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在中专教育中的

点赞:18104 浏览:819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对呼和浩特市一些中专学校生源基本情况的调查,比较不同情况的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理论角度论证实施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我市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探讨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实施的具体方法.

关 键 词:中专教育;教学改革;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29-02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高中扩招导致生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信息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家庭教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思想、情绪、言行、心理等多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不可捉摸性,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

一、中专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中专学生的基本信息调查

为了很好地了解中专学生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跟据学生的不同特性进行因材施教,我们对本市一些中专院校11和12级共1500名学生入学的性别、学历、家庭情况、年龄这些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得出如下数据:

(二)中专学生的特征分析

1.性别特征.在我们调查的几所中专院校中发现,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不平衡,大都为2∶1,这种男生人数远远大于女生的人数,男生和女生之间比较大的性格差异,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方法的必然考虑因素.

2.学历特征.国家对中专院校的招生政策是学生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表1中可以看出,就学历水平相比较,中专学校的生源初中毕业生远远大于高中生.就高中毕业生的情况来说,主要是高考没有上线,学习习惯差.对于初中毕业生,大部分是中考没有上线,整体文化起点较低,普遍有厌学情绪,所以选择了门槛较低的中专院校.

3.家庭特征.从家庭情况来看,中专学校的学生有三分之二来自于农村和县城,家庭条件大都一般,父母是农民或是无业人员的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二,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少,也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再加上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上学基本没有学费,还能学到一些技术来就业,取得中专文凭,以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4.年龄特征.表1中可以看出,这些学生都是高中或初中毕业,年龄大都集中在15~18岁之间,正是青少年时期,刚好处于心理学上的“第二反抗期”,叛逆性与反抗性很强,看待问题主观化、绝对化,情绪波动并且不能自控,对社会、学校、家长易产生对立的情绪.另外,他们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年龄小,可塑性强,有利于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

二、因材施教在中专教育教学中的实施

实施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

1.中专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的差异.主要是在心理发展方面的差异性更大,导致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善于动手实践等等.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个性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处理好教育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的关系,要体现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

因材施教在中专教育中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专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中专学生已有知识的差异性.中专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普通高中及初中毕业,两种学生的数量基本接近1∶2,由于普通高中与初中毕业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差比较大,两类学生在知识准备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使得中专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

3.社会需求的多层次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加入WTO后,经济的全球化,产业结构发生了调整,在就业人口结构中,不仅仅需要高级管理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因此,在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时,在设置课程及从事具体教学时,就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及学生的兴趣特长,有区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以满足社会的多层次需求.

因材施教策略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1.针对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组织教学.首先要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知识水平,在我们的学生中,有少部分人当时被高中录取,仅仅因为家庭困难而放弃就读,选择了免学费又能很快就业的中专学校.这些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差,学习自觉性也比较高;而有的高中毕业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还不如初中生,对于如此素质悬殊的学生,应尽快掌握情况,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编制快班与慢班.文化基础的好与差,决定着他们对知识接收、消化的不同.

2.设置不同的专业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教学.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中专学生自身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我校设置了学前教育、汽车维修、机电、旅游怎么写作等技能型强的专业.而学生的性格,可笼统地归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我们有意识地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外向型的学生选择旅游怎么写作专业,这样在以后的岗位上更容易和游客交流怎么写作.而相对内向的男生可以选择汽修和机电专业,把技术掌握了,就可以很好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5].


3.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自编教材.有些中专教材,专业理论性强,很难理解,不适合学生学习,必须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从切实可行,又较易被学生接受的角度来重新编制教材.还有的教材陈旧,教学内容过时,所以我们必须及时调整课程,积极地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自编教材,适应学生的接受和知识的更新,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是市场所需要的.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专教育,对多数学生来讲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重要特色就是技能训练.我们应针对当前的生源状况,针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强化技能培训,把他们培养成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工人.对所有课程都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课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为主导,一切教学内容与环节都围绕“实践”展开,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实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技能性、开放性.

三、总结

总之,中专院校在采取相应措施以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必须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使所有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扬其所长,也要根据其特征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施展教育,使全体学生都在达到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各有所长,以真正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而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就是一种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的教育,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结构层面上的整体教育,也就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