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金融业如何支持农村经济建设

点赞:5855 浏览:196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城乡差距逐年扩大,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基于此,2002年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2003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及五个统筹发展,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2005年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新农村建设,需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着手,而其中的每个方面都与金融息息相关.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未来―段时间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根据当前城乡发展面临的新情况,这一纲领性文件指出我国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和“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提出了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新举措,实质上就是要发挥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西部金融业如何支持农村经济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民间金融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5万亿元左右.按照过去农村投入资金中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经验比例,即使考虑到公共财政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情况,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中的大部分仍将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来提供.我国农村的金融问题较为突出,由于金融抑制而导致的农村融资障碍,弱化了金融怎么写作农村经济功能,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尽快改善农业和农村融资环境,解决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贷款难问题,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也是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

西部金融业支持新农村建设遇“瓶颈”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甘肃省金融业基本上形成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怎么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受全省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制约,甘肃省金融业与全国其他地区金融业相比,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市场化发育程度缓慢、信贷投放增速偏低、金融怎么写作不够充分,而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更加滞后,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仍然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信贷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甘肃省农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成为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

第一,金融资源的城乡布局不合理.农村金融机构主体功能弱化与新农村建设巨大投资需求的矛盾.近年来,西部国有商业银行的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大大减少.目前,随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农业银行信贷资金已基本从农村市场退出,在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上资金投入不足.因此,在农村真正落实支农货币政策的只有农村信用社.但面对资金需求迅猛增长的广大农村市场,尤其是面对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势单力薄的农村信用社显得后劲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发展和示范园区建设.

第二,农村金融怎么写作品种创新滞后与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矛盾.从商业银行层面看,为了控制风险,实行企业信用评级管理.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本身的弱质与评级有一定差距,大部分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支持.从农村信用社看,小额信贷的额度较低,虽能满足传统种养业的资金需求,但对农户发展更高层次的、产品附加值高的、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产业化项目的资金需求则难以满足.同时,由于不少农业项目见效期在一年甚至三年以上,而贷款期限一般较短,导致信贷投入不能满足农村和农民需求.


第三,农业的经济效益低下与银行经营盈利性的矛盾.农业经济效益低下,难以受到追求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金融信贷的青睐.支农贷款,尤其是农户小额贷款的盈利能力弱,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因此,不仅农村信用社存在不同程度的惜贷现象,各商业银行更不愿承担一定的信贷支农任务.

第四,农村信贷资金成本高与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由于农村主要是小额信贷,农民居住分散,发放和收回资金的人力成本比较高.对农村发放的小额贷款,如果利率不浮动,农村信用社的利润空间就太小,甚至资金成本无法弥补;如果利率上浮,农民贷款的负担就会增加.

破除“瓶颈”.促发展

西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农村金融的特点,适应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在发挥农村政策性金融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才能真正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第一,确立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地位,并从政策和税收上给予优惠.农村信用社是农村现存的正规金融主体,是农村资金流动的垄断者和投融资活动的主渠道.经过前几年的扩股与整改,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状况全面好转,具备了较强的支农能力,但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全局考虑,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己从农民互助组织变成了一个完全以商业化为导向、以盈利为目标的“官办”银行.为此,建议正确确立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地位,明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终极目标是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怎么写作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继续强调农村信用社“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的终极定位,督促其正确处理好“支农”与“盈利”的关系.

第二,“堵”、“疏”并举,推动农村民间金融合法发展.民间金融本身的比较优势、在于其具有不可替代性.民间金融以其经营成本低、交易手续简便、交易过程快捷等优势对弥补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不足具有拾遗补缺的积极作用,能有效缓解农村的资金供给紧张状况.为此,必须让民间金融浮出水面,使其“阳光化”,以此形成新的农村合作金融.为此,建议国家首先以成立乡镇银行为契机,通过立法将民间融资依法纳入农村金融体系,以保证民间金融有合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次是抓紧建立和完善乡镇银行,为民间金融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再次是采取以地方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相配合的方式,将民间金融纳入监管范围.

第三,调整金融怎么写作方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金融部门不能仅满足单纯提供贷款这一环节,还必须相应地调整农村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方向,诸如在农产品生产上,从主要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的怎么写作转向逐渐增加农业产业化的怎么写作;在农产品的市场上,从主要对面向国内市场的怎么写作转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怎么写作;在农业的所有制结构上,从主要是对公有制经济的怎么写作转向支持各种经济成分并逐步扩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怎么写作;在农业的经营规模上,从主要对小规模生产的怎么写作转向对具有规模效益的适度规模生产的怎么写作;在农业与农村社会的综合发展上,从主要对农业生产的怎么写作转向逐渐扩大对乡村中小企业发展及小城镇建设的怎么写作;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从主要对生产经营的怎么写作转向对消费也提供怎么写作.

第四,加强农村征信系统建设,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为使农民遇到风险时仍能安然度日并迅速恢复生产,以保护和补偿中小贷款人的利益,为农村融资提供可靠的“屏障”,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完善保险制度和征信、担保补偿机制.为此,建议一方面在农村信用社建立的农户信用档案基础上,结合农业企业信用记录,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全面的农村征信系统.在此基础上,鼓励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基金,并通过财政贴息或税收优惠政策等予以支持,为农户、农业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同时,加强农村各类相似度检测组织的建设,建立信用保险制度或联保小组.另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的相关制度,在目前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先对几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作物提供一定支持,使其优先形成一个比较完全的市场,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险种的支持范围,为农村融资提供强力支撑.

第五,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创建信用社区,为提高农业贷款的成功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金融知识的欠缺常常使一些低收入的人群为了尽快致富,卷入到一些非法或违规的金融活动之中而遭受损失,也由于金融知识的缺乏,使一些低收入的人群不知道怎样和金融机构打交道、不知道能享受到什么样的金融怎么写作.在向金融机构寻求贷款时,低收入人群往往因为缺少信用记录,没有合格的抵押品或担保而贷不到款.因此,一方面要用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信用村镇建设,向农民宣传诚实守信的观念;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个没有生产技能和缺乏创业知识的人,即使得到了贷款,也难以发挥其作用,有时还会使他陷入沉重的债务负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