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

点赞:7677 浏览:320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职生的德育实效性不强,中职学生有许多不良的习惯,严重影响培养质量.本文从养成教育的意义、内涵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所帮助.

关 键 词:养成教育;内涵;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63-02

一、养成教育的在中职的意义

当前德育实效性不强,存在着知行脱节的现象,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九小”问题,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依赖”、“小散漫”、“小野蛮”、“小磨蹭”、“小马虎”.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养成教育”.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1]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2]

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过去我们的教育说得多,做得少,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我们只进行了认知教育,其病就是知行脱节,光说不练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起码不是完善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最终不能对孩子的行为发生影响,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3]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慢功夫,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

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养成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的主休,是崇高道德的生长点.

二、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动作习惯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的培养.

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养成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孩子的行为有四个层次.

最低层次是初动性行为.它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这是因为此时孩子的道德认识还不充分,道德情感还不稳固,还没有形成道德意志.例如,老师在场就守纪律,老师不在场就不守纪律.

第二个层次是自发性行为.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对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人了基本的认识,并能自发地根据情境要求去做,但由于其自控能力差,兴趣、情绪变化大,因此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惰境性,行为习惯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完全到位,反复性大,往往是不稳定的.这时学生不但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还需要家长和老师从外部给邓一定的提醒和督促.

第三个层次是自沉性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这是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并有一定的道德意志,能够自我要求,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但尚需自己的意志努力.例如,老师不在时也能守纪律,但还需要自己控制自己,提醒自己.知道上课时随便说话、玩东西是不对的,但有时还需要经过自己的思想斗争.看到别人在课堂上说话,也想说,可又一想,好学生应该自觉守纪律,虽然老师不在,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于是控制了自己的行动.这种行为虽然属自觉行为,但是不是自动行为.

最高层次是自动行为.既不需处部监督,也不需自己的意志努力,这时学生遵守纪律已不是被子迫的,既不是迫于教师的监督,又不是靠自己的思想斗争或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自动的行动,这说是习惯.

三、实施策略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笔者认为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训练法.

训练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在这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时要做到十个结合,即激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全,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全,实践锻炼与强化体验相结合,意志努力与切断联系相结合,自我控制与履行协义相结全,平时表扬与积分奖励相结合.


我认为训练必须科学,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最少连续训练六周.

良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我们经过多年实验得出结论;最容易训练的习惯也需要连续六周才能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必须一竿子到底,切不可“前紧后楹”、“一曝一寒”,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复.行为训练要抓反复,反复抓.

第二,训练必须严而又严,不要有例外.

研究中我发现一个规律;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训练就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练习,才能成功.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要矫正就更要坚强意志,强化训练.事实证明不少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与坏习惯的斗争中形成的.(下转第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