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中开展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点赞:5988 浏览:195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它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有利于学生健康心智的形成,并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关系,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使职业教育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关 键 词:赏识教育素质教育后进生可持续发展

全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识教育是中国本土的.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欣赏、鼓励的态度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对受教育者的进步和成功予以重视和赞扬.赏识教育的提出者是周弘,在他的赏识教育下,聋哑女儿周婷婷成为留美博士.在这样一个典型成功案例下,赏识教育在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认为,在职业学校也有大力开展赏识教育的必要性.理由如下:

一、赏识教育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它缷掉压在学生心上自卑的巨石,激发他们的热情,开发他们的潜能.正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很多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而喜欢上一门课程;或者因为老师的一句鼓励而积极向上、勤奋努力.被关心被肯定的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相反,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讽刺、挖苦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显然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书育人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赏识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

赏识教育既可以是一种教育观念,又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中,对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转化后进生有重要作用.赏识教育就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后进生转化.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三四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要不断激励.但现实情况是,老师对学生的赏识远没有达到理性的高度和人性的广度.老师对学生的赏识往往停留在一事、一时的褒奖和激励,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很少被提到促进终身发展的高度去强化和发扬.另外,老师的赏识往往针对优秀学生及学生的优异之处,而对于后进生则往往着眼于其身上的缺点大加批评,缺少积极的发现,从而忽视他们的优点,漠视他们的进步.真正的赏识教育应该是教育者运用理性的眼光面向全体受教育者,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

在职业教育中开展赏识教育的必要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赏识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再说后进生具有相对性特征.后进生的“落后”往往表现在学习上或纪律上,但老师若注意观察,偶尔在他们身上会看到“进步”的一面,如某后进生在一次劳动中特别卖力,这时候老师的鼓励就相当重要,甚至是转化一个学生的最佳时机.后进生,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处于“亚健康”心理,如果教育策略得当,就能回到健康心理状态.老师应及时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怀着“点石成金”、“因材施教”的赏识心态予以肯定和赞许,这是赏识教育的价值所在,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原则.


三、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1.现在技术工人尤其是技师是一个很大的缺口,国家很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11月,温家宝同志在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特别指出:“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中,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在推行“职业教育优先发展观”.但政策上的高度重视并不意味着在学校层面令教师们头疼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生源质量低下、社会评价不高一直是困扰职业学校教师的隐痛,老师很难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缺乏教育的动力,使整个职业教育陷于被动状态,甚至在教师中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有碍师生的双向互动,进而导致职业教育的恶性循环,十分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2.职业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学习成绩不佳而做出的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可以说职业学校实际上面对的是同龄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学习成绩和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弱势特征.据统计,职校学生家长在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就职的比例不足5%,一般家庭从事工业或务农或经商.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教师不仅要从教书育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更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的信心.

3.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而脆弱,却又趋于成熟.正如马斯洛的需要论一样,他们一样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既要关注其能力提高等外部特质的形成,更要关注其内在的需要、动机、理想或困惑.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感到受尊重和被鼓励,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最大的成功.教师应将“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三个“一切”落到实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职业理念,提高其职业素质,使学校吸引更多的学生,保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和尊重,同样可以赢得学生的欣赏和爱戴,达成双向理解和信任,形成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保持职业教育的旺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