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点赞:23185 浏览:1059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和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成为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形成金融专业化基础上的金融综合经营和金融控股公司运作.这需要我们从理论上重新审视政策性金融的功能作用,从组织机构上提高政策性金融整合资源的能力,从市场运作上调控政策性资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和作用机理.


关 键 词:政策性金融;金融功能;市场化运作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6-0021-03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长期融资体制为什么没有迅速实现市场化,除了长期融资领域产品的准公共特性外,制度缺陷和市场发育不足是阻碍市场化进程的最为根本的制度性因素.体制缺损和市场发育的不足,再加上整个银行体系自身资产质量包袱的沉重,使经济发展缺乏基础产业、行业以及地区发展所必需的稳定的融资渠道和机制,出现了金融与经济增长的脱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深化我国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新的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的金融制度安排.在这方面,我们要深入研究政策性金融运作与金融市场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入研究以市场化方式实现政策性目标的运营机制问题.

一、政策性金融功能的市场化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理论界近年来流行的“功能观点(functionalperspective)”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金融功能观点与传统的“机构观点(institutionalperspective)”有很大区别,传统的机构观点将现存的机构与组织结构作为既定的、固化的前提,而功能观点则认为机构形式和内容是可变的,需把研究视角定位在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之上,并认为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很少随时间和地域范围变化而发生变化,相对于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形式而言,金融基本功能具有相对稳定性.美国哈佛大学金融学教授默顿(RobertC,Merton)的表述比较准确地概括了金融功能观点的基本思想.默顿认为,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变化很微小.但不同金融机构的构成及形式却是不断变化的.从长期趋势看,金融产品正不断从金融相似度检测机构向金融市场转移.在现实中,则表现为金融交易从不具透明性的机构向透明性机构转移,即人们所说的“非相似度检测化”.

金融结构和功能重整是分工深化的表现,而不是对分工的否定.在分工深化过程中,一个成功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构原先的职能,重新定位经营策略,并以此重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国际银行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诸如“重组”(reanization)、“重构”(reconstruction)等成本管理创新进而发展为全面的“银行再造运动”(reengineeringthebank),按照“客户中心”原则,打破原有的业务分工,削减、归并或外包一些不必要的环节,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目前这种势头实际上已不局限于银行机构,成为金融机构转型过程中的经营策略调整的普遍现象.这种金融产品(怎么写作)创新的背后是功能重构,可称之为职能一体化策略,具备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商业银行等各项职能.

由于金融的基本功能具有稳定性而金融机构的形式具有易变性,我们应当从功能视角而不是传统的机构角度去看待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化.从体系层面看,一国金融体系的构架及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金融体系更好地履行其功能,改进制度绩效,降低交易成本.经济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结构不健全,相当一部分金融功能处于被抑制状态.金融分业管制国家由于金融体系被人为分割,往往不利于改善制度绩效、提高效率.因此,金融改革的目的是消除金融抑制,促进金融深化,逐步完善金融功能,提高金融效率.从机构层面看,应该让市场机制自主决定金融机构如何履行金融功能的问题,政策部门不应人为划定某类金融机构的功能,限制来自其他机构和市场的竞争,因为这样做最终会由于过度保护而导致无效率.从经营看,同一金融功能可以由不同产品来执行,同一金融经营活动往往是几种金融功能的组合体,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某类金融业务出现功能性分化或功能重现组合都是十分合理和正常的现象.这种功能性竞争所导致的比较优势差异,会引起功能配置方式与金融业结构的重整.目前,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其合理路径是转型为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率先在国内试行金融混业经营.为此,政策性银行应当尝试性地介入资本市场上的风险投资领域,并接纳一些相关性的投资银行业务,分享投行业务的积极效应,开展金融混业经营;通过在相关性基础上的业务交叉及跨行业经营策略,力求沿用美国证券市场的“牛铃诱导效应原理”(CowBell-effect),发挥杠杆放大作用,进而实现政策性目标.

政策性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体系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政策性金融组织形式的市场化

按照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可能性边界扩展理论、金融功能观点、金融功能的竞争性配置检测说的解释,随着市场分工的深化,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可能性边界在不断向外扩展,导致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业务范围交叉融合及金融机构职能的趋同化,使金融业从数量扩张转向功能重构,从而引起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为了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抗衡,各国纷纷建立了金融集团,并鼓励混业经营,以提高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商业银行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分业经营的界限,业务范围向投资、保险等领域扩展,银行经营国际化、综合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金融控股公司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高级形态和有效形式,它介于全能银行模式和分业经营模式之间,在金融控股模式下,子公司仍然是分业的,或者说是专业化的,而集团是“全能”的,从而兼顾了安全和效率.我国政策性银行若采取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形式,可取得以下优势:

1、集团控股,联合经营.从一般意义上看,控股公司结构适用于金融集团的多元化经营,这与金融业的资产特性是密切相关的.就金融业而言,不仅银行、证券、保险各业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而且由于其经营对象是货币资产而非实物资产,相互转换十分便利.因此,金融资产的强关联性和弱专业性,决定了其综合经营比其他形式更能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控股公司结构正是发挥这一优势的合适载体.

