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点赞:15691 浏览:697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案例

又到了游戏时间了,在小班孩子掌握雪花片直插、方形插后,我们开始引导他们学习插圆形,鼓励他们展开想象,进行创作,从中无意识地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圈圈变魔术”的活动就在结构区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几乎每天都有极富创意的作品产生.如:太阳、大饼、棒棒糖、气球、娃娃脸、茶壶、望远镜等.这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作品被醒目地陈列在低柜上,每件作品都用一张小动物的卡片来标明它的作者,以便于幼儿识别.(小班幼儿还不认识自己的名字,用动物图片幼儿容易识别)这样展示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与满足,更让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有了模仿学习的机会.有时,还会吸引一些原本对科学游戏不感兴趣的孩子参加到游戏中来.增强幼儿对科学探索的.

这天,我发现童童正在结构区欣赏同伴的作品.这真难得!以往,她最喜欢去美工区、生活区和图书区,我们曾试图引导她到结构区进行科学活动,可她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就干脆回答“不想做”.

在活动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这是一个好机会!我径直走了过去,拉起她的小手说:“童童想不想也用圈圈来变魔术啊?到时候也请你的‘小河马’神气地站在你的作品前面,好吗?”童童点点头.

“你想用圈圈变什么?”“我想跟他们不一样,我要变一副眼镜,给吴老师戴.”想起来了.昨天,与小朋友玩时我的眼镜掉下来.当时,童童特地跑到我身边,说“吴老师,长大了我给你写一副更好的眼镜.”

想到这里,我认真地侧过脸,指着自己眼睛到耳朵间的距离提醒到:“我这里比较长,眼镜架要帮我搭得长一点,不然我勾不住.”童童认真地点点头,乐呵呵地开始“工作”了.看着童童专心的样子,我放心地离开了结构区,留给她一个独立的空间.

“吴老师,我把两个圈都搭好了.”童童过来了.我一边跟着她往结构区走,一边说:“试试看,能不能戴.”我拿起她手上的眼镜(只完成两个圈的半成品),仔细瞧了瞧.“这两个圈好象有点不一样.”我把两个一大一小的圈贴在自己的眼镜上,让她比较.

“啊,一个大,一个小.这是怎么回事呢?”童童自言自语道.忽然,她恍然大悟,指着那个小圈说:“这个还要再插一片(雪花片).”我以微笑表示赞同.她马上拆开小圈,往里一连插了好几片,圈变得太大了.我控制自己没有上前提醒她.这回她并没有立刻来找我,而是拿着两个圈反复比较.

“好象还有点不大对劲等啊!我知道了,得叠起来比较”没过多久,童童修改好了.她开心地把我拉到结构区.我拿起已连在一起的两个眼镜圈问:“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它们变成一样大小的?”“再插两片进去.”“你的办法真好,这眼镜我戴了肯定很舒服.”

她开始插镜脚.插好脚,她高兴地拉着我的手.我见到桌上的“眼镜”便马上拿起来戴上.“我想去照照镜子,你陪我一起去好吗?”童童蹦蹦跳跳地跟着我来到娃娃家.我蹲下身子照镜子,由衷地称赞道:“真漂亮!”她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着我.


稍后,我指着镜脚说:“好象这里稍长了些,我勾不住,你还有办法吗?”“拿掉一点.”她说.童童认真地比划着问我:“这么长够不够?”我抚摸着她的头说:“再短一些就能勾住了.”童童终于完成了她的作品,她充满期待地把“眼镜”递给我.这次真的不长不短正合适.我对她说:“这是童童为吴老师做的礼物,吴老师一定把它好,谢谢你.”“不客气!”她说完就跑了.

二、分析

在以往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把常识教学的目标主观,片面地定位于丰富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的粗浅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上,并以幼儿对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作为对此类活动质量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选用的活动方式基本上是进行灌输,常常是教师一遍遍讲解、演示,幼儿只能被动地记忆和接受,反而忽视了幼儿探索、感知等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应予改变.

1、幼儿自己导入.童童在结构区欣赏同伴的作品.这正是我们进行区域活动中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常用的参观式导入法:活动室里陈列着幼儿的各种作品,墙上挂着有关科学活动的图片.游戏开始时,教师带幼儿自由参观,欣赏.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兴趣.而童童的参观式不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而是她自发的.这证明童童自己对此活动有了兴趣.教师抓住了这个难得的随机教育,使幼儿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游戏的愿望.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这也说明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时,应注重观察幼儿的行为.最好在幼儿自己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顺势引导.

2、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本案例中,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作品被醒目地陈列在低柜上,给童童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童童乐呵呵地开始“工作”了,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其思维常常需要依靠动作及具体事物的帮助,在对实物的直接操作过程中完成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能引起他们探索需求,并与现实科技教育活动目标相适应的材料,才能使幼儿的操作活动在科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直观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幼儿兴致盎然地一步一步进入科学殿堂.无疑,教师对孩子愿望的重视和动机的肯定,又给幼儿创造了良好的精神环境.这是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良好的环境给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幼儿增强自信心,极大地鼓舞他们去尝试新的领域,增加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这是童童从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到乐意参加的基础原因.

3、重视幼儿的体验.体验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科学知识的掌握大多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的.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我们要以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描述操作中发现的现象及提出的困惑和需求,以多种方式鼓励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对幼儿遇到的问题,不要急于马上给予解答,而应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一份期待,鼓励和引导他们把困难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动力,通过自己的操作去寻找答案.在本案例中,教师就对幼儿的操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童童在搭两个圈圈时,一大一小,教师控制自己没上前去提醒.教师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找出答案.这样很好地保护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减少了各种不利因素对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不利影响,因此,重视幼儿的体验是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4、把握指导时机.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指挥者,而是孩子们的大朋友,协助者.如果教师只是提供材料让幼儿单纯模仿或操作,幼儿就会因为缺乏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而对活动失去兴趣;反之,如果孩子经教师引导,发现规律,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功感和愉悦感,这往往会成为幼儿继续探索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