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社课有效性教学之我见

点赞:5244 浏览:178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学生的生活中培养出来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其结果往往是欠佳的.只有依据学生的生活需要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生活,把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才能加强品德教育的有效性.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让学生离开课堂,步入社会生活,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怎样让品德教学找到回家的路,真正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呢?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进行了认真地实践和探索.

小学品社课有效性教学之我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多媒体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情感体验,兴趣培养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利用各种方法搭建生活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联系生活,激活兴趣.“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品德与社会课就是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这个课程的教学务必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教学《今天,你安全吗?》这一课时,我就紧紧抓住“联系生活”这一点,来逐步铺开教学内容.先设计一个小调查的活动,让孩子们当一回安全检查员,回家后好好地检查一下,家里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并记录下来,再推测一下它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想一想一旦危险发生会给家里带来什么影响,最后小组交流并总结收获与体会.这一系列活动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再深入到生活中,然后把生活带到课堂上,最后在课堂的交流与讨论中无形地培养起安全意识,达到所要的教学目的.这样做,减少了老师灌输式的道德说教,而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验生活,拓展兴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揭示了与生活沟通、了解社会是品德课程的一个标志性要求.我们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真真正正地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与继承既有的道德规范与传统道德中优秀的东西,最终让学生达到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如教学《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一课,我带领孩子们实地考察沭河污染的情况,沭河的污染源在哪些地方,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沭河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水质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如在村里设置宣传窗;写倡议书;建议两岸设立公共垃圾回收站等在这种富含生活性的实际体验活动中,孩子们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在观察、体验、探究中,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二、媒体生动,丰富资料

随着科学与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会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品社课堂需要与多媒体结合,运用合理恰当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小品、故事、歌曲、朗诵等一系列手段,将一环环情境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引起学生的思想碰撞,情感激荡.

例如,教学《我们的生命》一课,我先给孩子们放我儿子的成长录像,从怀孕时准备的小衣服、小玩具,到教他用手抓东西、学坐、学走路、学说话等等,还让孩子们看了我给儿子做的成长手册和网上小家.孩子们深深地被我所创设的情景所吸引,我再及时铺开课文内容,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接着我让孩子们分组讨论:1.说一说,看了这些资料后,自己的所感所想.2.回忆并分享一下,你自己的成长经历.3.讨论一下,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这样,通过多媒体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再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思想深处产生共振,引起内心体验,进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价值评价,体现实效

评价是一种有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课堂教学评价一般都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常用的方法的,用好这些“常法”是实现有价值的基础.如:在上《公共生活有秩序》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制定“校园公共生活公约”,在这过程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童心制定了一个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公约”——通过小组讨论公约内容,互相评价内容好坏,促进了学生人人参与的愿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学习,他们制定的“公约”简直就是一幅连环画,有文字、有拼音、有图案.大致内容是:“我们做游戏要遵守规则”、“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下课要文明休息活动,同学间不吵架,不做危险性游戏”、“见到老师要问好,有礼貌”等最后通过全班互评,大家一致举手通过,并按上手印,在欢呼声中庆祝公约制定成功.


在评价中我体验了与学生共同收获、彼此适当的肯定对方的成果的喜悦,感受了在我们师生心灵中产生的共鸣,这种评价使课堂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教学整体优化.

(作者单位: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心小学27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