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政治课中的教育

点赞:13082 浏览:572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政治课中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1.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世界上各种文明成果的形成来看,独立思维是达至创新成果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课程也应当重视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只有将学生的思维水平通过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到一定的水平,才可能最终培养出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有用人才.

2.创新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本身追求的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思路的创新性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然而,站在学习主体的侧面来理解,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本身就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激发过程.创新教育带来的新颖性必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使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创新教育有利于促进课堂知识的消化和运用.教育是面向生活而生的.创新教育紧贴生活实际,自然能够将课堂内容以更加灵活、贴近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不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课堂知识的有用性,而且也能不由自主地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这也就进一步加快了政治课内容的消化,促使学生用心来体察课堂知识,最终达到课堂知识进头脑的目的.

二、对当前政治课创新教育的检讨

虽然政治课中的创新教育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性,但是从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实践现状来看,我国相关的创新教育依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1.教师创新意识不强.从当前我国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成果来看,绝大多数教育机构仍停留在古老的“灌鸭子”模式上.不仅教学内容固步自封,而且教学模式也几乎千篇一律.事实上,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的成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通过模仿父母和老师的行为而进行自我改造的.“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当前我国中学政治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成为困扰政治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

2.学生主体地位意识缺乏.在创新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是问题的前提条件之一.因为创新教育本身是学生通过自我创新对自我进行教育.然而,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学生将绝大部分学习时光沉浸在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上.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对课本知识、课堂知识的顶礼膜拜,并在此过程中渐渐丧失了独立性、自主性,进而也就无法通过自我创新的模式来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可见,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是制约创新教育发展的又一绊脚石.

新课改下政治课中的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教学模式过于压抑.创新本来是一个富有的生活过程.个人在创新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运用了知识,并从创新成果中得到了心灵幸福的回报.然而,从现阶段我国的政治课教学来看,由于教学模式往往采取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从而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就身处于一个强制性学习的气氛之中.对于学生而言,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掌握课本与课堂上的间接知识.长此以往,课本知识既不能进入应用环境,学生无法体会到书本知识的实际效用,同时学生也无法通过自身的实践来发展属于自己的新知识.

三、对我国政治课中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1.强化政治教师的创新意识.当前中学政治教师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其本身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政治教师们都不得不把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课本知识的讲授方面来.实际上,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创新.因此,培养政治课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就是要培养其学习意识.只有教师不断学习,才能发现自身与时代之间的差距,才能体会到知识的紧迫性,才能意识到自身需要创新,才能进一步行动起来,才能通过自身的创新感染学生.

2.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近年来教育界反复倡导的一个问题.然而,实践中,受传统教育模式惯性的影响,学生学习被动地位的困境难以解除.笔者以为,在应试教育的整体局势没有得到有效扭转的情况下,无论何种呼吁都是徒劳的.因此,笔者以为,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方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逐渐加快去除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以解放教师和解放学生;另一方面也同时需要不断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只有两者同时取得成果,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才能得以成就.

3.多重手段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主要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多重教学手段的应用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善于营造一个富有的学习环境,以鼓励学生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创新;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外教育活动激发学生思维上的开放性,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转化;教师更要善于鼓励学生,从心灵上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创新提供精神上的动力源泉.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