,我校在计算机系进行“3+1”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培养产业急需的“零适应期”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关 键 词:教学模式创新改革

一、“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和高校的大量扩招,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我国高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没有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变化,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和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保持一致,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素质同国家和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意识等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而大多数现代企业或单位需要希望能直接做项目,拿任务的经验型人员,就此造成大量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企业“招聘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高校尽可能创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大学四年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难”和企业的“用人难”的问题.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学校依靠自身的能力是很难实现的,因为高等院校的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具有一点的差异,教师的教学和社会的需求脱节,学校的理论与社会的实践脱节,落后的教育模式跟不上社会产业发展的步伐.还有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大多数老师自身不了解社会需求,和社会产业脱节,缺少进驻企业,参与企业项目的工作实践经验,企业内部的运营、研发及企业对人才需求不清楚,还有高校的大量扩招,造成校园内鱼龙混杂,大多数在校学生的没有学习目的,或是目的不明确,不清楚自己发展方向,不清楚自立学习的重要性,不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没有学习的紧迫感.所以高校教育必须与社会产业同步,必须与企业联合.使学生能够具有接触社会,走进企业的机会,能够接受工程实践训练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3+1”教学模式的实施的探索

传统高等院校的教育观念,就是使学生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习完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重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特别是专业知识,都在学历教育阶段学完,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大量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淡化实践课程的教学.使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差,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理论知识面比较窄,社会的适应性比较差,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3+1”教学改革是重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以能力为中心”,注重实践,开拓视野,加强基本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1.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加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1”教学环节改革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专业教学要求,按需安排教学环节.强调教学实践环节,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能力的必要过程.“3+1”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授课体系和授课内容.将原来的三年半理论知识课加上半年的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培养计划制定中,注重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为主,把基础的实践教学环节、校外基地教学环节、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贯穿在一起,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课堂下的实践环节相连接,把校内所学知识与校外实践经验相互补.“3”是指在前三年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骨干课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1”是指把毕业环节从原来的第八学期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始,主要用第四学年一年时间进行实践教学环节.为专业知识面拓宽和专业技能训练阶段,时间由过去的18周延长到36周左右.在第四学年里,学生主要进行的是实践训练,提高技术视野,以企业的工程实践、技术研发、撰写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把在企业实践中经验和学校的毕业设计相结合,进行毕业设计,完成大学学业,使学生成为企业需求的有经验的人才,实现社会要求的“零适应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采取把学生领出去、把企业专家请进来的措施,来培养在校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得学校与企业进行连接,实践教育与企业产业同步.

2.考试模式创新改革

在“3+1”教学模式下,考试模式要彻底改变原来考核的弊端,在前“3”年中采用最终考试成绩等于章节测试+实验+作业,即在每个章节学习完成后进行一次测试.章节测试设计成开卷的考试方式,主要在于考查学生的对章节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应用,学生可以在考试过程中查找任何资料.考试采用电子答卷,所有要提交的试卷、程序设计的代码、代码的调试过程都在计算机上完成,通过网络提交到教师怎么写作器.考试包括设计、制作、编程与调试等四个方面,考试的对象可以从个人转变到团队,主要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

在后“1”年中实行项目设计型考试.以综合性项目设计等为主要的考核方法,按照项目的研发过程,即“设计、制作、编程、调试与文档写作”等进行命题.完成考试相当于一个小型项目的研发,使得考试也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既能够锻炼与检验学生的技术水平与多方面能力,又起到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作用,达到考教结合、以考促教、知识融合、思维创新的目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3+1”教学模式与改革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就业难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3+1”教学模式的优势

1、解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的问题.

“3+1”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主动要求学习,规划自我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获得锻练,比学赶帮,实现自我管理.由于不分课内、课外,全天强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时间大大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加.实践证明学生还是爱学习的,关键是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卓越的平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施教.

2、通过“3+1”教学模式改革考核的办法,学生的能力被充分体现出来,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考核模式.

3、通过“3+1”教学模式改革,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验)分开教学,导致学生不能切实、及时地掌握所学知识.“3+1”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与实验的结合,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点能够及时通过实验来验证及巩固,从而保证了学习的效果.4、将教与学有效的联系起来,增进教师学生的实时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1”教学模式进行的改革,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式教学,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学生能够准确的获得相关知识.通过课堂上的双向互动,深入浅出的研究与讨论,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学习的效率、效果大大提高.

“3+1”教学模式的考试改革,实现考核采用课题研究型,方式为开卷考试,由教师给出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设计,并且在系统调试与测试,设计结果以电子文档的格式(设计报告、源程序清单),提交(传送)到教师机的学生目录下.

5、通过“3+1”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技术能力的.

在“3+1”教学模式下,学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使得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获得提高,从而拓宽的学生受益面.

6、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师的知识面更宽、理论水平更高、实践能力更强,也促进了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与完善.

四、总结

实行“3+1”教学模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3+1”教学模式将会增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活力,推动了我校计算机工程学科的发展,将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实行“3+1”教学模式改革,强调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行“3+1”教学模式,使学生既担当受教育者又担当准工作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