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调查与

点赞:8402 浏览:333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调查以衢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了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参考,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才.

关 键 词:本科生导师制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并对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于2011年10月对我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一年以来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完善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1.调查对象和方法

为了进一步了解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效果,以便客观地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化材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调查问卷.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化材学院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共70人,回收问卷70份,其中有效问卷70份.本问卷有较好的普遍性与覆盖度,内容涉及: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背景与目的的了解情况,对导师制效果的评价,导师制的指导内容、组织形式、时间,实施导师制学生的收获,导师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导师制的建议等方面.

2.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2.1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

师资力量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关键,也是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取得成效的基础,92.8%以上的学生希望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为5人以内.学生认为学生数量不是无所谓的,这反映了学生从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导师的关怀与指导,并不完全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制度.实施导师制要有较高的师生比,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师生比平均约为1∶17,某些学校的热门专业师生比更低.如何解决师资不足,以及在有限的师资力量下提高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效率是今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必须研究的问题.

2.2与导师的交流方式、频率

适当的交流方式和适宜的交流频率是确保指导效果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与导师经常的交流方式”上,84.3%学生是通过和面对面的方式与导师来进行交流的,在需要导师的帮助时,52.9%的学生希望主动找到老师,31.4%希望通过定时碰面的机制来获得帮助.学生与导师经常交流的比例为7.1%,严重偏低,几乎不交流的比例却高达34.3%,时间不固定,大多数导师指导的数量有限,且当面交流的次数更少.这样单一的交流方式与不高的见面频率难以使学生在与导师的交流中有什么收获,至于有针对性的个人收获则更少.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调查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导师制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3学生对于导师制的了解与认同程度

在所调查的70名学生中,只有2人完全了解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背景与目的,有多达47.1%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只是学院的一种制度,并不明白学院为什么实行这项制度以及究竟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可见很多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程度较低.学院在该制度实施之前,并没有做充分的前期宣传与介绍,因此学生不能形成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完整认识.学生对于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看法,学生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认同度并不高,应对学生预先进行导师制阐释,使学生都明晰导师制的宗旨、意图,清楚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在落实中也容易更默契地配合、互动.

2.4学生的收获程度

在“导师制对自己帮助最大方面”调查中,学生从导师制中的收获因人而异,34.3%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方面,25.7%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方面树立人生观方面,5.7%的学生认为是生活方面,34.3%的学生认为是其他方面.在“学生感觉自己在和导师的交流中的收获程度”上,18.6%的学生认为自己收获很大,47.1%的学生认为自己收获一般,15.7%的学生认为自己收获很少,18.6%的学生认为自己几乎没有收获.上述调查得到的情况和该制度实行的初衷相差较远,在调查对象中,有很多的同学选择了很少或几乎没有无收获,可见本科生导师制的确有流于形式之嫌.


3.本科导师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本科生导师制指导工作效果不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占25.7%左右的学生对此次本科导师指导工作效果不满意,28.6%的学生对此次本科导师指导工作效果无所谓,有两个层面的问题值得注意.第一,初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从学院和管理层面讲,管理制度不健全、对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缺乏足够的引导.第二,多数教师参与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不是很高,对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职责及重要性认识不够.

3.2师资力量缺乏,优秀导师资源不足

学院师资力量缺乏,没有足够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使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指导任务过重,指导工作流于形式,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指导工作.导师资源有限,优秀本科生导师不足是进一步开展本科导师工作的主要障碍.

3.3管理制度及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本科生导师履行自身职责,是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职、责、权、利”四者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导师履行了职责,就应当得到相应的利益.学院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本科生导师激励机制,也没有对导师工作成绩进行系统评价的体系,是造成教师参与导师制工作积极性较低的原因之一.

4.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4.1要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深化认识

学校应考虑重新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加强对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指导.学院要通过网站、报刊和各种会议的形式加强本科生导师制的宣传工作,使得这一制度的理念和精神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导师和广大教职工深刻认识实施导师制的重要意义,增强导师和学生参与导师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4.2要完善和加强与导师制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建设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体系和管理体制还未完全成形.在学院层次,导师制是一项新的改革举措,要想将其落到实处,必须要有与之配套的各项制度建设.

学院应该建立和完善专门的导师制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导师制工作管理体制,同时还要加强导师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建设,将导师工作业绩同教师评优奖励及职称晋升挂钩,以此来吸引广大优秀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工作,并愿意积极地投身其中.

4.3采用适当的导师制模式,解决本科生导师不足的现状

导师资源不足是限制导师制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导师资源的解决可以通过合理的导师制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应将综合导师制、年级导师制及英才导师制三种模式结合起来,在满足学生对指导工作不同层次需要的同时,解决导师力量不足的矛盾.

4.4要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提高指导的实效

学院对于导师指导的内容要求太多,看起来比较模糊,这造成了许多导师不知道从什么方面进行指导.另外,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内容,加上导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的差异,导致导师在导的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定位不清楚,职责不明确,工作不规范.因此,应该明确导师的定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导师指导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