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学地理教学的

点赞:21638 浏览:965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提倡自由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本文通过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分析发现在新课改背景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同过文献调查发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与人本主义违背的地方,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关 键 词:人本主义教育;地理教学;师生关系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6-03人本主义教育观提倡自由教育,该教育观认为,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潜能和价值为目的、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因材施教,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当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于20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以罗杰斯的人本教育思想的影响最为直接和重要,罗杰斯把他的“以来访者为中心治疗”的心理治疗理论应用于教育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是为了培养有创造力,有责任感,有自信的人,使学生能够自由全面的发展[1].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并发展自己.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伙伴”的关系,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一、中学地理教学中与人本主义违背的地方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应当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罗杰斯曾指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允许学生学习,允许他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地理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互动和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情感的培养等.但是在运用人本主义进行地理教学时也会有一些障碍.1.传统地理教育观念的束缚.我国传统的地理教育是属于“灌输式”教育.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大多只是被动的接受.再加上在高中,地理被归为文科,忽略了地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性与社会科学性的综合性这一性质;并且在有些学校地理被视为副科,对地理课程的重视也不够,是的地理教师的权威性较低.因此,许多地理教师、学生,甚至教育领导者都认为地理是“死记硬背”的,许多学生也对地理失去了兴趣.其次,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高考成为“指挥棒”,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家长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能掌握住高考的知识就行,而沦为了“高考指挥棒”的牺牲者[2].这也使得在评价上往往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与坏.评价教师也是根据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显然是与新课改、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人本主义精神想违背的.使长期以来师生之间的关系总是不平等的.2.过分强调以学生为本.由于新的地理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有些教师就认为教师是次要的,课堂上只重视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而忽视地理知识的教学.更有甚者,认为地理教师“可有可无”,一味的让学生自学,认为教师的地理专业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让课堂气氛够活跃,让学生自学就可以做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二、新课改背景下人本主义的体现新课标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新的指导性文件,是高中地理教科书编写、地理教学以及评价的依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3].这都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有着明显的一致性.1.课程理念中的人本主义.新课标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的课程理念,阐明了地理课程的价值取向、地理教育的特点和提倡的学习方式,为地理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这些课程理念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有着明显的一致性,贯彻好新课程理念就要教师用人本主义的思想来进行地理教学.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要.做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想结合来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这正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体现.2.课程目标中的人本主义.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够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齐国情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后两者的实现需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三者既相互区别、步步深入,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与教学大纲相比较,新课标建立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地理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而不是只强调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新课程目标在保证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强调的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单单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重视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强调学生的情感培养.尤其是课程目标对过程与方法的强调,强调了学生是教学中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内容标准中的人本主义.新课标的内容编著由标准和活动建议构成.与教学大纲的“知识要求”相比,活动建议更具有弹性,更富有人文色彩.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在学习“自然灾害”的内容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了解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了解自然灾害的检测和防灾减灾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而新课标却是要求以某一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并建议针对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成立课外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相关的活动.显而易见,新课标更注重的是学生地理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活动来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规律,形成科学的观念以及“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活动.新的内容标准实施起来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4.实施建议中的人本主义.新课标的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以及课堂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组成.这部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更加详细,也更加灵活,并且与案例相结合,增加了课堂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可以给教师更多的灵感与权限.让地理教师更能深入的体会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建议上,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地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学生以“渔”,而不仅仅是“鱼”.在评价建议上,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地理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在地理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关注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在评价中要重过程,重体验,重参与.对尽量给学生正面、积极地评价,激励学生,是学生能够获得学习好地理的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想结合,根据学生达到“三维目标”的情况,给予合理全面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三、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促进高中地理教学1.打破传统地理教学的教育观念.为了全面的贯彻新课改精神,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标,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就必须要打破传统地理教育观念的束缚,舍其糟粕.在地理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4].(1)在教学方法方面.在教学方法上,地理教师应该摈弃过去“满堂灌”式的教学,意识到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人本主义强调对学生兴趣,潜能的激发,强调学生的情感教育地理课程是文科与理科的综合,这使得地理课程的教学应是动态的、开放的,并具有创造性.地理教师可以讲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可以通过实验、图表、时政热点、故事和诗词等教授课程内容,如在上大气环流时,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生动形象的为学生解决这一难点;在讲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时,可以结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激发学生思考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在“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先播放一些奇特的地表形态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讨论这些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再由地理教师讲解相关内容,并结合相关的flash动画,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的理解内、外作用的原理,以及其与地表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查阅、收集本地的地表形态的资料,并探讨形成的原因.这样的地理课就不会枯燥乏味,学生自然会比较感兴趣而参与其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在教学目标方面.在教学目标上,人本主义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也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地理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最终能通过各种考试,而是要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在教学评价上.在教学评价上,一直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单一而不科学的评价方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展.新课标要求在只是以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情况评价.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地理教学应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地理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如教师可以对学生所做的实验、科学小论文等方面给予评价.2.正确处理人本主义教育下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虽然强调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略教师的作用.高中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必须要有教师的讲授辅导.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仍然有种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学生知识技能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地理教师要打破过去学术权威性不够劣势,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与知识,从而提高地理教师的权威性,让学生对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信服.同时在课堂上利用好地理课程的特点做好与学生课上和课后的互动.教师不能因为人本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而误以为教师比之前的工作简单.相反,这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地理专业知识的加强,地理教师还要关注世界的动态,现代的地理学是与时俱进的.还要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地理学是综合性的学科,它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同时,地理教师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有及时准确地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可以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最终建立起来你好的师生关系.参考文献:[1]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1):43-48.[2]杨韶刚.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3]王民.地理教学大纲与地理课程标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9):6-8.[4]宫作民.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以人为本”[J].地理教育,2011,(3):4-5.作者简介:张韵(1989-),女,江苏淮安人,江苏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理学科教学.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教师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