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考反思

点赞:7626 浏览:320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高三语文备考总习惯于题海战术,然而这种流程不仅老师累,学生也很疲惫,最终收效甚微.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高考复习事半功倍,本文进行了反思.

高三语文备考反思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三语文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题海 精讲精练 反刍

高三语文的复习备考总是避免不了走这样的流程:第一轮复习梳理教材,第二轮研究考点,分考点讲解出题方式,答题方法和规律,然后就是反复做题、批改和讲解.第三轮便是把各个考点合起来再训练,查漏补缺.一轮又一轮,一张又一张等讲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似乎只有这样做了,老师才自觉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也才可以放心地让学生走进高考考场.

然而,这样老师忙得不可开交,学生累得昏天黑地以后,是否真的效果独到呢?能否有一种让老师轻松,学生快乐,而又卓有成效的复习方式呢?这与新课标中“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否相符呢?鉴于此,我对高三语文复习进行了些反思,有如下感想:

一、题海战术并非上上策

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因为以考促学,似乎可以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等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并不是成正比的.因为首先在语文的学习中,除了识记外,还要求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即“懂”和“悟”.而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果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悲观失望.所以,我以为题海战术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所以它并非备考的上上策.真所谓“学海无涯很艰苦,寒窗挑灯是清苦,题海作战更痛苦”.

二、精讲精练是基础

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就是“大量讲述+大量训练”.这种做法不符合“生本”教育的观念,教师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学生消极听取.这种做法的结果首先是“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其次“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最后是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的讲解应是给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对知识进行面面俱到地简单“回锅”.所以教师的讲解应是富有针对性的、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

三、不断反刍是良策

高三语文复习有大量的知识要记忆,但是按照遗忘的规律来看,就必须不断地巩固.而且当各个板块都集中在一起时,学生就会犯糊涂,出现“高原反应”.况且第一遍往往是生吞活剥地吃进去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反刍来进行消化.就像牛儿吃草一样,先吃下去,再反过来回嚼,分类整理,吸收消化.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第一遍学起来很难的问题,过段时间内再反过来学,会觉得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也就是说“反刍”不仅能巩固记忆,还能帮助理解,总结做题规律.

四、成就感是源动力

学生不想学,任老师怎样灌也是无济于事.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才会事半功倍.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怎样让学生有成就感呢?

首先,要降低考试难度.学生复习什么考什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其实高考中基础题也是占很大分量的,而难度值高的题毕竟是针对少数优生的.为何要为少数考生而扼杀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呢?

其次,每次考试后帮助学生分析试卷.分析时不仅要指出学生失分的原因,自己的弱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此次考试比上次考试进步的地方,让学生有成就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在漫长的复习中充满信心而不是陷入“久则钝兵挫锐”的局面.也才会让学生更信服老师.

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对答题方法和步骤进行规范强化;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在这样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只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做好怎么写作和指导一定会卓有成效!


王爱华,女,湖北葛洲坝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