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精神家园、真实地记录生活

点赞:11238 浏览:466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孙扬,作家、诗人.汉族.1941年出生, 陕西省旬阳县人.党员.结业于军政大学,毕业于北京人文大学中文系,结业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丈学创作班.现任西安艺术学校校长、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中等艺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协会理事.

坚持业余文学创作40多年,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延河》等几十种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类体裁作品.著作有:诗歌集《黄栌集》、《绿帆船》、《蓝江月》、《紫燕云》,中短篇小说集《红裙子》,另有散文集《赤子情》.作品选入《中国新诗人千家》、《中国现代小说精萃》、《长安词家》、《当代诗人诗历》、《山丹丹》、《历代祭黄帝陵诗词选》、《百年陕西文艺经典》.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的起草和《军事知识荟萃》、《国防教育实用手册》的编写工作.作品《我们是光荣的民兵》、《感悟时差世界》(组诗)、《红裙子》等4件,先后在全国、省市评奖中获奖.

守望精神家园、真实地记录生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创作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请谈谈您进行诗歌创作的最初动力是什么什么作品曾经影响过你

▲谢谢您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想动力来自于信仰,信仰寄宿于璀璨斑斓的生活素材、父母的影响和老师的感染.在我十几岁的时候,诗句对我是清晰的,世间对我是朦胧的.由朦胧到真正的清晰,经过了一个长时间的自我磨炼.对我的创作影响最深的作品是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杜牧的《清明》等.

●诗人往往视诗如生命,我知道您的生活里肯定离不开诗.我想问的是:您是如何对待工作和诗歌创作的

▲在我五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繁忙工作和悠闲清逸的夹缝中,追寻灵感.创作时间,在八小时之外,:工作和创作两不误.从创作本身来讲,业余创作没有任务的负担,只有社会责任的负荷,创作是轻松愉快的事.

●您的生活经历很丰富,为创作注入了活力,作品中有大量生活体验的内容,这肯定对读者具有启示,请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谢谢您的赞许.创作是我在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又是创作的粮食.确实说,是生活本身丰富了我的经历,应该真诚地感谢缤纷的生活.所以我的作品都是以颜色为书名的.如诗歌《黄栌集》、《绿帆船》、《蓝江月》、《紫燕云》、《青萍雨》,中短篇小说集《红裙子》,还有即将出版的散文集《橙子情》和正在创作中的中篇小说《黑沟口》、《白石峡》等.这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寄望.我的诗歌、小说和散文,都有生活的原型.通过对原型的描写,对人类社会这一时期进程的真实记录;力求把握时代的脉搏,感悟历史的忧伤,审视人在社会中的价值,认识生活的哲理,唤起热爱自然环境的深情,确定个人在行进中的位置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记忆,我希望不要遗忘它,它可以磨砺你的意志,也可以激励你的勇气,同树林一样,沐浴阳光,茂盛生长.我又想,诗人的生存,在于生活,生活本身构建多样的诗歌,诗歌塑造信仰的诗人,同样也塑造读者.

●您从一位军旅诗人到一名从事艺术教育的领导者,这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么,在新世纪艺术创作如何与时俱进

▲从部队到地方,工作条件变了,但是,文学创作依然与自己随行.在生活的经历中,跪拜生活,积蓄创作能量,搭建创作平台,展现创作风采.抓紧完成反映时代风貌和建设小康生活的《黑沟口》、《白石峡》、《赤岩风》等中篇小说.文学创作同种地一样,生活是土地,大笔是锄头,要精心耕耘,细致浇灌,科学施肥,使作品和庄稼一样,苗壮叶绿,花繁枝稠,果大籽饱.诗人的抒情,诗人的感情,诗人的深情,都是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人民忧戚,自然变迁中产生的.在多彩的生活这块土地上,耕耘播种.诗的生命在哪里在浩瀚的生活海洋之中.所以,诗人和作家要知民心、顺民意、写民情,守望精神家园,耕耘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为构建文学殿堂增砖添瓦.

