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长早期识字教育常见误区

点赞:13566 浏览:580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幼儿家长在早期识字教育方面存在诸多误区:片面追求识字量,以识字多少给孩子贴上聪明与否的标签;将识字教育孤立起来,与游戏、绘本阅读等截然分开;过于看重结果,忽视识字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家长的早期识字教育责任缺失.本文通过对以上误区进行描述与分析,并针对问题进一步探讨解决的对策.

关 键 词:家长;早期识字教育;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4-0161-04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对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许多幼儿家长,早早就开始了对孩子的识字教育.但在对幼儿的早期识字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方面,有些家长缺乏正确的理解,存有某些误区.本文首先分析目前家长在早期识字教育方面主要存在的误区,并针对问题进一步探讨解决的对策.

一、幼儿家长早期识字教育常见误区及分析

1.片面追求识字量,以识字多少给孩子贴上聪明与否的标签.“孩子会认多少字,会背几首唐诗”是许多家长评价子女聪明与否的标准,他们认为孩子认字越多越聪明,越有利于将来的学习.在幼儿早期识字教育方面,一些家长走入了这样的误区:贪多求快,片面追求识字量,以识字多少给孩子贴上聪明与否的标签.有些家长对幼儿的识字期望,甚至脱离幼儿发展的实际.如有些家长出于对神童的崇拜,也期望自己的孩子“两岁识字2000个,三岁识字达到3000个”,一味追求早认识字、多认识字,却忽略了幼儿认知发展的实际与科学识字方法的运用.如有些家长在幼儿还不会说话时就急切地教他们认字,制定好学习计划,每天要教会多少个汉字,天天拿着生字卡片教孩子识字,孩子到上学前已达到很大的识字量.导致了还没有形成完整语言能力的儿童却已经大规模地学习认字、写字的奇怪现象.

分析:识字量与智力高低无必然联系.相关研究显示,学前识字量对语文成绩有影响但也是有限的,学前识字量的多少不能完全反映儿童心智水平,识字量只是促进语文成绩提高的一个方面.[1]目前由于许多家长把学前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认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在指导学龄前儿童识字的同时没有关注其观察、想象、语言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单单为了识字而识字.如果幼儿只是靠死记硬背获得知识,没有把识字与阅读、游戏等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方式来进行,除了能训练他的机械记忆能力,对其心智发展并无益处.相反,由于“这些早期识字的活动将儿童的阅读注意力引向识字方面,使得他们一拿起书本就联系到早期枯燥、机械、乏味的认字经验,最终导致的是儿童厌烦阅读,缺乏阅读兴趣和动机.”[2]对学前儿童来说,理解文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兴趣,比多教他们认识几个字更重要.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于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规定:“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如果一味地追求幼儿的识字数量,让幼儿通过机械地认读识字卡、做识字练习,只会消磨掉幼儿的识字兴趣.识字作为早期教育的部分,对儿童的发展存在着有益的一面.在尊重幼儿识字兴趣、遵循识字规律的情况下提早识字,可以培养儿童识字的兴趣,开阔视野,增强求知欲.但也不能片面夸大其作用,片面追求识字量,更不可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2.将识字教育孤立起来,与游戏、绘本阅读等截然分开.在幼儿的识字教育实践中,许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幼儿识字教育的科学规律与原则,仅凭自身经验来进行.最常见的误区之一是将识字教育孤立起来,与游戏、绘本阅读等截然分开.如有的家长忽视孩子爱玩、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采用填鸭式教学,让孩子死记硬背,给孩子规定识字任务,全家监督、考核;再如单个识字,忽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意识记忆强于有意识记忆的特点,让孩子逐字记忆.这些家长教幼儿识字,就是通过让幼儿认读识字卡片这样机械的记忆方式,而忽略了寓识字于日常生活之中,寓识字于游戏体验之中,寓识字于绘本阅读之中.

分析:首先,游戏是幼儿识字教学的最好形式.语言文字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以儿童的实际经验为基础.幼儿的识字教育与小学生不同,在幼儿阶段,由于其思维直觉形象性、情绪外露冲动、想象丰富、好动等心理特点,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心理需要和特点的活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也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幼儿的早期识字教育应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采用游戏的方式,趣味识字,注重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通过直观具体的实物,生动形象的图画,在愉快有趣的游戏中识字阅读.家长在识字活动中,应该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以游戏的方式展开识字教学,让幼儿在玩耍中识字,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识字.如家长可以通过和幼儿玩“开家庭小超市”的角色游戏来帮助孩子学习汉字.先让幼儿收集家里暂时不用的物品,如书、鞋、帽、杯子等日常用品类,当做“超市”所卖的“商品”;然后,让幼儿所卖物品进行整理归类,并做上标签和;最后,家长与幼儿共同玩超市购物游戏.在游戏中,家长对汉字有意无意地进行重复和强化,而幼儿也会自发的有意注意这些汉字.

