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教学几例

点赞:3290 浏览:102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存在着不爱学习数学的现象.学生在学校里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现象.究其原因,其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条化、程序化,缺乏合理的教学方式及知识自主结构,教学模式缺乏生命活力,抑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低效无趣.其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处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机械化计算状态之中,书本世界远离生活世界,脱离现实生活,严重影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开展以来,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深入研究.其中,如何将既有科学世界又有生活世界,既有逻辑推理又有生活意义的数学问题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是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重要内容.要解决上述问题,加强对数学学科生活化教学的关注和研究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重新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那么,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了改善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率、低效果的状况.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活”起来,即让学生(含个体和群体)在课堂中“活”起来.如何在校园中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呢?这就是要将源于生活的数学归到生活中去教学.

例如,在教学《第几个》这节课时,为了充实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于是我又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我请了一组(五个人)同学到教室前面对大家站成一排,我说道:“现在啊,老师要给他们拍照了,咦,第二个同学请笑一笑,第二个同学――”坐在下面的小朋友急了,有的喊:“×××,你笑一笑.”(他们是从左数起的)还有的喊:“××,你笑一笑呀.”(他们是从右数起的)这时,我笑着问道:“到底是谁啊?”一名同学举手回答:“老师,你没有告诉我们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啊!”“对啊,是老师不对,我应该告诉你们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是从右边数起第二个小朋友,请你笑一笑.”同学们异口同声:“×××笑一笑!”“小朋友们,你们可不能犯老师的错误,有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数起还是从右数起.”接着师生又做了听指令的游戏,请一些同学在教室前排成左右一排(前后一排),再请一名学生发号指令,如:从前往后数第×个蹲下;从后往前数第×个举手等等.学生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掌握了本节课的难点.

数学生活化教学几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课堂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又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可让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教师请两次都站起来的同学,说出他们自己报的数:6、12、18等发现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像这样的数还有18、24、30等

由此引出课题:公倍数.让学生列出一些2和3的公倍数6、12、18、24、30等

师:请找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几?

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师:说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接上面板书前填写“最小”)2和3的公倍数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研究两个数的公倍数的问题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这样,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既使学生了解了数学概念的来源,也掌握了概念.

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时,我课前布置学生到商店了解若干商品的标签,一上课就让学生汇报各种商品的,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00元、15.70元、123.80元、1.45元、1.05元等汇报完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商品的标签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4.OO元、15.70元、123.80元1.05元等这些标价,如果把小数部分的“O”都去掉,商品的有没有发生变化?对第一个问题学生都能很快解答,而对第二个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小数部分的“O”都去掉,不影响商品的,如4.00元就是4元;有的说,不能这样讲,小数部分中间的“O”去掉,商品就发生变化了,如1.05元表示1元零5分,去掉小数部分的“0”就变成1元5角了.等在争论中,我顺水推舟: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就会知道正确的答案.学生在这样熟悉的生活现实中进入课题,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与自已“零距离”,学起来才亲切、不乏味.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去想,就会有许多收获.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再现自己的数学经历,从中就会感悟到数学最本质的内在联系,使自己的数学经验得以升华,建立起自己所理解的数学模型,上升为科学数学.实践证明:学生如果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距离,还能使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识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