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那里我们学到什么

点赞:25386 浏览:1180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钱学森与交通大学

1929年9月,钱学森从北师大附中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专业学习,1934年毕业.

1.在极其严格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且全面发展

钱老在交通大学毕业的时候,总成绩是机械工程学院第一.为此,当时的校长黎照寰先生专门给他发一个奖状,表彰他“潜心研攻,学有专长,特授奖状,以示鼓励”.

1931年,交大机械学院开设了航空工程课程,当时是由一位美国教授来授课,钱学森在四年级时选修了这门课,他的成绩是选修该课程14人之首,为他在交大毕业后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钱老不仅学习优秀,而且还坚持全面发展.在大学求学期间,钱老系统地学习了当时最前沿的哲学与艺术等著作,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普列汉洛夫的《艺术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西洋哲学史》,提升了他的宏观与微观思维水平.所以现在看钱老的科学思想、教育思想以及对社会的那种洞察,其实在他青年时期就为这些方面奠定了很好的知识和思想基础.钱老在交通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当时他参加了管弦乐团、军乐队、雅歌诗社,他还做诗.在管弦乐团中,他是唯一一位小号中音喇叭手.

钱学森那里我们学到什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书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钱学森一生热爱科学,忠于祖国

钱学森一生情系着母校.1947年钱学森回国探亲时,专程回到母校做学术报告,把工程控制这一崭新的学科领域介绍给师生,至今我们在研究生培养中还有这门课程.1955年钱学森再次回国,他又回到母校看望老师.

1957年2月14日,当时已经来到西安的校长彭康代表学校致信钱学森:“欣悉你荣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1956年科学奖一等奖,我校全体师生谨致以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获得光辉的成就和作出重大的贡献,并预祝你在祖国的科学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就.”而且当时为鼓舞母校的师生,把他的《工程控制论》,示性类及示嵌类的研究,还有贝母植物碱的研究,陈列在校史资料中.

1957年3月25日,钱学森写信给彭康校长说,我的最高希望是明年能到西安参观母校的新址,同时他来信表示,我们知道迁校问题已经得到党和政府高级领导的注意,我们应该服从并支持这样的决定.1957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导下,交通大学的主体西迁到西安,在西迁的过程中有大讨论,一些师生对西迁还有不同的意见.钱学森当时支持交通大学西迁,他认为祖国西部的开发需要交通大学的支持.可以说西安交通大学是建国初西部开发的排头兵.

1959年9月19日,钱学森专程从北京到西安参观母校.

1993年,学校致信钱学森,希望用他的名字命名图书馆.当时钱学森非常谦虚,他说:“新建的图书馆用我的名字命名这使我惶恐不安,在交通大学学习过,对祖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有多位,我怎么能算得上”之后学校再次去信陈明命名图书馆对于激励青年学生成长的意义,钱学森终于同意了.

1995年5月4日,复函,同意命名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为“钱学森图书馆”.在复函中说:“以钱学森同志命名图书馆充分体现了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可以激发和鼓励广大师生以钱学森同志为榜样,忠于祖国,热爱科学,怎么写作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贡献.”同年9月,时任总书记为钱学森图书馆题写了馆名.

2001年12月11日,钱学森为西安交大题词,他的题词是这样写的:“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全体师生要继承和发扬母校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人民,在21世纪努力把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在交通大学110周年校庆的前夕,我们把钱学森图书馆前的一条路也命名为“学森路”.

2011年是钱老诞辰100周年,我们纪念这样一位伟人,就是要让他的精神和思想永存.2006年,学校开始思考:如何践行钱学森学长的教育思想,如何培养出有思想、有理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经过一年半的准备,2007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正式开班.

二、钱学森实验班与优秀人才培养

1.创建钱学森实验班的初衷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认为,科学家不仅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还要有哲学和人文艺术的修养.前面谈到钱学森在交通大学学习期间的情况,我们从他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可以悟出一些人才成长的规律.

根据钱学森的教育思想,西安交大结合自身的特点,2007年开始在自主招生和保送生中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钱学森实验班学习,教学团队由一批优秀的教师组成,教学大纲、课程组织重新设计;课堂教学是开放式、启发式、小班讨论:二年级以前不分专业;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的课程都需要选修.我们就是要为学生创建一种学术批判、人文包容的成长环境,并让学生与教授们面对面的交流.这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2.钱学森实验班与“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不能仅从大学的人才培养角度来解释、来回答,因为科学大师的出现离不开社会发展的环境,而且我们从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长也可以看出,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与社会的大环境相关,与国家的科技进步密切相连.因此,回答钱学森之问不仅是大学的问题,更要放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去思考,不能简单地苛求我们现在的教育.创新是科学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我们不能期望大学教育就能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创新需要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基础,而这些基础恰好是大学教育必须要承担的.这才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3.人才培养的因材施教与师生互动

钱学森实验班就是在原有的教学传统中走出一条新路,对如何组织教学、学生如何互动实践,如何让学生有实践兴趣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比如,我们创建了工程坊,作为学生创新实践的学习工厂,这些改革措施逐步地向教育教学的纵深推进,在2010年的本科培养方案中,我们有意识地吸收了钱学森实验班的教改经验.


我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的一个方面而非人才培养的全部.把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唯一的培养目标,是一种片面的教育观,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的精神,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要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精神、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要承担的根本的责任和使命.其实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们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在校园里快乐学习,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使教育回归教育的本源,为此,我们将面临很多挑战.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