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未来的蓝领更有文化气质

点赞:22974 浏览:1053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2年元月,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标识评比会议在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进行,经专家评审,在300多件参评作品中有25件物质性文化标识和21件非物质性文化标识分获物质类和非物质类文化标识一等奖.

本次全省职业学校文化标识评比活动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及其组长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具体负责实施.评比的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性文化标识,主要指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特征、本校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文化环境及其文化陈设.包括校徽、建筑、雕塑、标示及其他五个小项;第二类是非物质性文化标识,主要指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职业特质、可传承发展、并在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育人熏陶作用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其他六个小项.评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品征集阶段,从2011年12月1日到2011年12月科31日截至,在这一阶段共收到来自全省91所职业学校的300多件参赛作品.第二阶段是专家评审阶段,从元月2日开始到元月3日结束,首先由来自全省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的各位专家进行初评,初评分为两个组,物质性文化标识初评组和非物质文化标识初评组,每个初评组按类从征集作品中初评出30%左右的作品,作为一二等奖候选作品向终评专家组推荐,讨论确定三等奖的作品名单;终审组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办公室主任、德育处处长刘宝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主编赵伟,江苏省职业教育处处长尹伟民,上海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黄建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马成荣,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新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记者刘红,江苏教育报刊社主编姚亮等专家组成,对初评组推出的候选作品依次打分,按终评专家组得分排名,确定一二等奖具体获奖作品.

让未来的蓝领更有文化气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此次文化标识评比活动从正式发文通知到评审结束,前后历时不到两个月,时间不长,但却得到了全省职业学校的积极响应和参与,组织评审工作有序高效,成果丰硕,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总体来说,呈现五大特点:

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第十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总结了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意义.本次全省职业学校文化标识评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它既是贯彻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文件的要求,更是新形势下对部署的积极响应,是立足江苏职教发展的实际,面向未来,实现特色强教向文化强教战略转移的重要举措.此项活动的开展对于加强全省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提升江苏职业教育形象,增强江苏职教发展的内驱力,提高竞争力,提升内涵建设和办学层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充分调研、方案周全

文化标识的评比在江苏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首创.要确保此项活动圆满开展,达到预期的成效,方案的制定是首当其冲.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具体承办此项工作的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及组长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研.一是对相关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专题考察调研;二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三是通过网络访问各职业学校的网站,广泛了解各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通过调研、考察、交流、学习,发现虽然各职业学校都已有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但重视程度不一、投入也不同、建设的水平和层次也参差不齐,尤其是文化建设的体系化、系统化不够,特色和创新不够.正是基于这样的实际,按照文化建设的规律,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组长单位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拟定了文化标识评比的方案.初步方案形成后,为确保方案的科学完善,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对方案进行了广泛论证,在多次请示省厅领导,广泛征求教育部专家、省厅专家、大学教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又召开了专门的研讨会,对文化标识的概念、体系、内容、形式,以及评比的要求、时间等作了充分的讨论,形成了正式的评比方案.

高度重视、组织有力

全省职业学校文化标识评比是新时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省厅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对文化标识的评比工作进行了指示.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发文,在江苏职教网和江苏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研究所网站上公布,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到各县市教育局和职业学校.在征集参赛作品阶段,具体承办单位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及组长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对此项活动进行了及时跟踪,每周了解作品报送情况,针对一些地区和学校对文化标识评比不够重视的情况,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于2011年12月9日在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召开文化标识推进组长会议,分地区成立了四个小组,分片推进此项工作.解读了评比方案、讨论了评选标准和程序等问题,确定了联系推进工作的负责人和职责.马成荣所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会后,各小组都采取了联系、上门指导等各种方式进行大力推进,有的小组光就打了三遍以上.经过同心合力,全省91所职业学校参与了评比活动,达到了广参加、全覆盖的初步目标.

程序规范、公平公正

文化标识的评比无先例,因此也没有现成的标准可供借鉴.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文化标识的评比指标;在学习的基础上,从几万字中的材料中进行提炼,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评比标准.另外,在如何评?评多少奖项?等问题方面也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评比采用中心组成员初评与专家终评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公平公正,也确保评比的质量.元月2日,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中心组成员分两组进行了初审,共评出晋级一二等奖的物质文化标识75件,非物质性文化标识53件.元月3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办公室主任、德育处处长刘宝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主编赵伟、江苏省职业教育处处长尹伟民、上海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黄建生、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马成荣、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新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记者刘红、江苏教育报刊社主编姚亮等专家组成的终审组在扬州市会议中心对晋级的作品进行了认真的打分评审,最后评出一二等奖作品.评审专家注重了多元化,有职教专家,有艺术专家,有文学专家等组成,保证了专家队伍的高规格、高水平,也保证了评审结果的高质量.

示范引领、成效显著

此次文化标识评比,不仅在江苏,在全国也是前无古人的事情,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创意新颖、组织有力、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可以说,是江苏职业教育文化建设成果一次非常好的全面的集中的展示,截至12月31日,收到了全省91所学校的300多件作品,经过初评和终评两轮筛选,共评出物质性文化标识一等奖作品25件、二等奖作品50件、三等奖作品93件;非物质文化标识一等奖作品22件、二等奖作品31件、三等奖作品70件.同时,这次活动也吹响了全省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集结号.通过此次活动,原来对文化建设不重视的学校现在重视了,原来对文化建设了解不多的学校现在认识深刻了,原来文化建设满足于零零星星的学校现在更觉系统化、体系化的必要了,原来满足于大众化建设的学校现在更注重特色与创新了,原来偏重于物质文化建设的学校,现在更重视精神文化的内涵深化了.不少学校通过、电邮、短信等方式及时关注参赛情况及评选结果,有的学校感叹这次准备仓促、谋划不够,咨询下次类似评选活动的可能性和时间,一些中心组成员学校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提升的热情,评选一结束就要求将部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用于学习交流等.与会领导、专家对此次文化标识评比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办公室主任、德育处处长刘宝民指出,这是全国首创,对于促进江苏职教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同时参赛作品整体水平较高,评选出来的优胜作品在文化建设方面将起到非常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一些专家还从评选内容、条件、具体组织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提供了有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