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探究

点赞:9837 浏览:429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荣辱、通传承,是文化的一种接力和传承.知历史,可知兴亡、晓大义,因此历史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历史并非死记硬背,更不要认为历史特别简单.作者认为,真正理解历史的人太少,应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双线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建立知识结构框架来学习历史、品味历史.就人文素质而言,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人文水平.就考试而言,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历史,在考试的时候才能言之有理,所答之题才能有思想、有内涵,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成绩,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 键 词:中学历史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加强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结合不同教学方式,从展示中国文化的视角进行古代史的教授,相信会让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得以改观,提高兴趣.

一、史料教学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宝贵财富.我国历代均设置了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史官记录历史,因而我国存有浩如烟海的史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向学生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史料,提出问题,跟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得出答案,找出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总结学习历史的方法,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史料学习和评价.

以清朝为例,在讲解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改革时,可以引用雍正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恭谢圣恩,敬陈愚悃事》折的内容:“查云南土官多半强豪,所属苗民悉听其指使,残暴横肆,无所不为.其土官懦弱者,凶恶把目,为害尤甚,不但目无府州,亦并心无督抚.”通过这一段史料,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元朝实行土司制度以来的弊病:土司对属民的残暴统治和对政府的藐视,由此了解当时清朝政府实行“改土归流”的必要性.

此外,史料也是一种证明学生所学历史内容真实性的依据,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能全面了解历史,而不是看教科书上的片面之词.这要求教师在选取史料的时候细心挑选,因为有些史料是被统治者美化过的,有些史料甚至是野史,其真实性有待考究.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片、电影、视频等,结合视觉和听觉展示历史材料,充分调动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如在讲清朝历史时可以让学生观看CCTV9的纪录片《公元1644》.该纪录片讲述的是以明崇祯十七年、清顺元年(即公元1644年),至南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的历史.从明末年间污吏横行、民不聊生的景象开始,李自成进北京逼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吴三桂为报家仇引清兵入关,清军长驱直入,明王朝因此危亡.之后李自成称大顺皇帝,张献忠称大西帝,顺治在多尔衮、孝庄进京后称帝,各路英雄逐鹿中原,这样会让学生在观影中完整地了解历史真相,而非一个个断裂的朝代和历史事件.

纪录片《幼童》更是将清末的救国措施展现无遗,这是学生从历史课本上的几张留美幼童的黑白照片和几行介绍文字中无法看到的.从纪录片中学生能看到清末留美幼童在国外的艰辛和国人不断探索、改革的救国决心.这不仅仅是学习历史,更让学生感受爱国精神,这才是历史学习的精神所在.还有纪录片《圆明园》、《八旗往事》等都可以作为历史课的材料.利用纪录片帮助学生学习完整的历史,弥补教材编排的不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怀.历史不是考试的死记硬背,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以史为鉴,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尽是一、二、三方面,1、2、3小点,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的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康有为如何摆脱慈禧太后的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掌握这些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学艺术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教师要注意提高教学艺术

这是就教学艺术给人的感染力而说的.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相反教学艺术性差,效果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魅力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一部好的电视剧,如果只是干巴巴地把角本读给人听,印象一般不会深刻,但如果通过名角及所有演员的配合,就会给人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老师的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深,印象好,如大家熟悉的赵本山、倪萍等.相反若是平淡无力,或结结巴巴,或瓮声瓮气、语无伦次等不仅印象不深,有时还会成了催眠曲,甚至是厌烦的噪音.从神态讲,有的声情并茂,神态感人,有的表情木然,呆若木鸡.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的使用等方面,总之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具体的合理归纳,清晰概括,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有助于突破难点,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