●“西安艺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面对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高雅艺术如何应对文化需求的发展变化

▲既然提到“西安艺校”,我作个简要介绍.“西安艺校”创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原为戏曲学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为综合艺术学校,现有十八个专业,在校生达一千多名,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大多数成为国家、省、市演艺界的骨干力量,有的赴国外深造,有的受聘于国外著名乐团,有的在港澳台地区艺术院校任教,毕业生戴春荣、侯红琴、李岚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参加全国省市的各项重大比赛活动中荣获一、二、三等奖210多项.先后接待了美国、日本、德国、挪威、荷兰、瑞典、新加坡、越南等国家的代表团、艺术团、旅行团的参观访问,增加了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艺术交流的发展. “西安艺校”在九十年代初,由于专业单一,学生极少,几乎处于濒亡境地.为了求生存,到了中期,乘改革大潮,才开始安全的航行.开拓办学思路,增加专业设置,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设施,注重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内容,使这条即将沉没的船舶,鸣笛起锚,扬帆远航,才取得今日的辉煌业绩.事实说明三个问题:一是艺术教育要创新,走改革的道路;二是艺术教育要面向社会大文化和大众文化的需求;三是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造就实用型、复合型、普及型人才及解决人才的出路问题.

●现时诗歌流派林立,创作心态各不一样,不知您是如何对待的

▲我认为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说明了诗歌创作的现状是乐观的.问题是这个“林”(树)要“立’’(根)在群众之中,驻扎在生活的营养里.创作是个体的,结果是社会的.但是,要留下永恒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作家、诗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有文学艺术的个性.一句话,走自己的路,注意不要误人岔道.

●请您谈谈自已是如何积累生活和限定文学创作的

▲请让我先回答后一问.我完全同意您提出“限定”这个词.从自己刨作五十多年的实践过程看,无时不在限定自己的文学创作.我对我自己限定的理解,它不是束缚、守旧,而是开拓、探索的体现.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倾向性、真实性、风趣性,都是在限定中所追求的.从事文学刨作的人,艺术应该是他的精神支柱,坚定的守卫生活的信念.这种支柱和信念必须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中启动和回应,必须有艰苦的努力和持久的勤奋.用自己的作品,抒发心灵能够感受的生活气息,捍卫文学能够铸造的民族精神.关于生活积累的问题,我想勤奋与自己随行,要做有心人.一桩事情,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初到一个地域,要用锐敏的目光观察生活.我备有四本:工作记录本、创作素材本、诗灵感原始本、资料剪辑本.这是宝贵的财富,是文学创作的取之不竭的一座仓库.一便进人创作状态,可立即调动“千军万马”“奔赴战场”.它可填补容易忘却和记忆不牢的缺陷.对于我来说,凌晨是大脑灵动的最佳之时.有时候,突然进发妙句或者故事情节、趣味,快爬起来,伏案而记.

●请略谈您对我国百年来诗歌发展的看法及未来诗歌发展的展望.

▲站在评论这块土地上种庄稼,我不是内行的庄稼人.但是,站在这块土地的边缘上观看庄稼的生长过程,略谈自己的欣赏感觉.1918年1月,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这无疑是新涛的诞生的日子.这是诗歌领域的开拓、创新,是一次飞跃和革命,是伟大的历史进步.随着历史脚步的向前推移,不断吸纳国外的写作方式,转变旧体的格律束缚,圆熟诗味的活力.新诗有较大的发展.展望涛歌的未来,相通民心,百花齐放.提高新诗体创作水准,也不要排斥旧体诗的存在,新旧受益,相互兼得,同荣共茂.一种新形式出现后,我们要采取唯物主义态度,不要不加分析的否定历史的东西.由于时代的风起云涌和小康建设的富裕强盛,美好生活的斑斓生辉,诗歌创作的内容、题材、风格、形式一定会多种多样.有群众的要求,诗人的愿望,诗歌一定会走出一条宽阔的道路.孙扬诗一酋踢飞银沙的结局动听最初的滔声,是在最初的海湾岸边,淹没飞扬的心情.踢飞一脚银沙,把意愿送给恋人相拥优美的身姿.回过头惊喜踢出的感觉,回落自己的胸膛.又明又亮完金从海底荡漾起来踢飞银沙的结局,让温馨的感情,搭在宽阔的肩膀上,凝聚时光一同收集银沙,海浪风声爬过贞女岛的路途,最终在自己寻找自已,挣脱束缚从蜿蜒的岔道上,走出了自己的贞洁.最后,喊声相隔,凝结石头.沙岸的机缘,凝聚海洋景致寻找水声,是渔船同晚霞一起靠岸.渔歌民谣轻轻地踩进银沙,眼睛和星光,延伸醇香的记忆