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的路径

点赞:17267 浏览:730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并深入学校及课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局域网和互联网等)越来越多地对课堂教学产生重大影响,使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悄悄地发生了一些改变.如何使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使之产生最大的效果,这是摆在面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在此,笔者结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做了一些尝试,认为:只有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凸显信息技术三性,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才能实现有效整合.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的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所谓“整合”就是结合、融合、集成、成为一体、一体化等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

(一)对教师而言,主要体现在备、讲、辅批、练、改考等教学环节上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之一的网络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源交流的平台.网络的成熟与使用,使不少教师悄悄地改变了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只是“写”教案,而是从各种信息媒体(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等)上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然后分类放入资源库中,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还有的干脆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教案,课件,试卷等,或者让网友直接传输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这些方便快捷的方式就大大地节约了传统备课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让教师从一些简单机械甚至单调的传统的抄写式备课中解放出来,教师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监测中去.

有些地方还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根据本周的教学重点、难点,就各种信息的使用加以共同研究,达成共识.集体备课也体现了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二)对学生而言,主要体现在学生和计算机的互动上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或知识建构是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其基本模式或流程就是:面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学习者产生困惑、问题或兴趣→学习者调用自己的身心器官和己有知识结构→学习者强化与他人、社会、整个世界的相互作用→学习者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并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充分任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间的互助、讨论、评价,学生们自主地搜寻资料、分类整理、测评练习等,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在这方面,作为农村初中的山东杜郎口中学无疑走在了前列,他们的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自由驰骋于互联往网中.一些农村中学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让学生上机查找所需的资料;或者由于生多机少的矛盾,不能让其充分利用;还有的由于思想保守,只看到网络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就干脆禁止学生运用.这些也削弱了信息技术交互性的发挥.

二、注意信息技术刺激的多样性

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人类学习,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0%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可以看出,人类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现在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改变以文字为单一载体的信息呈现方式,为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的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更符合人们学习的规律.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录音方面的功能,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在小说戏剧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声音功能可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人物性格;诗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再现诗歌的音乐美,强化学生的听觉效果,把诗歌的情感融入到声音中去,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散文的教学中实现音画配合,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散文的语音美和情感美.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掌握三峡四季的特点,就可以事先搜集一些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三峡的美丽风光.在学习《安塞腰鼓》时,则可以注重从声音方面让学生们感受到其磅礴热烈的气势,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朗读及表演能力.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动和发展.”


网络化是信息技术的特点,网络教学是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组织形式的又一特点.信息技术的网络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有利于建立一种开放型的教学环境,网络教学一般有局域网和互联网两种.如目前各个学校建成的校园网属于局域网;而互联网是涉及整个世界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建成将对传统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产生巨大冲击,促进教学从传统的密集型课堂教学走向个别化、分散化、家庭化和社会化.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有形的教室中,教师讲课面对的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人或一个班级,既可包容传统的教学单位,也可能包容更大或更小的教学单位,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无形扩展和延伸.学生学习的也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不再局限于听本校教师讲课,还可以从外校名校的教师身上得到指点,课内和课外也融合为一体,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技术的网络性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三大特性,加强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才能实现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跨越式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