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造就美国式管理

点赞:27740 浏览:1298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一小撮卑微的殖民者依靠清教徒的宗教精神,把美国建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实体,美国的管理文化也由此成为通行全世界的商业准则.肯尼斯·霍博和威廉·霍博兄弟有意为此做史,探究管理文化的本质.在这本《清教徒的礼物》漫长的写作过程中,兄弟俩曾得到德鲁克、戴明等管理大师的鼓励与期待.无论哪个国家或层级的领导者,都能通过本书得到提醒——建设一个强大的经济组织都需要什么,以及失去这些东西是多么地容易.

清教主义的价值观

清教徒源于英国的加尔文教信徒,属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17世纪70~80年代,清教徒人数激增,并脱离英国教会,建立独立的宗教组织.清教徒不仅仅是一种派别,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崇尚商业和工业活动、对一切充满了信心,他们善于创造和创新,不断地开拓和征服.这些文化核心的活力、社会流动性、竞争力和创新力,其源头就是来自于清教徒的纪律及精神特质,这些特质构成了美国的管理文化.

传统美国社会,特别新英格兰,具有四个紧密相连的特点.其渊源可以追溯到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时代,直到今天仍影响着大部分美国公民的价值观.主要包括:一、人生目标不管多么模糊,归根到底都是建造“人间天国”的坚定信念;二、拥有机械天赋、喜欢亲力亲为的技师精神;三、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道德观念;四、能够根据大大小小的目的协调各种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组织能力.所有这些特点都与传播到“新大陆”的清教主义密切相关.

清教主义价值观之一:人间天国

笼统地说,美国的建国行为表现为一种对社会未来坚定不移的乐观精神——这在当时世界各国中独一无二——并坚信难题之所以出现是为了得到解决.最具代表性的代言人之一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他从未怀疑美国永远是朝阳.富兰克林还精辟地用一句话定义了美国:“新大陆不看你是谁,只看你有什么本事.”

又一个世纪后,1923~192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柯立芝告诉我们,“美国不承认任何贵族,除了工作的人.”他还相信“工作证是进入贵族阶层的唯一通行证”,但是“人只有开始敬神之后才开始成长”.对于柯立芝来说,“建工厂就是建教堂”、“在工厂工作就是在教堂祈祷”.

20世纪,这个价值观还有了一个很受欢迎的代言人——卡通人物“超人”,他相信“真理、正义、美国方式”.超人尽管出生于氪星球,但在美国小镇长大,有着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又是一个英雄乃至神一般的人物.

清教主义价值观之二:机械天赋,亲力亲为

自己动手、亲力亲为,美国社会一开始就不同于那些建国更久、等级制度更森严的欧洲国家.这个特点并非仅仅涉及契约佣工和工匠阶层.

随着19世纪初机床的出现,对手工艺的热情转变成了对批量生产及其带来的问题和机遇的迷恋.然而美国人在骨子里还保留着些许工匠气质.他们喜欢修修补补,就像18世纪托马斯·杰弗逊那样.这位美国第三任总统写信给朋友说:“我一门心思做农活、造钉子,政治完全从我脑海中消失了.”

20世纪初,美国人之所以迷恋上了汽车,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可以在星期六早上给汽车修修补补.直到20世纪60年代,哪家公司的总裁如果亲手疏通了水管,就一定会把这件事写进公司记事中,表明自己是个“真正的美国人”.

21世纪的两位年轻人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创立的谷歌的座右铭是“不作恶”.两人个性和价值观与超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受“清教徒式理想主义”的鼓舞,希望让世界变得更好.有些媒体报道说,谷歌实际上就是一家“满是传教士的公司”.

清教主义价值观之三: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相得益彰

美国工商界在不断演变,可是其核心一直没变,这个核心就是既尊重个体的权利又尊重集体的权利,而且把两者兼顾得很好.

“共治”这个概念最早见于1887年,指同僚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的能力和义务,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关系.在社会学中,共治指的是权利被身份平等的人所共有的一种组织形式.共洽与官僚制是一组对照概念.共治带来了一个新的、生机勃勃的、总体上是良性的文明社会,即市场经济.


美国清教徒式的集体主义精神很少被人论及.很多学者(如韦伯)认为自殖民地时代流传于美国社会的只有张扬而自私的个人主义,但是真相要更复杂、更令人欣慰.清教运动在释放个人活力的同时,还天生擅长把个人团结在一起为共同目标奋斗.

清教主义价值观之四:超强的组织能力

优秀组织一定分层级,尽管分层级的组织不一定是优秀组织.美国两个俗语“亲力亲为(hands on)”和“尽力而为(can do)”,就源自这种生活方式.它们还有另外两层意思:一、各种各样的机会等着你去利用;二、值得一做.

“集成决策”的含义是:计划者和执行者包含同一群人,这样计划和执行才能连贯起来;认真借鉴前人经验(不管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经验),把犯错的可能性降至最小;只要条件许可,就做试点;任何重要提议,都要构思好实施细节,才决定是否通过;做好两手准备,以应对决策的某些原始检测定不正确的情况.采用这种模式,决策往往慢得令人痛苦,不过执行反而很快.集成决策模式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清教社会从上至下都“亲力亲为”,强调责任到人.

清教徒造就美国式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清教徒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对比之下,传统欧洲的决策模式可以称做“分层决策”.分层决策意味着: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属不同人群,不同人群往往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没有构想好实施细节,就“原则上”决定是否通过提议;几乎不防备意外.采用这个模式,决策往往可以很快,但执行很有可能出奇地慢、频繁出错.“原则上”是最危险的词语之一.

如果有个高于一切的核心“秘诀”,解释美国企业乃至整个美国社会从1630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成功,那就是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模式.

美国管理的黄金时代

美国管理黄金时代大约从1920年持续到了1970年.前文列出的四个清教特点,每一个都反映在了一些重要企业的组织文化里.相信在美国只要努力奋斗就能过上好日子,美国梦在无数公司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社会学家威廉·怀特在1956年发表了一本《组织人》一书中的主角具有清教特点的价值观之三:“恪守先集体后个人的道德观念”.怀特甚至用准宗教的术语描述了这个现象,“组织人在身体和心理上离开了家,郑重地过上了组织生活,他们构成了那些有自我延续能力的伟大机构的思想和灵魂,他们的价值观将塑造美国人的性格.”

另一个美国人引以自豪的管理文化就是:随着业务越做越大,公司创造出了分权的分部式组织结构.“自下而上”的意义远不止是系统地分权而提高效率和效能,而且培养出了更为积极、创新和平等的企业文化.莱维特在《自下而上:永恒的层级管理》中表示:“自下而上所带来的是自由——大胆创新的自由、反驳上司的自由、理性冒险的自由、试错失败的自由.”这种文化发展了清教主义体现超强组织能力的第四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