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点赞:22565 浏览:1050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努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学数学教学情境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主要有: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由此产生了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强调现实、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转变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

二、学贵置疑――多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学贵置疑,小疑则而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者.”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说:“中学应当时常提出较有挑战性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其丰富背景的问题,能预先尝尝科学研究工作是什么滋味的问题.”可见,从疑到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开端.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发问.其次,要重视归纳思维方法、类比思维方法、直觉思维方法以及探索性演绎法等常见数学研究方法的思维训练.因为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决定了它更讲究思维过程,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思考问题比单纯地学习数学结论更重要.教师应尝试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了解前人发现某一定理的思维过程,精心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科学品质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为他们今后在学习工作中形成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中学数学的教学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课堂教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创设情境,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的教学模式.其中,把设置问题情境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创设出知识发生的背景,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乐园、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大平台.设计问题一定要注重实际,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与所学知识密切联系,不能牵强而不求实效,它是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作准备的.

教师要学会创设教学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教科书上的知识转化为问题,把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运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以讲故事、直观演示、对话表演、操作实验、多媒体投影等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学习的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例如,在讲授“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自制圆形纸板,进行运动实验,让学生首先从“形”的角度认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然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两圆的位置关系反映到“数”上有何特征.

再如,在讲授“利息的计算”这节课时,有条件的话可以先让学生去银行调查利率,也可以实际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家里的存单.上课时,教师再出示一张定期存单,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相关问题.从而引导出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组织教学,做到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去学习、思考,从而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使用的方法有很多,如图像法、讲解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诱导法、探究法、数形结合法等.要求教师要做到灵活运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从实践效果看,这些方法在某个阶段、对某部分学生、结合某部分内容确实有事半功倍效果.例如,在学习初中代数教材“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所选例题多数采用了图示法,引导学生从图形上发现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又如,在讲授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时,结合二次函数图像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的规律,可利用“数形结合”教学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

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这些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如果教材内容多数是逻辑上分散的数学定义和公理等,采用自学辅导法较为适宜;对于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采用问题探索法较好;对于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一般采用讲解法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