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择校”的盐城试验

点赞:7779 浏览:317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2年秋季学期,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小学教育集团下的建军路学区,没有择校生,也就完全不收择校费.一年级新生入学312人,其中近180人是施教区内学龄儿童,余下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一些需要化解择校矛盾的学生,经区教育局协调入学.不只建军路小学如此,从2010年5月开始,盐城市借着江苏省清理规范义务教育改制学校的契机,撤销了只招收择校生的东方红实验学校等9所市区改制学校,全城小学校完全规范为公办学校,义务教育,免费就近入学,党政机关任何工作人员,不能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递条子,坚决杜绝择校生.从2010年起至今,按施教区就近入学,已渐渐成为盐城市民的共识.但这背后,是历时半年多、艰难而曲折的研讨过程,“愁得我连这个副局长都不想当了”,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郑英舜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事实上,对于治理择校问题,中国也走了一条弯路.早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义务教育阶段高收费问题”谈话时,首次以名义提出“择校”一词,并奠定了“禁止择校高收费”的政策价值取向.有学者做过统计,从1995年到2010年的16年间,“禁止择校”历经了16次国家政策的勒令禁止,但事实却正好相反,择校热潮愈演愈烈,成为教育政策的一个顽疾.有观点认为,正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一直把择校问题纳入治理“高收费”政策框架里,立错了治理标靶,忽略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追求的正当性,才导致“越治越择”的状况.不过,这种治理的偏差正在得到纠正.比如,2005年,安徽铜陵在择校风盛行的大环境下,宣布成为“没有择校的城市”.这是第一个宣布“零择校”的城市,其治理方法,就是将学校变为“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为了缩小校际差距,盐城市组建了21个教育集团,实行统一师资配置、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奖惩考核,资源互补共享.集团内的教师双向交流也有规定,比如,“交流的符合条件的教师不少于15%的比例,交流的骨干老师不少于交流老师15%的比例,交流时间不少于3年”.两年间,盐城共交流了校长、教师3000多人.《盐城市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施教区内生源入学资格认定办法》对小学入学年龄、居住地、户籍、房产等都做了认定,其中房产最为详细,包括拆迁、期房等各种情况,尽管程序更为繁琐复杂,但学校不用再为收谁不收谁而烦恼.“取消择校,其实是解放了名校校长.”建军路小学教育集团彭晓华总校长说.她所在的建军路小学教育集团,由较好的建军路小学领衔,统领另外五个校区(原学校)组成.彭晓华任总校长,和其他校区校长组成理事会,每周一例会,商讨各项事宜.有观点认为,这样的均衡可能造成“削峰填谷”现象,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郑英舜并不赞同,“我们是要由高峰变成高原.”

“零择校”的盐城试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