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漫

点赞:2337 浏览:76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而且将其贯穿于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之中.所以阅读必须朗读,只听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不闻学生琅琅书声的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

一、朗读的地位及作用

1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不少古人对朗读的地位、作用等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闪烁着睿智之光的论述,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2朗读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投入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有感而发,朗读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的原有印象,理清文章思路与结构,同时还可以调动个人情感经历,倾注自己的感情,披文入境,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作者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文学作品中找到感觉,找到个人的影子,丰富个人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感更加细腻,更容易沉浸在文章中,进而养成看文学作品的好习惯,形成学习兴趣,提高个人的阅读水平.

二、朗读教学现状

1八股式朗读凸现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特别多,尤其是必修课程,每个模块都选入了大量优秀的古代诗文,同时还有一些文质兼美的现代散文.这些都需要认真诵读.但朗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样式:八股朗读.八股朗读,顾名思义,就是不管什么课文都用同一个模式去读,把几个关键不关键的词读得重一点或轻一点,乍一听,读得很流畅,声音上抑扬顿挫,还真“有感情”,以为好,就像那些新“八股文”,乍一看,四平八稳,要开头有开头,要结尾有结尾,要中间有中间,可偏偏少了属于生命的灵动.

2语文教师不重视朗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朗读能力的培养长期被忽视,甚至被视为语文教学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足五分钟.

3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能读百遍书,最终自我理解把握固然很好,但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而且时间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朗读指导,但现在的朗读指导令人忧虑.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深刻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融入的感情”或“请把某某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的隔靴挠痒的引导,学生还没有理解文章的意思,也没有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何谈把感情读出来?这样就导致朗读不能熔理解、感情于一炉.

三、朗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获得所依靠的就是学生在读中的体验和感知.

1注意朗读的分寸与形式

把握朗读的分寸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读的数量,不能平均用力,应视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不能读得太多,也不能读得太少.文章的精彩之处,应让学生多读,以至熟读能诵,在诵读中学会斟酌字句.一是读的质量,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用传声表情的方法读出来.


2保证朗读的时间

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教师必须留有充足时间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课堂自我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研究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场;读后要留有评议的时间,让学生了解朗读的要点、技巧及个人的得与失,达到强化对朗读的诊断、调节和激励功能的作用.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

朗读教学漫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加强教师的范读

加强范读,就是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好朗读的基本功,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吐字清晰,读音标准,熟练掌握朗读技巧.教师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还要读出感情,读者的感情体现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教师要用心感知课文,体会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中渗透的作者感情因素,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深刻用意,实现教师、作者、学生三者的心灵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出高水平的示范,才能给学生一个高格调的艺术氛围,才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增强对语文的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