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绿色农业的障碍

点赞:7335 浏览:303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世界农业发展出现许多问题,石油农业遇到不可克服的弊端,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替代农业――绿色农业的提出以后由于有障碍落实不够,以十七大“加强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为目标,绿色农业的发展要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达到协调统一.基于此本文对发展绿色农业的障碍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推动绿色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关 键 词]绿色农业标准体系生产者消费者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农业发展出现许多问题,石油农业遇到不可克服的弊端,(1)能源浪费严重,(2)环境污染加剧,(3)减少生物的多样性,(4)人类健康受到威胁,造成农业的不可持续发展.西方国家提出替代农业――有机农业.由于有机农业产量低,高,适合高收入人群,不适合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首先解决粮食数量安全问题,中国提出绿色农业,绿色农业落实不够,以十七大“加强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为目标,造成农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发展绿色农业的障碍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推动绿色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施绿色农业的障碍分析

1.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消费者认识不足

认知是消费者产生购写行为的基础.只有消费者较全面地感知了某种产品消费确实能够极大化地满足其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时,才会产生积极的购写行为,并在消这费过程中通过对该产品优良特性印象的不断强化,从而形成持续性的购写激励.而消费者认知度的提高,尤其是对新事物的认知,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宣传推介的力度.事实上,有人有绿色消费观念,有人根本就不知什么是绿色食品.有的消费者以为绿色食品就是绿叶蔬菜,有的只知道绿色食品是无污染食品,而不太了解这些食品中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一般均高于非绿色食品,有些是低胆固醇、低脂肪、高纤维素的食品,有些含有抗癌及降血脂、降血清胆固醇、降血压的成分.据广州市统计局2001年的调查,有78.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其中24.1%的人对“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未听说过,具备标志识别能力的人仅占21.9%.落实到行动上,则仅有42.5%的人曾经购写过.即使是在听说过“绿色食品”的人群中,写过的人也只有54.2%.还有很多人认为,绿色食品是绿颜色的食品或纯天然的食品或保健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是不同地区的不同叫法等等.这表明“绿色食品”还未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潮流.

2.生产者与政府、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缺乏对生产者、销售者的激励约束机制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人们的经济活动是能够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有理性行为,即经济人检测定.按照这一检测定,生产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成本――收益的比较或根据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社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因此,在商品经济中,任何独立的商品生产者都将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即力求使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达到最大值.总而言之,每个有理性的生产者主观上考虑的既不是社会利益,也不是自身的非经济利益,而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尽管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理论思想和观念上对经济人检测设提出了挑战,但作为规范理论的应用,依然不能无视经济人检测定这一前提条件.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无疑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对作为“经济人”的生产者而言,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过是生产行为的副产品,不能构成其动力机制,而唯有经济效益才是致力追求的第一目标.

3.生产者趋利行为导致供给动力不足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人们的经济活动是能够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有理性行为,即经济人检测定.按照这一检测定,生产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成本――收益的比较或根据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社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因此,在商品经济中,任何独立的商品生产者都将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即力求使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达到最大值.总而言之,每个有理性的生产者主观上考虑的既不是社会利益,也不是自身的非经济利益,而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尽管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理论思想和观念上对经济人检测设提出了挑战,但作为规范理论的应用,依然不能无视经济人检测定这一前提条件.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无疑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对作为“经济人”的生产者而言,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过(三)惩罚查重者的机制不健全,造成绿色食品市场的无序和混乱.

4.流通渠道不畅:产销脱节,绿色农产品优质不优价

绿色农产品面临着销售困难,这里所指的销售困难并非是指生产的绿色农产品卖不掉,而是指生产出来的绿色农产品不能优质优价,获得合理的社会回报或收益.只有少部分是以绿色农产品出售的,而大部分是以普通食品批发或市场直销,原因是缺少一个完善的绿色农产品销售系统,目前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仍沿袭普通农产品的销售老路,缺乏有效的市场建设,没有合理的市场组织,销售手段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销售网络,营销手段和措施也不配套.目前,全国除北京、深圳、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建立绿色食品专卖外,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专业化的营销网络体系.另外,中国绿色食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都把目光放在了国际市场,而怎样开发国内这个隐藏着无限商机的巨大市场,却没有在绿色农业的推动者中得到认真思考.导致产销脱节,优质不优价的现象,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5.转换期生产成本高,经济风险大

在常规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化的过程中,有机生产实体有着不可避免的“阵痛”,主要表现为:一是绿色生产方式的前期投入较大.由于人工防治病虫害和沤制有机肥等有机生产方式用工增多,活劳动成本大幅度增加,生产基地的物质成本增加,有机肥料的供应和使用效能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技术和监管成本高,二是投资回收期较长,绿色(有机)农业需要在2~3年转型期后才允许出售其农产品,增加了生产者的经济负担.从总体上说,在转换期间,多数情况下,生产者的收入是下降的,转换完成后,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将对农户收入的增加有益.

