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点赞:13255 浏览:566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的现实情况,指出了现行建筑学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当今社会环境建筑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建议,旨在对促进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 键 词: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TU—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27-02

近年来,建筑学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热门学科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学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就必须系统思考,积极应对,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当今社会形势的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模式.

1建筑学专业教学现状

1.1生源质量良莠不齐

建筑学是一门兼具科技与艺术双重特性的学科,而在我国现行的高考机制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对建筑学专业职业意识以及专业性质并无清晰认识与了解.虽然许多高校的建筑学专业在招生入学时增设了美术测试,然而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并未达到二次选拔的实际作用.因而,造成目前建筑学专业生源中部分学生的美术功底不够扎实、空间体验能力薄弱和动手能力较差等无法回避的现实,以此难以确保教学效果.面对我国目前的大学招生制度,建筑类院校只有积极应对与筛选,制定相应完善的选拔制度,才能确保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以及具备人文素养、艺术特长以及广博的社会知识和相应职业素质的建筑学专业人才.

1.2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欠缺

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应该是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和灵魂.而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死板而且简单化、教条化,致使学生对教师的讲授以及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全盘接收,学生久而久之就逐渐丧失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甚至出现了在建筑设计中学生拼凑“名作”、“复制杂志”等抄袭现象,致使学生的课程设计作品毫无创新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的、科学的引导学生,释放和张扬个性色彩,逐步调整以往形成的过于单一、局限的教学思维模式,尽可能的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凭借个人志趣和特长,激发其创造热情.

1.3教学课程缺少联系

本科建筑学专业教学常是以单一课程教学为环节,普遍缺少有计划、有目的的综合知识交叉运用能力的训练.不少学生的各门课程学习成绩优良,但不理解课程间的关联,不懂得如何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诸如,在课程设计中,不少学生对综合专业知识的把握与驾驭能力相当欠缺,对相关专业无法学以致用.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与设计课程联系不紧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对相关知识的运用重视不够,使学生常常陷入一种只重视形式的误区[1].

1.4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影响学生的就业

建筑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五年制建筑学的教学中,由于轻视生产实践实习环节,学生毕业到单位后往往需要适应一至两年才能胜任工作,这正反映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我国大多数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程的社会实践通常安排于本科教学后期,集中在三个月到半年时间,课时约占总学时的7%.可以看出我国建筑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仅学时严重不足,且与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存在严重失衡现象.如果学生长期处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氛围中,久而久之难以使得学生发现和反思自己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形成设计脱离实际的现象,无法适应毕业后市场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就业情况.

2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2.1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合理细分生源

课程设置应该适应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为建立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怎么写作.通过调查发现,从事建筑方案设计工作的建筑学专业的毕业学生在逐年减少,而从事建筑施工图设计和家装设计的学生在逐年增加.因此,学校应当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对本科建筑学专业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建筑学专业划分为四个基本模块:以从事建筑方案设计为主建筑设计模块;以从事建筑施工图设计为主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模块;以从事建筑室内外装修设计为主的装饰设计模块和从事建筑与装饰施工为主的装饰施工模块.这四个模块专业方向相互交叉并且具有独立性,课程可根据不同模块的需要和教授内容的侧重单独开设[4].这样,学生不仅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志趣,让学生根据自己就业设想选择适合自己的具体培养方向,发挥自身特长,以适应当今的就业形势,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

2.2良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只有倡导教育创新、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而言,创新能力可具体表征为: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理论学习中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善于归纳;思维灵活,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而深入;个性鲜明,性格开朗,眼光敏锐;形象化思考和图示分析;制作创造性作品;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精神等[6].

