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点赞:25290 浏览:1173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中小学语文课,阅读教学占据绝大部分课时,而所教的课文,绝大多数是散文,面对这种现状,妥善地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疑是改善课堂提高语文效益的关键.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散文的特征、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的现状、散文教学内容开发的依据等几个方面对"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一课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 键 词 】散文教学 文本体式 学情分析 文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

【正文】

散文是与小说、诗歌、喜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意蕴丰富、益智陶情,具有弹性力度的文体.认真搞好散文教学,对于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和学习写作,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的选文中,散文占的篇目比例毫无疑问是最多的,同样,语文考卷的阅读材料,散文几乎也少有缺席的时候(这种现象甚至引起了语文学习怎么成了散文学习的质疑)散文教学,语文教师普遍认为有"讲头",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所处的地位越发突出.

(一)什么是散文

(1)散文的定义

散文是真实的人与事的抒写,不联系被写的人与事,自然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具体来说,散文是介于小说与诗歌之间的一类过渡文体,它抒情的一端与诗歌紧密相连,其代表形式是散文诗,如《鲁迅》的野草,散文的另一端与专事叙事的小说紧密相连,其代表形式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见闻类小说,如沈从文的《湘行散记》.

(2)散文的文体特征

长期以来,散文教学多从其"题材广泛,手法灵活""形散神聚,不拘手法"等文体特征着眼,很少从创作主体的个性与人格的角度,从作家艺术思维活动的特点上去作深层次分析.这种忽视创作主体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对散文这种文体的营构特征及其审美特征探讨的表层化,而不能揭示其本质规律.在散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把握作家主体思维的个性,致力于探究作品展现的主体个性美.[1]具体来说要注意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1)要注意把握主体情感的真实性.表现至诚的心灵和主体的人格与人性,是散文艺术的第一生命.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对散文的真实应从两个层面进行把握:一是创作主体的自我的真实,二是作品客体形象的真实.创作主体自我的真实源于作家诚实、谦逊的人品和真诚、自由的创作心态.作家不避个性、缺憾、喜怒哀乐,毫无掩饰地坦露自我的真实观感.散文客体的真实,指的是作品真实地再现自我、他人和生活自然、宇宙人生,它不仅要求形象本身的真实,还要求形象在社会环境背景下的真实.因此,在散文教学中,需明确散文的真情不仅源于生活的真实,也有赖于情感的驱动,全无什么情感模式.

(2)要注意把握主体情感的深层性.散文创作主体要最大程度低表现自我人生的审美特质,决定了散文不仅有真情,而且富有情感和思想的深邃、独特、创新,表现了更深层次的自我意识和主体个性的特征.对于散文主体情感表现的深层性,在散文教学中人们往往以其思想的崇高与否来作为评判的标准,而忽视了作者自我情感和思想的投入等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对散文的把握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切实把握主体情感的深层性,即把握作品抒写个体生命对生活、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如学习作家张洁的《挖荠菜》,便应该从这个方面指导学生分析全文.

(二)关于"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的现状分析

王荣生教授认为,散文教学,目前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散文教学不符合散文体式.

把散文教成小说,教成说明文、议论文,都是不顾文章体式的表现.目前,这类现象似乎已有减少的趋势.

2.散文教学不考虑当下阅读文本的具体特性.

把"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

3.不注重散文中蕴涵的情感而去关注散文中所涉及的事物.

这一现象尤其突出.比如下面的一个案例.

很多教师在教《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教法各有特点,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把焦点聚焦在"秋天"这个主题上.教学的重点都是五福秋景图,讲授或者讨论作者的观察如何仔细、描写如何具体,还有的教师甚至请人根据课文精心绘出这五福"秋景图"的水彩画,试图让学生形成对秋天的一种体会和认识.课的最后,都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故都的秋"的主要特点是如何的"清"、如何的"静"、如何的"悲凉"等等.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也去观察,也去描写,也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秋",写一写"校园的秋".《故都的秋》是一篇散文.关于散文,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有一种通行的说法:散文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如果是这样的话,很明显,学习散文把教学重点放在散文所描写的对象上是不合适的,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对象的描述所抒发的作者的情感上来.

(三)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1)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学理依据

陈隆升认为,确定散文教学内容,首先要研究文本特性,其次要了解学生阅读需求.通过文本体式分析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和通过学情分析明确教学内容,这两个落点基本上重合的.换句话说,就是从体式分析道教学内容落点与学情分析到教学内容落点得到了相互印证.如图所示:

(2)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交集依据

王荣生教授认为,从文本体式与学情出发固然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两个基本依据,而它们之间的交集则往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所在.根据文本体式分析,有些最核心的内容要素必须做完教学内容;但是如果根据学情分析发现学生理解这一内容可能存在严重困难,这时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学生回到正确的解读文本的路径上来.[2]也就是说,学情需求与文本特征的交集是教学内容确定的最佳区域.如图所示:

(四)散文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与原则

华东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郑桂华认为,确定具体的一篇散文的教学价值,应该有合理的路径,具体来说,应该走后几个步骤.第一步,认识散文的特征,明了散文的家谱.第二步,知晓某位散文作家在整个散文家谱上的位置、风格;第三步,确定"这一篇"散文作为课文的独特价值;第四步,选择教师自己在这次教学活动中侧重的教学价值.四步走通,然后才可据此设计教该文的抓手和路径,即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四个步骤可以分别简称"辨体"、"识人"、"断文"、"定点". 辨体,我们在前面"什么是散文"已经明确了,接下来是识人.识人,就是弄清该作家的创作在整个散文谱系中居于什么位置.这并不是单纯的学识和文字修养的自然流露,而是有目的的追求.

