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的语文教学观

点赞:4073 浏览:140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文化开放、多元、快捷、时尚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之间的竞争,实质是科技、人才的比拼.学校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每一位学生必须具备科学技术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最根本的、最基础的就是语文的水平和修养.教育学家吕书湘所说的:“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说:“如果说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现在的中学教学各学科中,语文学科地位每况愈下,事实上其已经沦为语数英三大学科中的弱势学科,课外时间学生学语文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样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那就是我们的学生普遍对语文学科兴趣不高,对学习目标也感到茫然,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畏惧心理.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不是主动地学,而是战战兢兢地学,教师也非常茫然吃力地教,提心吊胆地教;教师也普遍反映愈教愈不知怎样教,愈教愈糊涂,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误尽苍生是语文.难道语文教学真的无法走到山清水秀、鸟鱼花香、春光明媚的阳光地带吗?在这里,笔者想谈一下本人几年来的一些教学体会.

改变如今的语文教学现状,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律的习惯、自觉的行为,用情感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引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原动力.此外,作为教师本身,尽量打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魅力,用我们的情感力量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生,用和蔼的表情、幽默的话语、庄重的举止、文明的行为,用意境优美的诗歌吟咏、扣人心弦的文学典故,讲述激动人心的文化名人传说,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正确把握师生关系.教师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不再是一桶水,学生不再是一碗水.教师是泉源,学生用水,教师必须左右逢源,上下求索,兼容并收,纳天地之真、山川之秀,揽云雨,搂霜雪,去糟粕,蓄精华,厚积而薄发.

再次,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哲学教育论断,也是他本人几十年来对语文教育的真切体会和深刻感悟,是他教育思想的高度浓缩.我们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达到自己能读书,自己能作文,不必让老师讲,不需要老师改的境界.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教会学生其他的更多的东西,必须由学生举一反三,自己去学习,去研究,去掌握,去扩充.人类的知识财富,其积累主要不是机械相加,而是发展演进.因此,受教育者对于现代的知识,决不可“光知守而不知变”,一定要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一定的发现,有一定的改革,有一定的创新.这种发现、改革、创新,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在自学过程中逐步达到这样的境地,必须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一生受用不尽.不能单纯地把教育仅仅看成是积累知识,在当今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学校教育首先是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学生应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与时俱进.教学要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必须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目标“把世界给每一个学生”.中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材曲折的记叙、生动的描写、深邃的议论、奇妙的想象、丰富的联想,都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教师应挖掘课本提供的材料,设置创新练习,培养创新性思维.比如阅读技巧的运用,要提倡“以读促说”、“以读写作流程”.阅读不是鹦鹉学舌、照本宣科,阅读是春蚕吃桑叶,沙沙有声,月蚀食,消化了叶面,吸取了养分,吐丝能织锦,裁剪成衣裳,破茧可化蝶,飞腾向天地.具有创造力的人常常表现出自信、自重、有雄心、有毅力、胸襟开阔、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等人格.这些特征是自觉创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理性力量,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积累,才能成为思维结构中稳定的心理因素,在创造过程中发挥其驱动功能.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创造性的人格作为重要目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正面人物身上汲取奋斗的和追求的渴望,引导学生把杰出人物的敬仰和憧憬升华为自己的发展目标,比如笔者在课外延伸讲到对汉代风云人物韩信的评价:在困境中挣扎,草莽中崛起,前进中奋斗,胜利中沉沦,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以及他的患得患失,都永远值得后人深深思索.学生情绪兴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调动了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坚持道德长跑,坚持天天写日记,以此审视、反省,完善自己,使每个学生在操练语言的同时提升品性和情操,磨炼意志.这些长期培养和积累的人格,必将成为今后创造的动力.让学生走向自然,引导学生看日出日落,月圆月缺,云展云舒,花开花落,潮起潮涌,雁去雁归.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见老牛舐犊,知父母之恩情.

构建新的语文教学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学科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总之,只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在激发兴趣方面,教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要有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的持久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全面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合时怎么发表展需要的健康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