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激发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2.2.1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及校内外的建筑设计竞赛

青年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活跃性,只要稍加引导,使生真切感受到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结合的氛围和创新的乐趣,就易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实践表明,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及校内外的建筑设计竞赛,是一种培养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设计竞赛中,学校应有意识的让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并将不同年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混合编组.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互的合作中,更加会相互激发灵感,碰撞思维,易于形成比较丰富的设想和优秀的创作作品.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2.2.2增加国内外著名设计竞赛作品点评课程的内容

要在特色方面下功夫.课程设置的特色并不只反映在专业主干课中,往往还表现在选修的辅助课教学层面.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高等学校应该开设国内外著名设计竞赛作品的点评课程,通过引导性解读竞赛作品,探讨设计立意与优缺点,让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了解最新的国内外设计思想与设计动向,并学习相关设计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视野开阔,培养其敏锐的设计思维,创造出更加具有创新性的优秀作品.

2.2.3营造互动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大力倡导“互动式”教学,一定要改变以往“填鸭式”课堂的约束气氛,提倡平等的师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图书馆、餐厅、甚至是校园中的草坪,乃至可通过虚拟网络进行在线交流,所有的讨论都要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也在广泛的沟通后,更容易获得教学反馈,进而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知识层次[5].

2.3加强人文素质的多元化培养

优秀的建筑作品无不体现着创作者高度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技巧,是与创作者对相关文化内涵的把握、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对人的行为与心理的感悟等密不可分.目前我国建筑学专业以理工科学生为生源,由于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使得一些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人文与艺术素养方面相对欠缺.因此,对于具有工程技术与文化艺术双重属性的建筑学专业,强化学生的人文与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3.1增设艺术等社会科学类选修课程

对选修课的力度和涵盖范围进行系统性、目的性的多元化整合,按人文(文学欣赏、历史、禅宗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艺术(中外美术欣赏、音乐赏析、视觉艺术、造型艺术)和经济与管理(会计学概论、管理学概论、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系统工程)等,构成一种具有鲜明方向性的选修课组,从而增加学生在选修课环境中的可选择性,为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和特色,提供良好发展空间[2].

2.3.2注重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

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建筑学专业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博物馆以及组织参观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等认知教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学生不仅能够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体验建筑艺术,更能提高审美标准,培养艺术情操.此外,学校图书馆应当及时更新艺术作品等方面的书籍,让建筑学专业学生能及时鉴赏到世界艺术的前沿作品.

2.3.3组织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作品展览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作品展览.举办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作品展览是提高建筑学学生建筑艺术价值评价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可以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良性竞争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作品展览可以成为一个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生可进行观摩、学习和交流,在短时间里,迅速接收并传播大量的信息.

2.4深化“纵向拓展”与“横向渗透”的教学理念

所谓“纵向拓展”,是指从研究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技术等自身内容入手,深化教学内涵的教学思路.应引导建筑学专业学生关注学科内涵的发展,沿着学科纵向,发掘教学的深度,提升教学水平.随着与建筑学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横向渗透”是指要加强相关学科渗透,在学科交叉中谋求发展的策略.因此,必须坚持“宽口径”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科交叉,加强不同专业间的互渗,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在学科渗透和学科交叉中谋求发展,在横向联合和交流中拓展学科范围和学科优势.此外,数字化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技术等的发展,为建筑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发展前景.故而,传统的建筑学教育需要进一步拓展内涵,强调多学科的相互交叉,通过“纵向拓展”与“横向渗透”,紧跟时怎么发表展的步伐[3].

2.5教育培养适应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相应增加.各个建筑类院校也都将目光由校内延伸到了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因此,在当前高就业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建筑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应更加注重适应市场的需求.首先,在培养人才时,有必要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状况进行,同时重视向用人单位征求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方向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充分掌握当前和将来人才的供求趋势,以更客观地评价本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并能及时掌握工作岗位对毕业生有何要求.其次,应当加强建筑学专业的“执业教育”,使课程设置尽量与注册建筑师考试密切结合,增加与建筑相关其他工种的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注重各方面知识的整合,为学生毕业后参加注册建筑师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建筑学专业的教育和教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完善,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全方位建筑学人才,是每一名建筑学专业教师的使命.因此,我们应当在教学中逐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地完善教学体系,使其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也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