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为主线的政治教学

点赞:4573 浏览:161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教学主线是教师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本文即是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例来阐述以问题为主线的政治教学过程.


一、精心设疑

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由.”教学中教师设“疑”学生才有“解疑”之需.教师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设计得当,能激发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反之,如果设计不当,不扣住教学重点和难点,容易使学生听得一头雾水,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首先要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即设计的问题要直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加大力度钻研大纲和教材,挖掘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多种梯度的问题.其次,提问要疑而不难,引人入胜.提问的难易应该控制在学生经过听取教师讲解和自己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的程度.避免因问题过难而挫伤学生的信心;避免问题过易而激发不了兴趣.再次,提问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尽可能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吸引力的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寻求答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例如高三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我国的宗教政策”一课的教学,上课一开始,通过学生小品表演(两母女对宗教的不同观点),设计了紧扣文本中心的问题:“母亲强迫女儿信教对吗?女儿不允许母亲信教对吗?理由?”接着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层层深入提出了下面这些问题:

问题为主线的政治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女儿认为自己是共青团员不能信教这个说法对吗?如果对,这不是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吗?员能信教吗?

2.母亲说政府为了保证进香活动的安全进行,派出大量维持秩序,这说明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国家真的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否矛盾了?

4.母亲说有外国传教士来法门寺传教,法律允许外国宗教组织来我国传教吗?为什么?

5.既然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其作用主要是消极的,为什么要修缮法门寺重新开放,不采取消灭宗教的政策呢?

这堂课中的小品表演和问题的提出,是教师课前精心创设的结果.问题的提出把学生不自觉地引入到一种渴求参与的状态,让课堂的精彩生成成为可能.

二、鼓励质疑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话语权,要以一个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真诚的语言、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创设一种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畅言的空间,师生、生生才能在“对话”和“互动”中形成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经验的共享、理性的升华.

在“我国的宗教政策”一课教学中,老师在班上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布置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上课时,用几分钟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到各组小组长处,集中提出来,共同解决.另外,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小组抢答的方式,计分规则是只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管对错,都可以得分.其中正确的加20分,不完善的加10分,错误的加5分.这一活动为“质疑”创设了很好的平台.在讲“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这一问题时,老师应用了08年“3.14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进行分析说明,结合时事提出的问题是:美国前国务卿赖斯称,是和平主义者,中国政府不应暴力镇压,而应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请问是真正和平主义者吗?他们的行为是“和平”吗?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这时老师不但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重视,而且对新提出的疑问给予赞扬和鼓励,这就树立了学生“我能问”“我能答”的信心.

三、引导解疑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问题并不是单独某个知识点就能解决的,要运用多个知识点,甚至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这就要求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重组,但有的学生对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重组,老师在教学上就应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各个目标,然后根据问题目标涉及的相关内容,检索自身知识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目标的策略和进行知识重组的方法.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教材知识,能够对教材文本进行相机解读,追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其次,是不迷信教材,善于重组教材.其中,讲“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实质”时,老师用了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诱导:①母亲强迫女儿信教对吗?女儿不允许母亲信教对吗?为什么?②作为共青团员不能信教这个说法对吗?如果对,这不是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吗?员能信教吗?这些问题层层深入,把课堂学习的某个内容明确为各个目标,使课堂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链接,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解决问题,也是一个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生成的过程.

实践证明,以问题为线索的政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激发求知欲,明辨是非能力,从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突破内容的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宽松、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