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探析

点赞:22985 浏览:1054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科学实践观视域下的主体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活动,体现了对象化活动的特征和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以科学实践观为视域,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发挥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途径,即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意识,提高教育者主体性素质,健全相关的教育者主体性发挥制度.

关 键 词:主体性;科学实践观;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42-02

一、科学实践观视域中主体性和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概述

1.科学实践观视域中主体性的内涵.马克思是在批判以黑格尔为主的唯心主义主体论和以费尔巴哈为主的旧唯物主义主体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自己的主体性范畴.正如马克思所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在这里,马克思把实践作为理解主体性的途径,从实践唯物主义高度,建构了主体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既不同于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也不同于费尔巴哈式的感性肉体的存在,也不能等同于孤立的、抽象的人,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历史行动中的“现实个人”.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1]“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主体性作为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彰显出来的,离开了指向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就无所谓人的主体性.同样,只有当人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一定的特性在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来时,才可称之为主体性,而这种主体与客体的对象化关系也就是实践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科学实践观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内涵.通过上述对主体性含义的分析,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在与受教育者对象性关系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或独立自主性、积极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也并不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就具备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生成是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意识的生成,主体素质的具备和主体能力的发挥这几个条件之后才能说作为教育者的主体才具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关于自身的自觉和明晰的认识,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于自身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导性作用、所担负的具体使命、自身主体性活动对于社会和自己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现实与长远意义的全面而深刻的认知.[2]教育者不仅要对自身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还要意识到自身的主体身份和主体地位,还应该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者所特有的主体素质,即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素质、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与理想,正确的职业信念、职业价值、职业规范等.最后是实现教育者主体能力的发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既要具备一般的智力体力的能力,还要具备道德力这一特殊的能力,达到外在要求的“道”和内在修养的“德”的统一,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社会行为准则、规矩或规范等外在要求的“道”的认识、理解和领悟(道的内在修养),还要有对“道”的修养的外化的实施(“外施”).[3]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发挥不足的因素

1.对自身主体性认识不足.在现实中,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淡薄,其主要体现于: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的回报;盲从依附于上级部门,“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但是在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盲从依附于上级部门,单纯地成为了一定阶级和集团的宣传工具,满足于理论和规范的制定与研究,满足于形式教育,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掌握和遵循,造成理论要求与实践行为的脱节,在教育过程中,规范制定的多,执行的少,积极性发挥不强,缺乏创造性、能动性的精神属性.

2.教育者特定素质不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科学地发挥主体性,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中施教主体与受教主体的关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何种程度上将自身作为教育主体对教育对象予以引导和教化.但是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定素质现状影响着主体性的发挥,具体表现在:其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坚定的政治信念.在高校马列课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价值中立”的倾向,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导向作用和德育功能,淡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批判精神,淡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党性.其二,理论素质偏低.部分教师的理论功底不扎实,直接影响着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

3.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评价制度尚不健全.当前,学校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激励竞争机制.比如,普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大多采取大课教学的方式,以完成任务为原则,一般不考虑教学目标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采取吃大锅饭的做法;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设立的工资薪酬体系,都侧重平均分配,不讲绩效;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往往采取论资排辈的策略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怠惰,缺少事业进取心和责任感,主体性明显发挥不出来.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途径

1.强化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强化自身的作用不同于其他教师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导师,只有把受教育者当作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能对他们进行终极关怀,关注他们的心智发展,增加他们的道德感受.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在于培养学生对政治的敏感性和方向性的把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的历史使命.

2.提高教育者的主体性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核心、灵魂.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要坚持站在无产阶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站在维护党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

3.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制度.其一,激励机制的合理设置.“激励”在中文词典中释为鼓动、激发使之振奋或振作,英文“激励”一词源于拉丁文motivate,基本意思是刺激、诱导、给予动机、引起动机.激励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是人们从事一定活动的内在的驱动力.所以,有必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激励机制.其二,考核机制的合宜建立.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考核机制,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准.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要以德才兼备的考核为中心,遵循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奖惩机制的有效实施.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162,499,525.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31

[3]于咏华.论道德生产力[J].理论学刊,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