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下自考生培养质量探析

点赞:19522 浏览:846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使高校实现了规模上的扩张.当前,我国正进入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为探索数量的扩张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选取经常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群体——自考学生为对象,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加以考察.研究发现,其培养质量还存在诸多问题:入学机会不均等与投入一收益失衡;经济后发型导致的人均教育资源占有量下降;政府主导教育资源分配下趋同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意识缺乏与群体同化效应,并进行了对策分析.


关 键 词:高等教育;大众化;白考生;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014-03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到2000年达到11%左右.”这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序幕.到2002年秋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突破15%,正式迈入了著名教育学家马丁·特罗所界定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纵深推进阶段爆发了层层危机.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仅用十几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进程,这意味着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可能会以一种集中化的态势出现在我国,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大众化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冲击.量上的优势恐难弥补质上的缺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自考学生是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理上还少有置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背景下对其培养质量的探究.笔者以一名自考生代课教师的身份,以武汉w学院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所在院校学生中随机选取100名为样本,结合日常教学实际,进行个案研究,力求小中见大,以此探寻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下自考生的培养质量问题.

二、自考生培养质量现状描述

W学院是某教育集团与一所部属师范大学合办的全日制本科层次普通高校,挂靠在该部属师范大学下招收自考生.笔者在大一和大三各选取一个班级,在大二选取两个班级,共计四个班级进行随机调查.据对1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91份,其中男生钾人,女生44人),发现如下情况:

从周一到周五,学生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3小时及以下的占了31.9%,6小时及以下的占了72.5%.由此可见,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普遍偏少.对学习成绩的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等四个选项,各占2.2%、11%、39.6%和47.2%,反映了自考生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满意度较低.笔者执教的两个班级,平时来上课的人数,大二不会超过总人数的一半,大三则更低.根据对其他代课教师上课时学生到课情况的观察,情况大体一致.在大部分课余时间,相当多的自考生沉迷于网络,课余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不难看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下自考生的培养质量还存在诸多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十分必要.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下自考生培养质量问题的成因

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下自考生培养质量问题的成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1.入学机会不均等与投乳一收益失衡

(1)入学机会不均等.入学机会既体现为量的方面,也体现为质的方面.有学者研究发现,城乡之间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低于城镇学生.阶层之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具有较强经济、社会、文化资源优势的阶层倾斜,而作为弱势阶层的农村学生则更多地向地方一般高校的一般专业集中.在调查中,我们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将家庭情况分为富裕、小康、一般、困难等四个选择项,其中选择一般与困难的学生分别占了73.9%和13%.这说明,多数自考生对自身家庭经济状况的主观评价度不高.由于国家资助政策中“奖”和“贷”的部分对自考生的覆盖面还很小,所教学生中没有人享受过国家的奖学金和贷款,主要是以每年1500元左右的补助为主.因此,有一部分学生便因无力缴纳学费而中途辍学,还有一部分学生为维持生活开支,不得不在校外做工作.他们由于忽略了学业,由“贫困生”变成了“学困生”.

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下自考生培养质量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高等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投入一收益的失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教育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发展的四大功能中,经济功能将最受重视和关注”.学生接受教育也孕育着对自己未来产品经济价值的合理期待.自考生多数来自经济收入不高的家庭,在未来收入的取得上对教育所寄予的期望也更为强烈.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自考生每年要支出近万元高昂的学费,投人巨大.而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学历文凭贬值,使得雇主为降低筛选成本提高对用人规格的要求,在毕业生录用上青睐于重点高校尤其是“985”和“211”院校的学生,自考生显然处于不利的位置.再者,家庭的经济资本、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也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招聘过程,这对经济层面上也处境不利的自考生来说是一种反向的叠加效应.投入与产出的失衡使得自考生的学习意愿下降,读书不能改变命运的现实也使得“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在“有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名自考生而感到学不学对自己的未来都无所谓”这一选项上,60.9%的学生有过这样的想法.

2.经济后发型扩张导致的人均教育资源占有量下降

马丁·特罗教授在考察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进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时高等教育一般处于精英化阶段.而我国的人均GDP到2003年才突破1000美元.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在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的情况下启动的.对这一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启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学者称之为“经济后发型”高等教育大众化.在配套设施、师资条件、建设资金严重滞后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总量扩张势必会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进人大众化深入推进阶段陷入质量困境,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迅猛超过了国家经济承载能力,国家投资跟不上增长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下,高校的扩张主要是一种外延式的扩张,即各高校主要通过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来扩大招生数量,这势必造成人均教育资源占有量的下降,也降低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对办学设施、师资条件等本来就不完善的院校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在w学院,用于自考生的只有一栋教学大楼,学生上课所用教室有很大一部分租借自其挂靠的部属师范大学.所聘教师,除了几个管教务的教师,其他的都为所在部属师范大学的硕士和博士,且以硕士居多,这无疑会对自考生的培养质量构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