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政策建议

点赞:14075 浏览:585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培养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他们会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同时,如果没有充分的就业,就会有大量的剩余大学生劳动力,进而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之间出现了矛盾,为了改变这种不对称的局面,应该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转变,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这就需要其思想的根本转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政策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就业观对策建议

新疆经济高速发展,而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日益突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新疆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工作之一,它关系到能否顺利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及新疆能否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重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解决好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对合理配置新疆的人才,促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高校扩招使得数以千计的少数民族学子获得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了无数少数民族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渴望.但同时,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在校人数逐年增加.同汉族大学毕业生一样,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同样面临着选择与被选择的现实问题.目前,新疆也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虽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新疆高校扩招的速度又高于同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如下;

第一,具有浓厚家庭背景的传统观念,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

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所生活的环境、家庭、社会,同辈群体影响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就业观的形成和发展,很多少数民族家庭有一种传统的观念,就是教育孩子到大学毕业是为了孩子们找到国家公有性的岗位,家长们认为国家公有的岗位是固定的,让他们安心,别的企业性质的或者自己创业不算找工作.

第二,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错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也转变了,社会的需求要求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要求大学生发展创业能力,而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存在着就业观念陈旧,择业期望高的现象.陈旧的就业观念集中体现“一步到位”,希望一次就业定“终身”,希望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单位工作,而不愿意到国家需要的基层、艰苦地区、行业就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内部的需要和外部的需要存在不小的差距.还有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期望到自己成长的城市工作.

第三,少数民族大学生过于悲观和歧视自己的状况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不断提高,各种招聘考试的标准也不断提高,因缺乏学校的就业指导和自身原因,比如,因学历低,攻读专业的就业率低,女大学生在招聘过程中受到性别歧视等等.

第四,社会带来的压力与高校就业指导缺乏之间的矛盾

随着新疆各高校持续数年的扩招,高校毕业人数也逐年增加.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2011年新疆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万人.这些大批量高校毕业人数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影响很大.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新疆经济结构发展失衡

由于新疆经济欠发达,南北疆经济发展又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不同专业的少数民族人才需求差距悬殊.越是边远贫困地区就业越是困难.

2扩招速度过快,使大学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

新疆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发展水平,增加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

3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存在问题.


学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不能适应新疆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教学只能局限于讲台与黑板之间,扩招后师资力量及教学质量都有所下降.

4信息渠道不畅

目前,新疆各高校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就业信息咨询和指导怎么写作还不健全,而且活动的形式、内容缺少规范性和多样性,学生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狭窄,渠道不畅通,就业市场体系没有真正发挥高校配置资源的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二)主观原因

1汉语水平较低.

随着新疆经济的不断发展,汉语水平的高低日益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入校第一年都必须接受汉语预科的学习(民考汉除外),各高校还对民族班学生实行汉语授课、汉语考试.但是由于大部分民族学生在其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和成长期更多接受的是本民族语言教育,在家庭还受家庭语言氛围和习惯的影响,很少有机会练习汉语,从而影响了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交往.

2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汉族大学生的主动性较强,就业时能积极推销自己,签约率较高;而少数民族毕业生主动性不够,走出去的意识较淡,受地域条件和语言的制约、区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开放意识比较滞后.大部分学生只想去收入高、待遇好、稳定的部门、行业工作,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择业目标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脱节.

3民族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新疆很多高校民族师资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民族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二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民族教师数量不多;三是民族教师授课针对专业基础和汉语水平相对较差的民族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也难以得到提高,形成了“学生的素质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影响了学生的素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三、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政策是新疆就业政策的一个方面,政府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保障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权益的各项政策,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高校应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

各高校应根据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内在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使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合格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各高校应注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较为发达,职业流动较为频繁,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职业流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过去的一次择业定终身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改变“传统”的、“从一而终”的择业观,而要将就业、择业、创业伴随一生.

在就业、择业和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应摆正心态,合理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坚持自尊、自信、自主,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不断磨练自己,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愿意到待遇好、环境优越的地方工作,然而这种岗位毕竟很有限,且要求也较高.因此,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认清社会,了解国情、区情,充分认识到新疆的就业形势,引导他们到需要的地方去,使他们认识到贫困地区、基层单位更需要人才.到那里更能体现知识的价值,更有发展创造的空间,也更能实现人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