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学思维方式培养的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

点赞:14775 浏览:602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思维方式的培养是本科经济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科经济史课程在培养经济学的历史思维和科学思维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现行的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却严重阻碍了该作用的发挥.从培养经济学历史思维和科学思维角度出发,新的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应该以历史为主体,以理论为主导,采用专题讲述与研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机融合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关 键 词:经济学思维方式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创新

思维方式的培养是本科经济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经济学思维方式培养上,本科经济史课程本应发挥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当前流行的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却严重束缚了其作用的发挥.本文拟从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角度出发,就如何创新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表明一孔之见.

一、经济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相较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既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又体现出一般性特征.就个性而言,经济学通常使用的边际分析、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等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其他学科不具备或非明确显现的思维特征.这种思维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经济学的边界.同时,经济学思维方式也表现出一般性特征:经济学对科学性的追求,决定了必须注重对经济学理论的实证与证伪,是为科学思维;如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一样,经济学理论也具有历史性特征,这要求必须历史地看待和思考经济学,是为历史思维.科学思维与历史思维均为经济学思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思维方式.

经济学教育非常重视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养成.现有的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均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但当前经济学专业课程的高度数理化和工具化,以及经济学教学一般将重点放在分析工具与推理过程的习得上,使得当下的经济学教学虽长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个性思维,但短于培养学生自觉从演化角度动态看待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思维和自觉检验理论真伪性的科学思维.这一方面导致经济学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历史感,对经济学理论其实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经验尤其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及经济学理论的理论解释力强烈依赖于具体的历史情境,没有足够的认识,往往以为经济学是像自然科学一样的普世性知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而后者是经济学的灵魂.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全面的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养成,又不利于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

基于经济学思维方式培养的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经济史教学在经济学思维方式培养中的作用.

在经济学的历史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上,本科经济史课程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由经济学理论的内在特征决定的.

从形成机制来看,经济学理论尤其是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一般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与发展的,往往是经济学家积极回应时代呼唤的结果.如,正是在英国逐步进入市场社会、开始启动工业革命但工场手工业仍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及科学主义开始向社会经济研究领域漫浸的历史背景下,亚当·斯密完成了经济学的“斯密革命”;劳动价值论的一度盛行,则与早期工业化时代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及启蒙时代对人的重视和对人性的高扬密不可分;萨伊定律则体现了人们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劳动生产率和供给能力仍相对低下所导致的卖方市场的乐观估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步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催生了经济学的“张伯伦革命”;大萧条则将“凯恩斯革命”打上了深深的“危机经济学”的烙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滞涨”对新自由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等等.由此不难发现,经济史是经济学之源,经济学理论都是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因而必须历史地认识任何具体的经济学理论的贡献与局限,进而历史地推进经济学的发展.

从科学认识论来看,由于任何以科学的名义提出的理论包括经济学理论,在需要被证实的同时又应具有可证伪性,从而需要对所有的经济理论不断地进行实证检验.不过,相对自然科学而言,因经济学研究中很难进行可控实验(即便像实验经济学中的实验也多是微观而有限的),为了检验经济学理论的有效性,不得不更多地寻求经济史中的各种历史案例的帮助.

从理论特征来看,经济学理论所广泛使用的习惯、制度、国家、文化、财产、法律等范畴,也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内涵,表现出明显的历史性特征.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历史地看待经济学理论、历史地分析经济现象.

由此可见,历史思维与科学思维是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学理论和更好地研究经济学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而在历史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养成上,经济史课程显然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现行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在经济学思维方式培养上存在的不足.

当下的经济学教学在培养历史思维与科学思维上的不足,固然与经济学不重视经济史的总体取向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现行的经济史尤其是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难以有效满足培养历史思维与科学思维的需要造成的.

当前通行的本科经济史课程与相应教材,基本以系统性的历史过程析述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的历史学特征,明显多于经济学特征.因为在课程设计上,该模式虽然强调史论结合,也注重运用经济学理论解读历史,但其主体与主导仍是历史而非理论,其直接目的更多仍是让人理解和解释历史,而非审视和检验理论.这种教学模式的长处是,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经济变迁过程,清醒地认识经济事实的复杂多面性,以及习得获取更好的经济事实的知识与方法.

但其所长,恰为其所短.该教学模式一般较少探讨经济史在经济学理论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也很少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运用经济史检验经济学理论的明确目标,或从经济学理论尤其是检验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经过这种经济史教学模式训练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虽然容易获得较强的历史感与历史思维,但后者与历史地理解经济学理论意义上的历史感与历史思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这种教学模式尽管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但较难为学生提供基于实证与证伪的科学思维训练.不仅如此,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历史学特征多于经济学特征,易使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对经济史课程缺少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