6.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要搞好绿色农业,必须有三方面的积极性――政府、生产者、消费者三方面的积极性,要照顾到这三方面的利益,还有利益集团的矛盾要协调.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拉坦有一句话值得深思:如果不能从技术和政策机制两方面进行设计,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夸夸其谈.绿色农业的正外部性特点导致生产者的积极性不高,绿色食品成本高于普通食品成本,因为生产绿色食品除正常成本之外还有外部成本(包括选用生产资料的成本费用、选择食品产地的成本费用、产地环境监测的成本费用、绿色加工、包装、标签、储运的成本费用、其他成本费用――申请绿色食品标志费和标志使用费、年检、续展认证费、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费、人员培训费等),绿色食品的高于普通食品的部分即外部成本应该由政府通过政策制定解决,不能由自己负担,导致优质不优价,农户无法直接受益,承担了成本而减少收益.生产者的风险高,政府没有制度创新,解决风险问题.

另一方面,从消费者角度考虑,消费受收入、文化层次限制,因为绿色食品高于普通食品,有消费能力的人群存在如下问题:绿色农产品的差异性往往难以用肉眼辨别,导致良莠难辨,消费者对生产厂家的信任持怀疑态度,没有营销网络,购写市场没有检测系统,消费者平肉眼难以辨别真伪.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制定政策解决这些问题,导致消费者积极性不高.还有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接受不了绿色食品.

总之,政府对绿色农业支持不够,处于“只管不扶”的状况,质量保证监管体系不健全,使不法商贩有了检测冒的可乘之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损伤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影响了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尽管对其发展持鼓励提倡的积极态度,但仅限于口号而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扶持政策措施上.

7.标准体系建设和检测工作均不到位

我国目前标准体系建设和检测工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农产品生产标准、质量标准数量少,适用性差,使很多农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检测无据可依.另外,已有标准执行难.据农业部有关专家介绍,我国食品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四级构成.目前我国已制订了包括各类食品产品标准、食品污染物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卫生操作规范在内的众多标准.但从暴露的案例来看,不少标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有关部委权威人士分析认为,标准“执行难”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标准分散交叉,缺乏协调机制.目前的各类食品标准分散于农业、质监、卫生等六七个部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QS”(质量安全)制度等,多种标准在市场上往来冲突,不仅云里雾里,就连企业也不知其里.

多人监管,造成了“谁都管不好”的局面,出现了一些监管的“真空地带”出了问题后,又互相推诿,或默不作声,这种局面必须尽快通过体制创新得到扭转.

三、实施绿色农业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

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国民的社会道德水平,杜绝检测冒伪劣产品以及有毒、有损人体健康的产品充斥市场,从“以财为本”转为“以人为本”,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转变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上来.现在绿色消费虽然已开始成为一种趋势,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这种意识,由于知识水平、收入水平、社会阶层等的差别,在对绿色消费的认识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要通过广播、影视、报刊等各种形式宣传环保和绿色农业知识,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加强环保和绿色农业及绿色产品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科技人员、劳动者素质.培育和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农业生态保护技术人才及执法队伍.

2.政府加大扶持、形成绿色农业的支持制度

欧、美、日的有机农业发展速度之快得以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我国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只是制定标准,规则等方面,而对绿色农业企业和农民没有真正的支持同时对绿色农业技术研究的相关费用、推广费用和农民应用新技术的风险、环境监测成本,市场监管等流通管理系统没有纳入到财政预算,对绿色农业生产者承担的环保成本政府没有补偿,对绿色农业产生的外部性问题,政府没有加大力度解决,没有制度创新.因此,要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使绿色农业制度化、规范化和持续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加大对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技术研究、转化速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绿色农业健康、快速地可持续发展下去.

3.加强管理,建立规范严格的绿色农业管理体系

绿色农业的终端产品是绿色农产品,是否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认证的水平和准确度是关键.首先,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与资格评审,提高它们的素质,加强立法,防止认证机构寻租,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防止和减少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的出现,保护绿色农产品生产者的正当利益不受侵害.其次,建立并完善“双层申请、双向调查、双审认定、发证监管”的严格规范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制度,加强绿色食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建设,树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加强发展.

4.加快立法,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标准法规体系

欧、美、日有机农业标准不仅包括生产过程管理方面的要求,还延伸到收获、加工和包装、标签等方面的要求,为有机农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而我国绿色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并不接轨,政出多门,多失管理,几个部门争相出台办法,标准制定成了相关管理部门的垄断资源,以此为其谋取部门利益.首先应参考和根据CODEX所制定的有机农产品标准,在我国建立一套与之相协调的绿色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标准及相应的认证程序和标志管理模式,其次,改革现行的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分别管理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管理体制,明确一个部门负责制定绿色农产品的标准、认证程序和标志管理,再次,新的绿色农产品认证和标志管理办法,应做到标准公开、程序透明、标志管理科学.

5.拓展流通,采取灵活多样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在绝大多数农产品购销体制已经开放,农产品总量相对供过于求,许多地区出现农产品销售难的今天,找出适当的办法提高销售渠道的销售能力、拓宽绿色食品销售渠道.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流通,采取专业市场销售、销售公司销售、合作组织销售、销售大户销售、农户直接销售、网络销售、超市销售、专卖店销售等销售渠道.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分析可看出,绿色农业实施有许多障碍,既有来自生产者的障碍也有来自消费者和政府制度建设方面的原因,为了使绿色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管理建立规范严格的绿色农业管理体系,加快立法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标准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