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德育

点赞:14843 浏览:677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德国教育学家赫而巴特有句名言“教学产生思想,而教育则形成品格,教育不能脱离教学,这就是我教育的全部”,由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思想品格的形成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借助学科优势,进行道德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地理课程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这一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包含着众多德育因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要求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使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地发挥.

我是一位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浅显悟出了一些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在此拙笔,供同仁参考.

一、放眼全球――树立“地球村”意识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七年级地理教材中的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很多,如果教师挖掘得当,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1、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教育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它有着千姿百态的自然美,人文美与艺术美,而这些美感中还有粗犷美、和谐美、清纯美等,它能够使学生增强审美能力,体验美的愉悦.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欣赏养育我们的家乡环境,是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所必须的.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树立全球意识,尊重自然规律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个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全人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环境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如一定地区和国家的城市、河流、湖泊、近海、农田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土壤和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污染,如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等,不仅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环境问题,而且还要关注“大我”环境问题.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觉分析问题,培养全球意识,自觉保护地球村的环境.

“尊重自然”是现代社会的一面旗帜,自然界有着非常复杂的内在规律,而有的规律还没有被人类认识.如果不尊重自然,甚至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遭受自然界的报复.当然,大自然的回应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且是迂回曲折的.正因为有个过程,就更告诫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谨慎一些,节制一些.既注意调整国家和世界的经济路线,也要注意调整个人的生活方式.其基本思想就是尊重自然.在地理教学中,要联系温室效应、热岛效应、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等实际,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不要动辄就和自然“宣战”,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互惠互利.

3.牢固树立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

地理学科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战略作为课程内容的一条主线,用这条主线把所有的课程内容串联起来,这在基础教育各门学科课程中是唯一的.地理课程突出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把资源环境教育与品德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美德,很好地体现了“德育为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念之一,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强调统筹兼顾、人地和谐与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反对为满足当代人需求面牺牲环境与后人利益的掠夺性行为.地理课程肩负培养学生这一“意识”与“观念”的任务,因而是神圣与光荣的.

二、心系国情――增强爱国情感

如果说历史课程是按照“时间线索”来综述祖国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之心的话,那么地理课程就是根据“空间特征”来描绘祖国的风貌景观,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八年级地理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真实、生动的中国国情画卷,既深情介绍了祖国壮丽河山、富饶物产,又坦诚揭示了国情之殇、问题所在,富含热爱祖国的德育内容.

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环境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通过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领土、广阔的大陆架、丰富的资源、众多的物产、多彩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名山大川等地理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伟大可爱,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城市建设、江河治理、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提高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讲解分析,从而激励学生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的领导才能指引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大道的坚定信念和建设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3、通过对行政区划和香港、澳门内容的介绍,对学生进行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国防意识教育和开创的“一国两制”重大意义的教育,从而增强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心和决心.

4、通过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也常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土辽阔,资源齐全丰富,但人口众多,增长过快,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严重;工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得到很大发展,布局逐步趋向合理,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平原与山区、东部与西部经济存在着较大差异等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做大量的趋利避害的工作.从中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肩负的重任,加深对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艰苦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改造自然,克服困难的雄心壮志,鞭策他们从小刻苦学习,掌握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本领,为医治祖国大地的各种“创伤”而努力奋斗,并让学生产生忧国、富国、强国的崇高情感和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为使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的行为创造条件.

总之,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它还包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教师要紧扣教材,寓德育于地理知识之中,融德育、智育于一炉,决不能脱离教材,勉强说教,把地理课变成政治课、历史课或其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