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迷失与应然转向

点赞:11308 浏览:459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校本课程开发”是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课程领域的新术语,至今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在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活化课程管理体制,为了创建学校特色,但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面向学生和为了学生的开发才是其应然的宗旨.”[1]学前教育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即“园本课程开发”.开发园本课程,目的是活化幼儿园课程管理体制,增强幼儿园的办学特色、提升幼儿园的办学实效,最终指向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力度的加大,学前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升已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现实命题.而就教育改革而言,课程改革是其关键环节.就此来讲,从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观照,在回溯与反思中重新审视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蕴含,并依其具体探索幼儿园课程改革对于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可操作路径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蕴藉

园本课程是伴随着校本课程的兴起而出现的,从根本上讲,园本课程具有与校本课程同样的价值初衷.“园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2]而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样式,园本课程开发也是依循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路展开的,概观上讲,这一方面是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也活化了课程管理模式;微观上讲,这是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探索基于课程改革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有益尝试.当然,我们必须厘清一个问题,那就是园本课程开发的最终旨归必将是幼儿的健康成长.就此而言,无论是幼儿园的教学改革,还是课程改革,抑或是培养方略探新,其必须是以有益并促成幼儿健康发展为导向的.由是论之,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应价值表现为以下三个维度:宏观层面,园本课程开发对于增强幼儿园办学活力,构筑开放有序的幼儿园办学格局具有实效性;中观层面,园本课程开发本身将丰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拓宽其探究的视域;微观层面,园本课程开发将是新时期、新阶段以课程变革的方式助力幼儿发展的有益探索,需要正视并重视其价值内蕴.

二、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迷途

园本课程开发本将助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助推学前教育发展和幼儿的健康成长.然而,回眸现实,我们看到许多幼儿园都忙于编制属于自己的园本课程,不少地方行政部门也在大范围要求幼儿园发展园本课程,有些甚至还以有无园本课程作为幼儿园等级和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3].这些认识和定位本身的缺陷和误导必然阻滞园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发展,也终将导致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迷失.

(一)忽视园本的实际,开发具有盲目性

园本课程是校本课程基于幼儿园场域的具体实践,故而园本课程开发必须尊重并且牢牢抓住幼儿园的实际.然而,回视园本课程开发的历程并且观照当前实情,我们发现其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盲目性.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发目标不明确,起点盲目.也就是说,幼儿园在进行园本课程开发之初,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依稀觉知这是一种改善办学格局,活化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而缺乏基于自我实际的综合考量.二是开发“要件”缺失,过程随意.园本课程的开发,固然与幼儿园、教师、幼儿、社区等相关涉因素紧密相连,这就不能不重视这些要素可能发挥的或隐或显的作用.特别是现今一些幼儿园与社区的相间而立,使得社区之于幼儿园的意义愈加敏感.然则,当前的园本课程开发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些对于幼儿园实际潜存作用的因素究竟会如何影响其开发的进程.三是开发成果放逐,达成失落.基于起点不明和要素把控失位的开发,实际上很难不让开发的成果处于迷乱.因为园本课程开发作为一个系统的“事件”,必然有个循序渐变的过程,而基于上述的起点与过程,势必会让园本课程开发的实效达成陷入困境.

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迷失与应然转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园本课程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误解开发的旨归,功利取向明显

课程存在的终极意义与价值便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园本课程开发不能扭曲这一终极旨归.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当前的园本课程开发实践的旨归还不甚明晰或有失偏颇.这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为了开发而开发的机械化.园本课程开发并不是一种必然作为,幼儿园应该本着有益于园本发展和幼儿发展的认识进行开发.而现今一些幼儿园的课程开发是在“不可或缺”的目标指导下进行的,也就是“你有我亦有”,而不去深入思考“我该不该有”.这种机械式的开发很难落实园本课程开发的实效,实质上与开发的旨归是背道而驰的.二是开发为了彰显幼儿园特色的功利性.园本课程开发固然蕴藉活化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格局的价值.但是,这本非其核心要旨.换句话说,园本课程开发并不是向着幼儿园特色的彰显而进行的,幼儿园特色建设与园本课程开发并无必然的对接关系.我们承认园本课程开发对于幼儿园自身发展,包括特色建设与彰显的作用,并不是说园本课程开发是为了幼儿园特色建构.而当下园本课程开发大有肩负幼儿园特色发展的义不容辞的使命,过度重视所谓的特色课程开发,却忽视对所选择课程的园本化改造,未免有吹毛求疵的嫌疑[4].而这种取向本身与其说是一种错位,倒不如说是一种功利和短视,需加以警惕.

(三)失衡开发的过程,联动功能欠佳

园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关及多方的整合型“事件”,这就是说,其开发必然有一个过程.就现状来看,园本课程开发还未能很好地运用过程性思维统摄开发的实践,各相关要素的联动功能未能更好的发挥.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园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很难驾驭园本课程开发实践的始终.园长是幼儿园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其课程领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开发的实效.园本课程开发不仅需要园长的课程自觉意识,还需要其有作为的课程开发领导能力.而现阶段我国教师课程领导和开发能力还比较欠缺,具体表现为课程开发领导的知能不足、课程意识的薄弱等问题[5].这些问题在幼儿园教师中亦然存在,可能与其课程自觉有关,当然也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关.其次,家长、社区等关联因素的不在场或作用发挥的虚弱.幼儿教育在近年来备受关注,社会寄予幼儿园教育厚望的同时,可能忽视了幼儿园的特殊性.上上下下想对幼儿园有所作为时,却发现他们只能隔着园门摇旗呐喊.家长、社区等关键要素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实际上缺位了,这是一种遗憾.再次,集体审议的愿景遭遇现实运作的尴尬,联动效应的作用发挥不够.正如上述所论,课程开发的理想模式应该是集体审议,园本课程开发由于各种原因,这种理想在现实中被束之高阁,园本课程开发在实践运作中成了幼儿园自己的事情.这种开发过程的失衡和相关因素联动功能的欠佳无疑影响着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