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群体互动”式校本教研尝试

点赞:28988 浏览:1321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多年来,我校的教学教研活动比较正常,但教研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大都停留在听课评课的浅层面上,缺乏主题式的研讨.另外,大多数老师满足于已有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论理学习和知识更新意识比较淡薄;教师间的专业协调与合作没有得到有序的引导.面对这种状况,经过反思,我们决定从建立“、开放、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入手,用制度推动学校教研活动,规范教师的教研行为.学校先后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和《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制度》等多项制度,强调了教研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广泛性,包括课例研究与反思,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读书交流,教学反思交流,经验交流等,明确了“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课改研究”和“自我反思、同行互动、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策略和导向.制定了校本教研成果的呈现方式和评价方法,包括汇报课、展示课、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的评比交流等.为使我校的校本教研迈出关键的第一步,我们采取了以下教研方式.

1.着眼校本,科学管理为让我校课题研究很快进入序列化、规范化的轨道,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机构.在校本教研活动的落实上发挥学校“四个骨干教研队伍”的示范引导作用.一个是以中心校校长、村完小校长组成的校本教研活动“领导者”队伍;二个是以学科辅导员、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为主体的校本教研活动“组织者”队伍;三个是以“中心教研组成员”、“校级名师”为主体组成的校本教研活动“指导者”队伍;四个是以“校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的校本教研活动“示范者”队伍,建立了中心校-村完小-教研组-教师四级教研网络,明确了各网络机构负责人和成员的职责任务.

2.联动教研-校本教研的模式我校下辖的村完小同年级班额少,地域差距较大,教师教学水平差异大,因此,我校创新开展“联动教研”模式,即联合互动教研模式,营造、和谐、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合作教研氛围.一是教师间同伴互助,村完小实行“一一二”互助方式,一名村完小领导负责一名骨干教师带领两名老师,组成一个小团队,根据老师的需要开展帮扶研讨活动;二是教研组间互助,中心校每一个教研组带领村完小三个教研组,负责指导帮扶工作.三是校际间互助,村完小与中心校,村完小与村完小之间结交对子,开展校本教研互访交流,互帮互助活动.四是乡镇之间的校本教研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校本教研方式;请在校本教研有成功经验的学校到我校传经送宝.通过联动教研实践,缩短了教师间、教研组间和学校间的差距,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行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体现,综合能力得到展示,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3.师资培养-校本教研的源泉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重要保障.基于以上认识,我校把教师的学习和反思与实践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技能培训相结合、重点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开展学习、反思、评比交流等形式,引导老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主要做法是:(1)每位教师每学期自觉阅读一本教育教学名著,撰写读书笔记.(2)开展《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走出误区,落实三维》专题培训(3)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论文等.(4)“请进来,走出去”,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请专家或教研员到我们学校做专业引领培训.通过形多样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开阔教师的视野.

“立足课堂,群体互动”式校本教研尝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校本教研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4.立足课堂-校本教研的基石学校坚持“立足课堂”,以课题研究为主题,以课例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研修活动.

4.1家常课中确立研究专题.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研究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主要方法.我们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联系自己的家常课,围绕“新课程理论与我们的教学实践、教学现状有哪些矛盾,有什么冲突,有哪些困惑;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这两个问题展开反思和研讨.通过研讨发现,各校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7点:(1)引入新课不生动;(2)问题设计抓不住学生的兴趣点和重难点等关键之处;(3)新课教学缺乏由浅入深、以旧知到新知的引导方法;(4)不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缺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6)语文不重视实现能力培养;数学不重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培养;(7)教学方法还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水准上等.围绕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何突破?各校教研组根据本校本组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确定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如,我们申报并立项了市级《立足课堂,群体互动,和谐发展》课题研究.各村完小也相应开展子课题研究,如黄茆小学语文组的课题是“善诱启发,鲜活课堂”;数学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大浪小学的语文课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数学组是“如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数学思考”.全校14个语、数教研组都有自己的课题,各个教研组针对自己的课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在教学反思中总结,形成教研主题化,活动规范化,方式灵活,研讨深度,成效显著.

4.2带着专题进平时课堂中.各学校以教研组为依托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专题研讨活动,主要做法和体会如下:(1)加强学习,掌握课题相关理论知识.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我们把组织教师业务理论学习放在首位,采取多种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提高研究能力.在学习中做到五个结合:即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优质课堂实录与本校课堂教学相结合;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后反思与课例分析相结合,网上交流与平时研讨相结合,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2)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通过专题研讨,课例评议,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听课,互教共学、共同成长;校际之间结成交流对子,互访交流.通过以上形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交流与合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教师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虚心向他人学习的良好风尚.(3)开辟“专题式集体备课”新途径.专题式集体备课由“理论学习”、“分头主备”、“交流研讨”、“汇报展示”、“总结提高”五个环节.“理论学习”是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本次研究专题的相关理论知识.“分头主备”是教师个人分头研究教材,写出一份较为详细的体现专题理论的教案.“交流研讨”是教研组(备课组)组织教师研究他人的教案,找出亮点,提出建议,各人二次修改自己的教案.“汇报展示”是推选一名老师在本校上一节汇报课,全组老师观摩学习.“总结提高”是课后组织教师围绕“是否有效体现本专题理念,三维目标是否有效达成,如何改进存在问题”三个方面进行研讨交流,写出课后反思,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要求和具体做法.这样的主题式集体备课主题鲜明,能更有效发挥教师的自主研究和团队精神,突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巨大优势,适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发展.(4)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我们组建了来自各校的骨干教师中心教研组团队,发挥团队精神和智慧,打造专业素质强的教研队伍,引领全乡镇的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他们的作用是:根据各校的需求,打造精品课送到薄弱学校中去;另一方面他们都是各校的教学精英、学科带头人,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个人教学风格带回到自己的学校中去展示,展现了他们个人努力与才华,也开发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潜能,增强了教师间互学互研的热情和工作凝聚力,又使校际之间的研究经验得到有效交流,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总之,“立足课堂,群体互动”式校本教研尝试,改变了我校校本教研方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学生素质的提高,学校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