再说断文,断文就是发现一篇散文的具体特点.在教学中,如果以一个联想段落为典型材料,弄清楚作者的描写和表意模式,就可以算是把握住全文的特点了,而不必逐段逐层解析.

最后是教学点的选择.教学点的选择原则,一是合题,即合乎作者原文本意,合乎教程编写思路;二是显示教师的学识、个性,能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启迪和帮助;三是趣味,使学生喜欢读这篇课文,喜欢阅读.[3]

(五)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第一,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

散文的语言自由随意,风格多样.既有最本色的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语言,也有最优美的经过精心锤炼,讲究文辞的语言.因此,散文语言非常值得也最适合学生的揣摩与学习.陈隆生老师的案例把《故都的秋》一文中"雅语"与"俗语"并用这一个性化的表达作为教学内容,就十分合理.这是语文的思路,更是散文的思路.

试析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第二,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性化的言说对象.

散文是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而不是解说文本中所涉及的对象的.每个人心中眼中都有自己的"秋天",但是,阅读《故都的秋》一文,却需要感受郁达夫心中的"故都的秋",这个典型的文人眼中的"秋"有其极为独到别致之处.

第三,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根据散文理论研究成果,目前多数教学者都强调散文的艺术性理性成分,强调散文中的"情思"和"理趣".

(六)散文教学的内容

(1)散文的品类及其教学要点.记叙性散文: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它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就属于这类散文.根据记叙性散文的这一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分析人物及其生活片段、场景为着眼点,着力揭示作者所寄寓在人物和生活片断描写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思.

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作者的生活为主,寓情于景,寄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如矛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都属于这类散文佳作.根据抒情性散文的这种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分析主体情感抒发的方式及其特征为着眼点,着力揭示作者寓于景色、物象之中的特定情思,探寻作者感情抒发和深化的过程.


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是以阐述事理为主.但它并不是侧重议论的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而是运用文学形象来发表议论,说理和形象相融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艺术性.如鲁迅的杂文《论雷锋塔的倒掉》《"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文章,都属于这类散文.在教学中对这类散文的分析,重在揭示它运用文学形象来进行说理的手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形象的思想意义.

(2)散文的线索结构方式分析.传统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透过散文"形散"的表象,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揭示"形散而神不散"这个奥妙,是散文教学的一个关键.

分析散文的线索构成,可从以下三种类型入手:一是以序为线,即以时空的转换、人物的活动或事情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为线索.二是以物为线,即以某种特定的事物作为全文线索.三是以情为线,即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来穿引整篇文章.

(3)散文的意境构成形式分析.在散文教学中,人们把意境的分析一直拘泥于"只可意会"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只限于一般的"感受、体味和领悟",意境分析停留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表现化阶段.其实,意境的内部构造系统是有序的、可以分析的.在教学中进行意境分析应当着力于探寻意境的艺术构筑系统,揭示意境的艺术营造规律.

在散文教学中,要探寻意境的构筑系统,揭示意境的营造规律,应当首先弄清意境构成的每一幅画面的艺术营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种基本形式入手来分析:

一是横向式的画面组合营构.即由几幅具有并列关系的画面构成全篇的意境整体.如鲁迅的《雪》,描绘了"江南的雪"和"塑方的雪"两幅迥然不同而又美妙多姿、内涵丰富的艺术画面,作者通过横向营构,并列组合这两幅艺术画面,将江南雪景的柔美与塑方雪景的壮美融为一体,从而开拓了全文的神韵妙境,创构了作品整体的艺术境界.

二是纵向式的画面组合营构.即由几幅具有递进关系的画面构成全篇的意境整体.如杨朔的《雪浪花》,作者开篇从描写自然界的雪浪花着笔,接着由实生虚地开拓生发出人世间的"雪浪花",最后推及生发到"激扬飞溅"的雪浪花的时代浪潮.作品营构的三幅艺术画面沿着纵式走向,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境界层深,从而开拓和创构了全篇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七)散文教学的关键

1.建立学生与"这一篇散文"的链接建立学生与"这一篇散文"的链接,其实是阅读教学的通则在散文教学的应用.阅读教学的"这一篇"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阅读教学所说的课文,与其他科目中所说的"课文",有一个本质的差别.

2.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建立学生与"这一篇散文"的链接,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学生的经验,与作者所传达的经验不同.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阅读教学的起点,也表现在阅读教学的终点.换言之,学生不可能"具有"与作者等同的经验,无论是阅读之前、阅读之中还是阅读之后.

总之,只有了解散文这种文体特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找出科学的实用的"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方法",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才能将散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进而促进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曹明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63

[2]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0

[3] 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