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底蕴的光芒照亮作文星空

点赞:4943 浏览:155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笔者今年参与了高考阅卷的工作,最大的感触是“佳作的特点各不相同,而一些欠佳的文章往往是相同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不少文章之所以得分很低,除了立意之外,大多是因为缺少文化内涵,犯了文化缺失或文化幼稚病,给人一种苍白无力、胡编乱造的感觉.而一些满分作文或优秀作文则打上了鲜明的文化烙印.近几年,高考作文给了考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赢得了老师的青睐,其中相当一部分文章也都是因为文章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而表现出一种高贵的文化精神.

我所说的有文化气息、文化底蕴,也就是说,要通过你的文章,把你在平时积累下来的文化素养反映出来.而厚重的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只要我们写作时能将其发酵,灵活处理,不仅会使句子变得生动灵气富有诗意,而且也会给作文增添几分蕴味,增添几许厚重,让读者爱不释手,令阅卷老师称快叫好,这样的作文能不得高分?高分作文的天空中,最灿烂、最煦暖的是那一颗颗闪烁着底蕴光芒的星星,厚重的文化与现代思想完美结合而结出的芬芳硕果.

让文化底蕴的光芒照亮作文星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考满分作文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那么,如何让文化底蕴的光芒照亮作文星空?

一、让文章主题彰显厚重的文化底蕴

凡名篇佳作,往往内容深刻,理性突出,因而考生的考场作文也应注重深化文句意蕴.只有文句的含义丰厚,意蕴深远,才能展现语言的内在美、厚重美.因而要在文章的关键处有警策,于形象中见哲理,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蕴真义,这样才能使文句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使文章主题彰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给读者留下思维的空间,才能让阅卷教师爱不释卷.

前几年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无声的经典》,面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我想到了当前的文化状况,一方面是快餐文化当道,在聒噪的社会中靠浮华的表面吸引眼球;另一方面是经典作品静默地躺在书店的一隅.于是作者立足现实,现实,发出“我们是否应该换上一份安然恬淡的心境,来呼唤无声的经典”这样的疑问,进而对浮躁社会中文化领域的“低幼”、“低俗”谈了自己的认识,并指出:“无声的经典,像是剥开石榴时往外散的透明果实,落在你最不在意的脚边.被阳光晒成褪色却始终青涩的粉红,重拾起来,生命温暖如昔”,最后发出呼唤,呼唤“细雨湿衣,闲花落地”般无声的经典.文章剑指现实中的文化问题,足见主题立意之深刻.

再如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针对“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这个话题,文章没有停留在一般的记忆层面,而是把笔触伸向了二战,伸向了犹太民族的苦难历史,伸向了一座令人伤感的小镇奥斯维辛(在这座伤心城有两处举世闻名的集中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杀害了180万犹太人,营里多处留下触目惊心的证据,提醒人们和平的代价),文章站在文化的高度审视那段历史,揭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文化心态,告诉人们,尽管“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但“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维辛风化在记忆底层”,“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道知耻而后勇”,“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的人民都不会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这篇文章因为站在历史文化的角度审视现实,使得文章的主题深刻而厚重,因而得了满分.

二、让哲学思辨闪耀文化的魅力

在近几年的考试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在语言上充满了哲学的思辨性,洋溢着哲学的睿智和考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以全国卷河北某考生《铜镜的沉思》满分作文为例,“文章通古贯今,思辨睿智,张力丰厚.作者既钟爱铜镜,又强调要立足自我,头脑清醒,有汲取、有扬弃,此种见解新颖独到,非同凡响”.作者在文中写到:“我抚摸着铜镜,仿佛抚摸着千古的时光,细细地从指缝间流淌.我叹服唐太宗李世民虚怀若谷,把这面铜镜置于朝堂,将泱泱大国治理得富甲天下,庶民康乐;我叹惋三国时的关云长空有他的盖世武功,还有他的赤兔马、青龙偃月刀,却因缺乏这面铜镜而大意失荆州,败走华容道,只落得个仰天长叹,一命呜呼.”这里,所体现的除了作者的哲理思辨之外,就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肯定了历代帝王将相的功业的前提下,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指出了他们的不足,尤其能够警醒人们的是他们最终失败的历史教训,以史为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追昔抚今,知人论世,警钟长鸣:“我抚摸着铜镜,仿佛触摸着新世纪的脉搏,轻轻地却又是沉重地在指缝下弹跳.我叹服一代伟人把这面铜镜置于决策平台,改革开放,使我中华迅速地真正崛起;我叹惋一批骄子大员把这面铜镜丢了个干净,最终落得个功败名裂,身陷囹圄等”这是作者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为民的思考,从正面褒奖,肯定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又从反面警示,说明惩治腐败的重要,起到陟臧罚否之功效.尤其是“丢失铜镜”的现实教训,更加使人振聋发聩.

三、让文化名句打造语言书卷美

作文中如能巧妙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既能使文章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又可以使行文流畅,增强节奏感、韵律感,使文章浸透了浓郁的书卷气息.能够在短时间内打动阅卷者的心;又能恰到好处地承载文章的情感,使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得到很好的提升.如高考优秀作文《圆润锋芒》(福建一考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点.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的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吴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等这些年轻的心,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让后人远远仰望,悠远怀想.”这些古典诗歌名句,点缀在文中,散发出浓厚的文化韵味,散发出一种令人咀嚼不尽的诗意美.文中巧妙地引用几处诗文名句,不仅使文章行文流畅,而且把我们带进一个内涵丰富、意味蕴藉、五彩缤纷的人生世界,从而显示出厚实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正是这深刻的主题,厚实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想象力,浓郁的书卷气息吸引了阅卷者,故此文得了满分.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在写作中,我们难道不该高举“文化”的大旗,全方位地展示我们的学识和素养?当然,这需要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胸有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文化对写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