其次,早期识字要与绘本阅读结合起来.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识字多自然就能阅读好,于是拼命地教孩子认字.识字和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熟练的阅读者,需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技能,其中包括(1)认读文字;(2)理解语意;(3)流畅阅读.”[2]可见,识字是成熟阅读技能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孩子会认很多字,但却不能很好地阅读,没有办法自己读书、看报,朗读稍微长篇的文章总是磕磕巴巴,不理解其义.在科学的幼儿识字的同时,应该尽快引导孩子进入早期阅读,因为阅读才是诱发人的思维活动培养学习、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关键所在.家长可带领幼儿一起阅读,在阅读中幼儿自然而然会识得一些相应的文字.除此以外,亲子阅读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懂得书中的一些道理等.在阅读材料选择方面,可为幼儿选择一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图文并茂的绘本、识字卡片,引导幼儿阅读.3.过于看重结果,忽视识字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家长在指导幼儿识字过程中,过于看重结果,即强调认得多少字,而忽视识字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如空间知觉能力(左右、上下不分)、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指出:“汉字是音、形、义二个因素构成的方块形符号,儿童掌握它,既要识字形本身结构关系,又要建立与音、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因此,识字的过程不仅要感知字形,而且要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识字必然引起儿童认知结构的某些变化和改组”.但是,有些家长在教幼儿识字过程中,偏重于机械的记忆,识字教学的方法是简单、机械的,识字过程是脱离语境、枯燥乏味的,目标的落实是单一的、低层面的.这样的教法很容易造成幼儿识字学习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分析:我们要把识字教学当作全面发展个性素质的过程,而不是孤立地重复识字教学.幼儿识字过程最主要的过程是记忆,但我们也要注重识字过程中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获得和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来说,远比识字本身更有意义.在识字教育过程中,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给幼儿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如与该汉字有关的实物、图片或形象生动的故事,让幼儿在对汉字字形感知的基础上,伴有分析、比较、综合以及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参与,建立形、音、义相结合的汉字认知体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幼儿识字应与绘本阅读和口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除了能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和提高对文字的运用能力,还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4.家长的早期识字教育责任缺失.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家长很乐意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投资,比如写各种玩具、图书等,或送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但在时间上却很少正确的投入,较少家长能坚持每天与孩子一起看书或讲述故事,进行亲子阅读.这部分家长往往将早期识字教育的责任推给老师,不重视亲子识字阅读教育.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负责孩子学习是学校的事,自己不需要再花精力去辅导,因而缺少亲子的学习时间.除此以外,有些家长虽然给幼儿写了图书,却没有给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如,硬件环境方面,没有专门为孩子准备的专门的书房、书橱或书桌,没有孩子识字阅读的空间场所;心理环境方面,家长因为自身没有学习阅读的习惯,未给幼儿树立阅读榜样.

分析:家庭通常是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最有效的场所,家庭环境和亲子沟通的质量对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的研究已指出父母陪伴幼儿阅读的多寡与幼儿语文及读写能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另外,幼儿对阅读的意愿、入学后能否成功地开始阅读等,都与幼儿在家中是否有成人陪伴阅读或为他念故事有显著的正相关.[3]台湾学者黄瑞琴研究也发现,幼儿在家庭中的阅读效果比在幼儿园好,原因主要在于亲子共读的优势.幼儿是从其周围最亲近的社会关系中学会读写的,幼儿对家长的亲昵和与生俱来的信任,是孩子进入识字教学的有利条件.家长经常在生活中采用适当的方式教孩子识字,如,提供给幼儿识字阅读材料、和幼儿一起进行大量的读写活动,为幼儿树立识字阅读榜样等,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幼儿识字阅读的发展.

二、对策探讨:多渠道更新幼儿家长早期识字教育观念

早期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家长,而不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其主要形式是家长和婴幼儿的互动.只有提高父母的素质,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4]以上的分析显示,在早期识字教育方面,普遍存在家长对早期识字教育认识不足,理解上有偏差,以及早期识字教育方法不科学及责任缺失等问题.而家长的识字教育理念偏差、识字教育方法不科学及责任缺失,与家长自身观念落后有关.要改进与更新家长的识字教育观念,需要幼儿园及社会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共同努力.

1.充分发挥幼儿园对家长的引导作用.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士,在幼儿识字教学方面可能会存在有不当的观念.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要求,“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5]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更新家长早期识字教育的观念,指导家长早期识字教育行为,充分发挥幼儿园对家长的引导作用.如,在识字理念方面,通过召开家长会、在宣传栏张贴有关早期识字教学理论的文章,强化家长的早期识字教育责任感,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早期识字教育理念;在识字方法方面,通过开展幼儿园亲子阅读活动,具体指导家长合理选择识字阅读材料、科学创设家庭识字阅读环境和提高亲子识字阅读质量等;在长期指导咨询方面,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尤其是在检测期,与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识字阅读的指导工作等.

2.充分发挥社会宣传对家长的促进作用.家长具有科学的早期识字教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用丰富的语言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识字阅读,对孩子的学习寄子适当的期望等都会促进幼儿识字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然而,家长的科学识字教育理念与方法不是仅仅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与宣传,充分发挥社会宣传对家长早期识字教育的促进作用.如,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媒体宣传的方式,或现场讲座宣传方式,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告知家长科学的早期识字教育观念,帮助家长认识到在哪些方面可以如何给幼儿以指导.

3.家长应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更新观念,避免短视行为.“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这句话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知识型社会的今天,家长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学习育儿知识(尤其是科学早期识字教育的知识),以科学的知识、方法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与幼儿教育工作者交流等各种途径,改进与更新自己的识字教育观念与方法,避免短视行为.同时,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幼儿识字阅读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包括以身作则的个人识字阅读,在家里创造合适的识字阅读物质和心理环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接触图画和文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