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无处不生活

点赞:29654 浏览:1410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高中地理教学应当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阐明了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实践策略.

关 键 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课程理念以及基本思想,让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成为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地理知识本就是自然与社会的有机结合.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氛围轻松、和谐,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让高中地理焕发其独特的学科魅力.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地理教学生活化是指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让地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我们现行的教育课程改革也提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必须摒弃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化教学.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地理在部分人眼中一直为“副科”,再加上部分教师仍是“满堂灌”式教学,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生存能力”明确表示高中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今在生态课堂推行的大环境下更有必要探究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爱上地理学习,主动钻研地理知识.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高中生的平均年龄15~19岁,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并掌握一定的生活知识.再加上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是具体、形象、感性的成分居多,因而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这些生活体验会对其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教学中直观、形象地使用生活情境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情境联想,从而对这一内容留下深刻印象.这些都为生活化地理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四、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学情境生活化

地理源于生活又怎么写作于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爆发较为持久而又稳定的兴趣.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让新知亲切、生动地呈现.如,让家住低层楼房的同学说说家里一年中阳光被遮挡的情况,导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新知;让同学说冬季晴朗夜晚和多云夜晚自习回家路上的冷暖感受,导出大气逆辐射的概念.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知,教学效果往往超出预想.

2.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分享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和观念,培养能力和认知的过程,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既不拘泥于教材,又不脱离教材.适时借助生活经验、联系社会热点、结合乡情资源努力做到教学目标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探究中化解难点;教学素材回归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化解难点;教学互动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参与中化解难点;教学形式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感受中化解难点.

3.学生生活地理化

地理知识包罗万象,教师要训练学生用“地理眼”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收集社会生活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并在课堂内外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针对一些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从地理的角度引发思考,互动探究.如,京广高铁全线开通有哪些重要地理意义;重创美国的飓风“桑迪”是如何形成的等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学以致用,享受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地理无处不生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只有让生活与地理教学相融合,构建“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才能将枯燥、抽象的地理学科知识转化成对学生终生有用的认知,让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