2、法人分业,规避风险.由于在金融控股公司结构框架内金融业务分别由不同法人经营,可以防止不同金融业务风险的相互传递,并对内部交到遏制作用.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动力,尤其20世纪60年代以来,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全球金融市场进入高度动荡时代,金融业的市场风险急剧加大,金融危机日趋频繁,这进一步刺激了分散化经营的动机.

3、财务并表,各负盈亏.在控股公司的构架下,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责任、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责任,仅限于出资额,而不是由控股公司统负盈亏,这就防止了个别高风险子公司拖垮整个集团.同时,此举还有利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实行分账户经营有限的商业性业务,分别经营核算政策性业务和有限的商业性业务,这也是政策性金融的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活动.

三、政策性金融运作模式的市场化

2006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商业化运作”为主旋律的政策性银行改革目标,明确了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方向.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应当把改革与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伴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资本市场融资能力的强化,越来越多地向资本市场渗透.

纵观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主导型和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主导型两种.从各国的经验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互动发展的格局.从国际比较看,2005年末我国A股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为18%,其中流通市值为5.6%.而目前美国市场股票市值是GDP的1.29倍,香港为3倍,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67.3%.美国、日本、欧盟国家的债券市场规模分别相当于GDP的143%、136%和82%,全球平均水平为95%,而我国只占到29%.从长远来看,我国应该在发展间接融资的同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下一步金融改革应该着重强调适合金融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企业环境的培养,重点是市场的培育.采取的策略应该是在现阶段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大背景下,确立以国家调控与市场并存,政府政策和市场活力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现代金融体系是以资本市场为基础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那种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金融体系相比,主要区别有三:一是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从“主体”调整为“主导”;二是资本市场成为金融运作的基础性平台,离开了这一基础,金融机构的运作将难以充分展开;三是在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运作中,商业银行发挥着主导作用,诸多产品创新、交易创新和市场创新都是在商业银行主导下展开的.发展中国家真正缺乏的不是资源本身,而是能够把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诱发和动员起来的诱导机制.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跨国经营问题,尤其是融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商业性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对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因而通过政策性金融来引导和带动商业性资金和社会资本十分重要.政策性资金支持的有效性对于建立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企业融资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综合财政、信贷、资本市场三者优势的政策性银行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在建立市场诱导机制方面一展身手.

我国投融资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商业化、投资决策程序化、项目管理专业化、政府调控透明化以及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社会化,最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我国长期融资体制为什么没有迅速实现市场化,除了长期融资领域产品的准公共特性外,制度缺陷和市场发育不足是阻碍市场化进程的最为根本的制度性因素.体制缺损和市场发育的不足,再加上整个银行体系自身资产质量包袱的沉重,使经济发展缺乏基础产业、行业以及地区发展所必需的稳定的融资渠道和机制,出现了金融与经济增长的脱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深化我国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一种新的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的金融制度安排.

从世界范围的政策性金融共性来看,政策性金融的强弱及模式选择都必须坚持与经济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因为政策性金融最终是要达到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政策性金融自身的发展变化必须与经济发展阶段相一致.由此看来,政策性金融要坚持动态视角看待发展,对自身的长远发展采取“渐进式过渡”的基本战略,以主动适应和配合中国经济本身的“渐进转轨”策略.这既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向相一致,又能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并促进商业银行甚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政策性金融还应当在金融创新方面寻求发展路径,根据政策性银行的自身特点和业务需求创新性地运用国际资本市场的功能实现政策性目标,探讨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由此看来,建立在商业化基础上的政策性金融运行模式将伴随着金融创新和业务品种多元化出现业务综合化趋势,并且伴随着资本市场融资能力的强化越来越多地向资本市场渗透.而这些都强调商业效率原则.政策性银行将由“高政策的单业务模式”向“政策主导的多元业务模式”转变,从长期贷款适度扩张发展到证券承销、股权收购等投资银行领域,向以混业经营为特点的“全能银行”的方向发展.在新形势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是对其功能的重新定位,在国内率先试点实行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这样才能扩大对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范围,增大支持规模,创新支持模式,构建适应中外经济合作发展战略要求的新型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