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点赞:4171 浏览:141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积极遵循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将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在保证学生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促使他们加倍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与发展,实现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内在本质.

关 键 词: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走出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途径.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上,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领略知识的同时,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片面地追求学生考试的分数,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实践运用能力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就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积极性,考试成绩尚且提不上去,更不用说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材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了.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扭转这一尴尬局面,不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事业多年,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希望读者能给出充分的指导和建议.

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品德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炬.”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极大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提高学习效率.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力求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持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比如,“民族情民族魂”的主旨在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材讲解,不但教师讲起来没有,学生学习起来也是毫无兴致,没有头绪,这种状态下,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简直相当于天方夜谭.因此,在学习到这部分知识时,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短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身着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服装和首饰,在阳光下手拉着手围成了一个大圈.他们跳舞,他们欢呼,到处都是欢歌笑语、语笑喧阗,氛围积极而融洽等多媒体将“民族感情”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不但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情感冲击,关键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情民族魂”的主旨和中心思想,为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奠定了坚持的基础.又比如,在学习“与诚信通行”时,我会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会,让学生在实践辩论中,明白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为他们更好地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走出课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的知识点比较偏重基础性的知识,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和总结.既然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需要将知识不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为现实生活提供更多、更好地帮助和怎么写作.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中不乏抽象、枯燥的知识点,学生在进行这部分知识学习的时候,会明显地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利用机会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我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街头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和研究.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思想品德知识就存在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促使他们彻底抛弃“思想品德只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下来应付教师、应付考试的无用科目”等不良想法;更为关键的是学生通过对身边普通人的深入调查,更好地明白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真正含义,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人们常说“学无定法”,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反思上.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当积极遵循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将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在保证学生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促使他们加倍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不断提高运用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与发展,实现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内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